页面内容太多?请尝试>>>

Q 

--------------------------------------------------------------------------------

【七七八八】①犹言差不多。②犹言零零碎碎,各式各样。
【七了八当】形容十分妥帖。
【七大八小】①大小不一。②零落貌。③谓妻妾众多。
【七上八下】①形容无所适从或心神不定。②形容零落不齐或纷乱不齐。③七之上,八之下。犹言中等,还过得去。
【七上八落】形容心神不定或慌乱不安。
【七口八嘴】同“七嘴八舌”。
【七子八婿】唐郭子仪有子八人,婿七人,皆朝廷重官。见《旧唐书·郭子仪传》。后因以“七子八婿“形容子、婿众多。
【七支八搭】①随意瞎扯。②谓不团结。
【七手八脚】①动作忙乱貌。②众人一起动手貌。③形容头绪、支节很多。④形容手和脚多。
【七孔生烟】同“七窍生烟”。
【七生七死】见“七死七生”。
【七老八十】形容年纪很大。
【七老八倒】形容年老体衰。
【七死七生】亦作“七生七死”。佛数谓小乘初果者,尚须往返天上人间,受七度生死,才能证得阿罗汉果。
【七死八活】形容痛苦不堪或濒临死境。
【七舌八嘴】同“七嘴八舌”。
【七行俱下】形容读书极快,聪敏异常。
【七折八扣】形容不按十足计算,折扣很大。
【七步八叉】相传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七步之才】有七步成诗的才能。称人才思敏捷。
【七步成章】同“七步成诗”。
【七步成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
【七足八手】见“七脚八手”。
【七男八婿】同“七子八婿”。
【七返还丹】见“七返丹”。
【七言八语】形容人多语杂。
【七青八黄】泛指钱财。
【七长八短】①长短高低不齐貌。②零落不全貌。③谓说长道短,唠叨不绝。④犹言是非好歹。
【七拉八扯】①谓漫无边际地闲谈。②谓乱拉来一大堆人。
【七拱八翘】形容关系不和谐或心情不舒暢。
【七拼八凑】把零碎的东西勉强拼凑起来。亦指胡乱凑合。
【七相五公】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所举皆汉代公卿,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
【七歪八扭】形容歪斜不正。
【七贞九烈】旧时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宁死不失身。
【七首八脚】形容慌张乱闯。
【七穿八洞】形容破旧不堪。
【七穿八烂】形容破烂不堪。
【七破八补】形容衣物非常破旧。
【七高八低】形容凹凸不平。
【七病八倒】形容体弱多病。
【七病八痛】①泛指各种各样的病痛。②指体弱多病。
【七推八阻】以各种借口推托。
【七情六欲】泛指人的各种感情和欲望。
【七张八嘴】同“七嘴八张”。
【七搭八扯】同“七搭八搭”。
【七搭八搭】①形容说话漫无边际,没有中心。②纠缠;乱搭腔。
【七慌八乱】形容非常慌张混乱。
【七开八得】形容反反复复,十分周备。
【七损八益】谓女子月事宜以时下,男子精气宜于充盈。中医述人生长发育过程,女子以七为纪,男子以八为纪,故七指女,八指男。
【七损八伤】形容损伤惨重。
【七零八落】①散乱;不整齐貌。②破败、破残貌。③稀少的样子。
【七零八碎】①形容残破不堪。②零星琐碎。③指零星的物品。
【七郤八手】亦作“七足八手”。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
【七窝八代】詈词。指全部眷属家族。
【七满八平】形容没有空馀的地方。
【七擒七纵】同“七纵七禽”。
【七捞八攘】到处捞摸扰攘。形容思绪纷乱不宁。
【七横八竖】形容纵横杂乱。
【七疮八孔】窟窿多。比喻经济上负债累累。
【七担八挪】一再耽搁拖延。
【七嘴八舌】①形容人多语杂。②形容饶舌,多嘴。
【七嘴八张】形容人多语杂。
【七纵七禽】亦作“七纵七擒”。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於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秖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后比喻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七纵七擒】见“七纵七禽”。
【七纵八横】形容奔放自如。
【七窍生烟】形容气愤或焦急至极点。
【七窍玲珑】形容聪明灵巧。相传心有七窍,故称。
【七窍冒火】同“七窍生烟”。
【七断八续】①形容散乱,不相照应。②断接之处甚多。形容十分破烂。
【七颠八倒】①形容纷乱不堪。②谓失去常态。③犹言颠三倒四。④犹言懵头转向。
【七弯八拐】见“七湾八拐”。
【七湾八扭】同“七湾八拐”。
【七湾八拐】亦作“七弯八拐”。①多处弯曲,不断转变方向。②形容做事不直截了当。
【讫情尽意】谓尽量满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不加控制。
【妻兒老小】亦作“妻兒老少”。指父、母、妻、子等全体家属。
【妻兒老少】见“妻兒老小”。
【妻梅子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表示清高。
【妻离子散】形容一家人被迫分离四散。
【凄风苦雨】语本《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后以“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或比喻境况的凄凉悲惨。
【凄风楚雨】见“凄风苦雨”。
【凄风冷雨】见“凄风苦雨”。
【凄风寒雨】见“凄风苦雨”。
【栖丘饮谷】指隐逸山林。
【栖冲业简】亦作“栖冲业简”。见“栖冲业简”。
【栖冲业简】谓安于淡泊简朴的生活。
【栖风宿雨】在风雨中止息。形容奔波辛劳。
【期期艾艾】语本《史记·张丞相列传》:“昌为人口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后因以“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结巴。
【欺上罔下】对上欺骗,对下隐瞒。
【欺天罔人】骗天骗人。形容欺骗行为之大。
【欺天罔地】欺骗天地。极言人之背理昧心。
【欺世盗名】欺骗世人,窃取名誉。语本《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晻世者也,险莫大焉。”
【欺君罔上】欺骗蒙蔽君上。
【欺软怕硬】欺负软弱的,惧怕强硬的。
【欹嵚历落】形容品格独特,心地光明。
【漆黑一团】①形容非常黑暗,没有一点光明。②指社会黑暗。③比喻一无所知。
【齐大非偶】《左传·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后因以“齐大非偶”指辞婚者表示自己门第或势位卑微,不敢高攀。
【齐王舍牛】《孟子·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於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釁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釁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后以“齐王舍牛”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齐天洪福】称颂人福气大,与天相齐。
【齐心一力】同“齐心协力”。
【齐心同力】见“齐心协力”。
【齐心协力】亦作“齐心同力”。亦作“齐心併力”。同心合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齐心併力】见“齐心协力”。
【齐心戮力】同心尽力。
【齐名并价】有同等的名望和身价。
【齐足并驱】谓齐头并进,不分高下。
【齐东野语】《孟子·万章上》载孟子弟子咸丘蒙(齐人)问及舜为天子,尧率诸侯北面称臣之说是否属实,孟子答道:“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后以“齐东野语”比喻道听途说、不足为凭之言。
【齐轨连辔】犹言并驾齐驱。
【齐眉举案】同“举案齐眉”。
【齐纨鲁缟】古代齐国和鲁国出产的白色绢。后亦泛指名贵的丝织品。
【齐烟九点】齐,齐州,指中国。言俯视九州,小如烟点。语出唐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齐家治国】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语出《礼记·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国。”
【齐量等观】同“等量齐观”。
【齐头并进】多方面同时前进。
【齐趋并驾】犹言并驾齐驱。
【齐驱并进】同“齐头并进”。
【齐驱并驾】同“并驾齐驱”。
【齐驱并骤】见“齐驱并驾”。
【齐镳并驱】同“并驾齐驱”。
【齐心涤虑】同“斋心涤虑”。
【祁奚之荐】春秋晋国大夫祁奚告老,将辞中军尉职事。晋悼公问谁可承接,祁奚先推荐仇人解狐。复问,又荐举其子祁午。时人因而有“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之誉。后用为善于荐贤之典。
【歧路亡羊】《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后用“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走入迷途。
【骐骥困盐车】犹言骥伏盐车。
【奇才异能】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奇文共赏】①语本晋陶潜《移居》诗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意谓奇妙的文章共同欣赏。②现常指对内容荒谬怪诞的文章,大家来共同评断研究。
【奇光异彩】奇妙的光亮和色彩。
【奇形怪状】见“奇形异状”。
【奇形异状】亦作“奇形怪状”。奇异的形状。
【奇技淫巧】谓过于奇巧而无益的技艺与制品。
【奇花异卉】①希奇少见的花草。语本《西京杂记》卷三:“奇树异草,靡不具植。”②喻指美妙的篇章作品等。
【奇花异草】同“奇花异卉”。
【奇珍异宝】谓罕见的珍贵宝物。
【奇耻大辱】极大的耻辱。
【奇货可居】谓商人把稀有的东西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亦比喻依仗某种独特的技艺、成就等以博取名利地位。
【奇想天开】形容想法非常奇怪,不切实际。
【奇装异服】与社会上一般衣着式样不同的奇异服装。多含贬义。
【奇谈怪论】不合事理的奇怪的言论。
【奇离古怪】犹言希奇古怪。
【其道亡繇】亦作“其道无由”。找不到门径;无法办到。
【其道无由】见“其道亡繇”。
【其势汹汹】来势凶猛;样子凶猛。含贬义。
【其貌不扬】《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飏。”杜预注:“颜貌不扬显。”唐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后以“其貌不扬”形容人容貌平常或丑陋。
【其应如响】谓反应迅捷,如回声之相应和。语本《庄子·天下》:“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其应若响】见“其应如响”。
【崎嵚历落】形容性行卓异磊落。
【骑上扬州鹤】同“骑鹤上扬州”。
【骑牛觅牛】见“骑驴觅驴”。
【骑牛读汉书】《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的缑山,往从之。以蒲韀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后以“骑牛读汉书”形容刻苦攻读。
【骑者善堕】比喻擅长某一技能的人,往往容易疏忽大意,反而遭致意外的失败。语出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
【骑虎难下】比喻行事虽遇困难,然迫于大势而不可能中止。语本《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
【骑马找马】见“骑马寻马”。
【骑马寻马】比喻已经有了好处,还要去谋另外的好处。
【骑扬州鹤】同“骑鹤上扬州”。
【骑龙弄凤】①比喻成仙。②比喻腾达。
【骑鹤上扬】同“骑鹤上扬州”。
【骑鹤上扬州】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后因以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
【骑鹤上维扬】同“骑鹤上扬州”。
【骑鹤更扬州】同“骑鹤上扬州”。
【骑鹤望扬州】同“骑鹤上扬州”。
【骑鹤扬州】同“骑鹤上扬州”。
【骑鹤维扬】同“骑鹤上扬州”。
【骑驴吟灞上】同“骑驴索句”。
【骑驴风雪中】同“骑驴索句”。
【骑驴索句】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载:“唐相国郑綮虽有诗名,本无廊庙之望……或曰:‘相国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后用为苦吟的典故。
【骑驴倒堕】典出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华山隐士陈抟……常乘白骡,从恶少年数百,欲入汴州。中途闻艺祖登极,大笑坠骡曰:‘天下於是定矣。’遂入华山为道士。”后以“骑驴倒堕”形容太平之世。
【骑驴觅驴】比喻物本已有而反外求。
【骑曹不记马】《晋书·王徽之传》载:“徽之字子猷。性卓荦不羁,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又为车骑桓冲骑兵参军,冲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又问:‘管几马?’曰:‘不知马,何由如数!’又问:‘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焉知死!’”后以“骑曹不记马”指有名士习气,不理事务。
【琪花玉树】古人谓仙景中的花木,亦以形容霜雪中的景色。
【琪花瑶草】①古人谓仙境中的花草。②指名贵的花草。
【綦谿利跂】谓故作高深,立异离群。《苟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谿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王先谦集解:“綦谿,犹言极深耳,利与离同……离世独立,故曰离跂。”一说,綦谿,邪径;利跂,利其歧途而不循正途。
【旗布星峙】犹言星罗棋布。
【旗开得胜】令旗一扬就获得胜利。极言战争胜利之速。亦比喻事情一开始就取得成功。
【旗鼓相当】①两军对敌;对抗。②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旗帜鲜明】比喻政治倾向非常明显或态度很明确。
【旗靡辙乱】谓阵脚已乱,抵挡不住。
【棋布星陈】同“棋布星罗”。
【棋布星罗】像棋子般分布,像星星般罗列。形容多而密集。
【棋布错峙】谓如对弈双方所着棋子般交错对峙。
【棋逢对手】犹言棋逢敌手。
【棋逢敌手】比喻彼此本领不相上下。
【棋输先著】谓因被对方占了先手而输了棋。比喻功力稍逊于对方。
【乞哀告怜】乞求同情怜悯。
【乞穷俭相】乞丐似的寒酸相。
【乞浆得酒】比喻所得超过所求。
【企踵可待】比喻很快就可以等到。
【岐出岐入】谓出入无固定的处所。
【启瞶振聋】比喻唤醒糊涂与麻木不仁者。
【启宠纳侮】谓开宠端而招致侮慢。
【杞人之忧】同“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后用以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杞天之虑】同“杞人忧天”。亦省作“杞虑”。
【杞宋无徵】《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后称事情缺乏证据为“杞宋无徵”。
【杞梓之林】比喻众多的人材。
【杞国之忧】同“杞人忧天”。
【杞国忧天】同“杞人忧天”。
【气血方刚】犹血气方刚。谓精力正值旺盛。
【气充志骄】谓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气宇轩昂】气度不凡貌。
【气吞山河】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魄很大。
【气吞宇宙】犹气吞山河。
【气吞虹蜺】犹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宏大。
【气吞湖海】犹气吞山河。
【气决泉达】如气之逸出,泉水之流泻。比喻事情进行非常顺利。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气壮河山】同“气壮山河”。
【气壮理直】谓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气壮胆粗】气势壮、胆量大。形容无所畏惧。
【气忍声吞】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说什么话。形容窝囊。
【气味相投】谓志趣情调相投合。
【气急败丧】同“气急败坏”。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
【气息奄奄】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
【气消胆夺】形容畏惧到极点。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
【气贯长虹】形容气势壮盛,可以上贯长虹。
【气喘吁吁】大声喘气的样子。
【气喘如牛】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
【气涌如山】形容气愤之极。
【气势汹汹】盛怒凶狠貌。
【气义相投】谓志趣、情谊互相投合。
【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气竭声澌】见“气竭声嘶”。
【气满志得】谓志愿实现,心满意足。
【气满志骄】见“气充志骄”。
【气冲牛斗】形容怒气、冤气极盛。牛、斗,牵牛星和北斗星。
【气谊相投】见“气义相投”。
【气逾霄汉】正气昂扬,直冲云天。形容魄力、勇气非常大。霄汉,云霄和银河。
【气断声吞】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望。
【气骄志满】见“气充志骄”。
【弃之可惜】谓留着无多大用处,扔掉又未免可惜。
【弃之度外】谓根本不放在心上。
【弃之敝屣】见“弃若敝屣”。
【弃公营私】丢弃公益,谋求私利。
【弃文存质】谓不加文饰,保留本旨。
【弃文就武】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弃末反本】亦作“弃末返本”。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
【弃末返本】见“弃末反本”。
【弃本求末】见“弃本逐末”。
【弃本逐末】①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他事业。②亦作“弃本求末”。谓舍弃事物的根本而追求末节。
【弃甲曳兵】①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战败逃跑的狼狈相。②泛指失败。比喻论争失败后的狼狈状态。
【弃甲投戈】谓放下武器。表示投降。
【弃甲负弩】丢弃铠甲,背起gōng弩(版 权 所有 e wen ya n . c om 易 文言网)。形容战败。
【弃甲倒戈】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
【弃邪从正】谓抛弃邪行,归向正道。
【弃邪归正】见“弃邪从正”。
【弃同即异】①谓抛弃同姓同族而亲近异姓异族。②丢掉共同之说而接近新奇之说。
【弃好背盟】抛弃友好,违背盟誓。
【弃车走林】《左传·宣公十二年》:“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走林。”后因以“弃车走林”喻临阵脱逃。
【弃其馀鱼】《淮南子·齐俗训》载:惠施为梁相,从车百乘,犹嫌不足。庄子泽边见之,弃其馀鱼,以示讽诫。后因以“弃其馀鱼”比喻节欲知足。
【弃若敝屣】亦作“弃之敝屣”。像扔掉破鞋一样把它抛弃,比喻毫不可惜。
【弃易求难】丢掉容易的而寻求困难的。
【弃故揽新】抛弃旧的,吸收新的。
【弃逆归顺】谓脱离叛军而归顺朝廷。
【弃家荡产】犹倾家荡产。
【弃书捐剑】《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后因以“弃书捐剑”比喻立大志者不屑细事。
【弃过图新】抛弃过错,谋求更新。
【弃情遗世】犹言忘情脱俗。
【弃恶从善】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
【弃短用长】犹弃短就长。
【弃短就长】谓舍弃短处而采用长处。
【弃智遗身】谓不与人斗智争利,忘记自身的存在。
【弃笔从戎】犹投笔从戎。谓文人弃文就武。
【弃道任术】《史记·商君列传》:“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后因以“弃道任术”谓统治者不行王道而行霸术。
【弃瑕忘过】谓不追究缺点和过错。
【弃瑕取用】见“弃瑕录用”。
【弃瑕录用】谓不计较缺点、过失而录用人才。
【弃暗投明】原谓抛弃暗弱之主,投贤明之主。后多谓断绝与黑暗势力的关系,走向光明大道。
【弃义倍信】背离信义。谓不讲道义,不守信用。倍,通“背”。
【弃伪从真】丢弃虚伪而追从真理。
【弃旧迎新】丢弃旧人,迎接新人。谓爱情不专一。
【弃旧图新】抛弃旧的错误,谋求走上新的正确道路。
【弃旧怜新】遗弃旧宠,爱恋新欢。
【弃琼拾砾】比喻丢弃珍贵的而拾取无用的。琼,美玉;砾,瓦砾。
【泣不可仰】哭泣得抬不起头。形容极度悲伤。
【泣不成声】哭得直到哭不出声音。形容非常悲伤。
【泣麟悲凤】①古代以为麟是仁兽,天下太平时乃出现;又以为凤鸟至乃圣人受命而王之兆。孔子因乱世获麟而涕泣,又因凤鸟不至而伤叹。见《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论语·子罕》。后因以“泣麟悲凤”为哀伤国家衰败之典。②古琴操名。
【契船求剑】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语本《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后汉书·张衡传》:“世易俗异,事执舛殊,不能通其变,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剑,守株而伺兔也。”后多作“刻舟求剑”。
【砌红堆绿】形容春日花木繁荣的景象。
【器二不匮】谓器具准备两件,就不愁缺用。
【器小易盈】三国魏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前蒙延纳,侍宴终日……小器易盈,先取沈顿。”原谓酒量小。后以“器小易盈”指器局狭小,容易自满。
【器宇轩昂】形容气概、风度不凡。
【器满则覆】亦作“器满将覆”。容器满溢,则将倾覆。比喻事物发展超过一定界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亦以喻骄傲自满将导致失败。
【器满将覆】见“器满则覆”。
【器满意得】骄傲自大、得意忘形貌。
【掐尖落钞】侵吞克扣经手的钱财。
【掐头去尾】除去前后两部分。
【恰如其分】谓言行举措等恰当稳妥,无过或不及。
【恰到好处】谓言行举措正好做到最适当之处。
【洽博多闻】谓知识和见闻广博。
【洽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千人一面】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
【千人所指】被众人指责。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谓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
【千了百当】谓一切了结、妥贴。
【千了万当】见“千了百当”。
【千刀万剁】本指古代凌迟的酷刑,后亦常用为咒骂语。
【千刀万剐】见“千刀万剁”。
【千山万水】形容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艰险、遥远。
【千山万壑】同“千岩万壑”。
【千千万万】①形容数量极多。②犹千万,务必。表示恳切丁宁。
【千夫所指】①犹千人所指。②多指众多敌对者的指责。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见“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千日打柴一日烧】见“千日斫柴一日烧”。
【千日斫柴一日烧】亦作“千日打柴一日烧”。①比喻持久奋斗而一旦成功。②比喻平时积攒,一朝花费。
【千水万山】见“千山万水”。
【千方百计】谓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千古一律】谓从来如此。
【千古一时】喻指难得的机会。
【千古一辙】谓自古相同。
【千古不朽】谓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千古不磨】犹千古不朽。
【千古绝唱】指从来少有的绝妙佳作。
【千古绝调】犹千古绝唱。
【千古独步】谓独具风格,无与伦比。形容造诣之深。
【千叮万嘱】再三嘱咐。
【千生万死】谓历尽艰险。
【千生万劫】世世代代,永久。
【千回百折】犹言千回百转。
【千回百折】见“千回百折”。
【千回百转】形容反复回旋或进程曲折。
【千回百转】见“千回百转”。
【千回万转】见“千回百转”。
【千年一律】犹言千古一律。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比喻众愚不如一贤。
【千形万状】各式各样的形状。形容变化多。
【千村万落】形容众多的村落。
【千里一曲】古传黄河源出昆仑山,河水九曲,一曲千里,流入渤海。见《初学记》卷六引《河图》。《公羊传·文公十二年》:“曷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后用以比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
【千里之任】指远行千里的重任。后亦比喻重任。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千里远的路程,须从迈第一步开始。比喻事情总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而成。语出《老子》:“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千里之志】远大的志向。
【千里之隄,溃于蚁穴】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蚂蚁洞穴而崩溃。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语本《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千里送鹅毛】亦作“千里寄鹅毛”。据《路史》记载,云南俗传,古代土官缅氏派遣缅伯高送天鹅给唐朝,过沔阳湖,鹅飞去,坠一翎。缅伯高只好将一翎贡上,并说:“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后用以比喻礼物微薄而情意深重。
【千里神交】相隔千里,精神契合。谓友情深厚。
【千里姻缘一线牵】谓夫妻婚配是命中注定,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红线牵连而成。语出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
【千里姻缘使线牵】见“千里姻缘一线牵”。
【千里寄鹅毛】见“千里送鹅毛”。
【千里无烟】谓广大地区粮尽炊断。
【千里结言】谓与远方朋友相约之言。
【千里莼羹】见“千里莼羹”。
【千里莼羹】旧时多作思乡之辞。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苏溧阳县。莼羹,用莼菜煮的汤。原为具有吴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亦作“千里莼羹”。
【千里骏骨】比喻贤才。
【千里餽粮,士有饥色】谓远粮不解近饥。
【千里鹅毛】比喻情深义重的微小礼品。
【千兵万马】犹千军万马。
【千伶百俐】形容非常机灵。
【千言万语】形容说的话很多。
【千言万说】犹千言万语。
【千辛万苦】①许许多多艰难困苦。②谓经受很多艰难困苦。
【千灾百难】多灾多难。
【千奇百怪】形容十分希奇古怪,亦指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
【千呼万唤】形容一再催促、呼唤。
【千依百顺】形容非常顺从。
【千金一刻】形容时间宝贵。
【千金一笑】犹言千金买笑。
【千金一瓠】比喻物虽轻贱,关键时得其所用,却十分珍贵。
【千金一壸】见“千金一瓠”。
【千金一诺】谓守信用,不轻易许诺。语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千金一掷】极言豪奢。
【千金之子】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千金之家】指富豪之家。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千金用兵,百金求间】极言用兵时离间对方的重要。
【千金市骨】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招揽人才的迫切。战国时郭隗以马作喻,劝说燕昭王招揽贤士,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比喻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
【千金敝帚】比喻人各以其所有为珍贵。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千金买笑】花费千金,买得一笑。谓不惜代价,博取美人欢心。语本南朝宋鲍照《代白纻曲》之二:“齐讴秦吹庐女弦,千金顾笑买芳年。”
【千门万户】①形容殿宇深广。②形容人户众多。
【千状万态】同“千态万状”。
【千思万想】犹千思万虑。
【千思万虑】形容反复思考或多方面思考。
【千回百折】见“千回百折”。
【千回百转】见“千回百转”。
【千秋人物】名垂后世的人物。
【千秋万世】①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②婉言帝王之死。
【千秋万古】犹言千秋万代,形容岁月长久。
【千秋万代】见“千秋万世”。
【千秋万岁】①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②祝长寿之辞。③婉言帝王之死。④指千岁鸟、万岁禽,传说中的长寿神鸟。⑤见“千秋岁引”。
【千姿百态】谓姿态丰富多采。
【千姿万态】见“千姿百态”。
【千差万别】形容品类繁多,差别很大。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谓将才难得。
【千军万马】形容兵马众多声势浩大。
【千红万紫】①形容百花竞艳。②借指百花。
【千真万确】非常确实。
【千恩万谢】再三称谢,表示无限感激。
【千峰百嶂】形容山峦重叠。
【千峰万壑】犹千岩万壑。
【千乘万骑】形容车马之盛。
【千条万端】犹言千言万语。
【千条万绪】犹千端万绪。
【千条万缕】形容条缕繁多。
【千仓万箱】形容丰年储粮之多。语出《诗·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千家万户】众多人家。
【千章万句】犹千言万语。指书面文字。
【千万买邻】谓好邻居的可贵。
【千钧一发】千钧重物用一根头发系着,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语本《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千补百衲】形容衣服很破,补了又补。
【千丝万缕】①千根丝,万根线。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②比喻彼此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或感情、思绪纷繁。
【千载一日】犹千载一时。
【千载一时】形容机会难得。
【千载一逢】见“千载一遇”。
【千载一遇】形容机会难得。
【千载一圣】千年出一圣人。谓圣人不常有。
【千载一会】见“千载一遇”。
【千载一弹】典出《汉书·王吉传》:“吉与财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财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吉,字子阳。后以“千载一弹”极言彼此交情深厚,甚为难得。
【千载奇遇】形容极其难得遇到。
【千载难逢】一千年也难遇到。形容机会的难得与可贵。
【千载难遇】见“千载难逢”。
【千岁一时】犹千载一时。
【千岁鹤归】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后以“千岁鹤归”指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千愁万恨】极言愁苦怨恨之多。
【千愁万绪】许许多多忧愁和思绪。
【千沟万壑】①形容沟壑极多。②比喻道路坎坷不平。
【千汇万状】种类纷繁,形态多样。
【千语万言】见“千言万语”。
【千端万绪】形容事物纷杂,头绪繁多。
【千闻不如一见】指听得再多还不如亲见更为可靠。
【千态万状】极言状态之多。
【千绪万端】犹千端万绪。
【千虑一失】《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后用“千虑一失”指聪明人即使反复考虑,也难免会有失误的地方。
【千虑一得】愚笨人的细致考虑也会有可取的地方。语本《晏子春秋·杂下十八》:“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后常用为发表意见时的自谦之词。
【千篇一律】本指诗文公式化,后亦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语本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康乐云:‘张公虽复千篇,犹一体耳。’”
【千疮百孔】谓破败不堪或弊病很多。
【千疮百痍】犹千疮百孔。
【千娇百媚】极言女子容态之美丽动人。
【千头万序】见“千头万绪”。
【千头万绪】亦作“千头万序”。形容事物复杂纷乱,头绪繁多。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
【千棰打锣,一棰定声】见“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千锤百炼】①形容对诗文多次加工润色,精益求精。语本晋刘琨《重赠卢谌》诗:“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唐皮日休《刘枣强碑》:“有李太白百岁有是业者,雕金篆玉,牢奇笼怪。百锻为字,千炼成句,虽不在躅太白,亦后来之佳作也。”也比喻经过多次斗争和考验。
【千磨百折】形容受磨难、遭曲折之多。
【千难万苦】犹千辛万苦。
【千难万险】极言困难、危险之多。
【千难万难】犹言好不容易。
【千龄万代】犹千秋万代。极言岁月长久。
【千岩万壑】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后用以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
【千变万化】极言变化无穷。
【千变万状】形容变化繁多,情状不一。
【千变万轸】千变万化。轸,转。
【迁臣逐客】指遭贬官放逐之人。
【迁延日月】见“迁延岁月”。
【迁延时日】见“迁延岁月”。
【迁延岁月】犹言拖延时间。
【迁延稽留】犹言拖延滞留。
【迁延顾望】见“迁延观望”。
【迁延观望】谓心情犹豫而行动迟延。
【迁延羁留】见“迁延稽留”。
【迁思回虑】见“迁思回虑”。
【迁思回虑】改变原来想法。
【迁风移俗】犹言移风易俗。
【迁客骚人】指被贬谪流放的官吏和失意的诗人。
【迁乔出谷】比喻人的地位上升。
【迁善去恶】见“迁善黜恶”。
【迁善改过】谓改正过失而向善。
【迁善远罪】犹言向善而远离罪恶。
【迁善塞违】犹言向善而防堵邪恶。
【迁善黜恶】犹言向善而去除邪恶。
【迁兰变鲍】语本《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后以“迁兰变鲍”比喻潜移默化。
【迁莺出谷】见“迁乔出谷”。
【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动极小部分就影响全局。
【牵五挂四】谓接连不断。
【牵牛下井】喻使不出力。
【牵牛织女】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牛郎、织女。
【牵引附会】犹言牵强附会。
【牵合附会】犹言牵强附会。
【牵合傅会】见“牵合附会”。
【牵衣投辖】谓拉住客人衣裳,投其车辖于井。形容殷勤留客。辖,古代车上固定车轮的零件。
【牵衣肘见】谓牵动一下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不蔽体。语本《庄子·让王》:“曾子居卫……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绝缨,捉襟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牵物引类】谓援引同类事物作比喻。
【牵鬼上剑】比喻非常困难。
【牵强附合】犹言牵强附会。
【牵强附会】生拉硬扯,把不相关或关系不大的事物凑合在一起。
【牵丝攀藤】比喻东拉西扯地攀附。
【牵肠挂肚】见“牵肠挂肚”。
【牵肠挂肚】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
【牵肠割肚】①形容非常想念。②形容内心悲痛如刀割。
【牵肠萦心】犹牵肠挂肚。
【牵经引礼】援引经典。
【牵萝莫补】谓无法弥补。
【牵萝补屋】唐杜甫《佳人》诗:“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谓牵拉萝藤补房子的漏洞。后以“牵萝补屋”形容生活困难或勉强应付。
【铅刀一割】铅质的刀虽纯,但总可以割一次。比喻钝驽无能,但是还可一用。
【谦恭下士】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士人。
【谦躬下士】犹言谦恭下士。
【谦虚敬慎】见“谦虚谨慎”。
【谦虚谨慎】亦作“谦虚敬慎”。虚心、恭顺而慎重。
【谦尊而光】谓尊者谦虚而显示其光明美德;谦虚。语本《易·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孔颖达疏:“尊者有谦而更光明盛大,卑谦而不可逾越。”阮元校勘记:“《集解》作‘卑者有谦而不逾越’。”一说,尊,通“撙”。退让。
【谦谦君子】谦虚谨慎、彬彬有礼的人。
【前人失脚,后人把滑】比喻前人的失误,后人可以引为教训。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见“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亦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谓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
【前仆后踣】见“前仆后继”。
【前仆后继】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本指前后倒仆,难以前进。后以“前仆后继”谓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连续不断地英勇斗争。
【前功尽弃】本作“前功尽灭”。谓事将成而失败,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前功尽灭】见“前功尽弃”。
【前古未闻】从来没有听说过。
【前因后果】原为佛教语。谓因果报应。后泛指起因和结果,谓事情的全过程。
【前仰后合】谓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多形容大笑状。
【前危后则】前人的危亡,后人应引以为戒。犹言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前车之鉴】《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大戴礼记·保傅》:“鄙语曰:……前车覆,后车诫。”汉刘向《说苑·善说》:“《周书》曰:‘前车覆,后车戒。’盖言其危。”后以“前车之鉴”、“前车可鉴”或“前辙可鉴”比喻以往的失败,后来可以当作教训。
【前车可鉴】见“前车之鉴”。
【前言往行】指前代圣贤的言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语出《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前呼后拥】①形容达官贵人出行时随从很多,讲究排场。②泛指前后护随的人很多。
【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前怕狼,后怕虎】喻顾虑重重,畏缩不前。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见“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亦作“前门去虎,后门进狼”。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冲上去,后面的人紧跟上。形容英勇斗争,勇往直前。
【前思后想】谓反复考虑思量。
【前度刘郎】相传东汉永平年间,刘晨、阮肇在天台桃源洞遇仙,还乡后,又重到天台。后因称去而重来者为“前度刘郎”。
【前倨后恭】先傲慢而后恭敬。语出《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前徒倒戈】前面的部队投降敌方,反过来打自己人。
【前跋后疐】《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毛传:“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疐其尾,进退有难。”后以“前跋后疐”喻进退两难。
【前无古人】①以前的人从未具备或实现;空前。②谓不受前人的束缚。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前程万里】比喻人前途远大。
【前街后巷】指各处的街巷。
【前歌后舞】《尚书大传》卷三:“师乃慆,前歌后舞。”意思是说武王伐纣,军中士气旺盛。后多用以颂美吊民伐罪之师。
【前尘影事】谓往事。
【前瞻后顾】同“瞻前顾后”。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时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前襟后裾】形容年幼时兄弟间关系密切。
【前辙可鉴】见“前车之鉴”。
【钱可通神】形容金钱魔力极大,可买通一切。语出唐张固《幽闲鼓吹》:“相国张延赏将判度支。知有一大狱,颇有冤滥,每甚扼腕。及判,使即召狱史严诫之,且曰:‘此狱已久,旬日须了。’明旦视事,案上有一小帖子曰:‘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公大怒,更促之。明日帖子复来曰:‘钱五万贯。’公益怒,命两日须毕。明日复见帖子曰:‘钱十万贯。’公曰:‘钱至十万,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及祸,不得不止。’”
【钳口吞舌】犹言闭口不言。
【钳口结舌】形容不敢讲话。
【钳口挢舌】闭口翘舌。形容因惊讶害怕而说不出话来的样子。
【乾端坤倪】天地显示的征兆。
【潜心涤虑】谓专心致志。
【潜心笃志】专心致志。
【潜光匿曜】见“潜光隐耀”。
【潜光隐德】谓隐藏德才。
【潜光隐耀】隐藏光采。常指隐居。
【潜休隐德】隐藏美德。
【潜形匿迹】隐蔽形迹,不露真相。
【潜形匿影】见“潜形匿迹”。
【潜形谲迹】见“潜形匿迹”。
【潜神嘿规】专心谋划。
【潜消默化】暗地消除。
【潜移暗化】见“潜移默化”。
【潜移嘿夺】见“潜移默夺”。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
【潜移默运】不露行迹、自然而然地转移或转变。
【潜移默夺】谓不露形迹地改变或取得。
【潜移默转】见“潜移默运”。
【潜蛟困凤】喻被埋没的贤才。
【潜精研思】谓专心钻研。
【潜精积思】见“潜精研思”。
【潜踪匿影】隐蔽踪迹。
【潜踪隐迹】隐蔽踪迹。
【潜德秘行】见“潜德隐行”。
【潜德隐行】谓不为人知的德行。
【潜濡默化】犹潜移默化。
【潜濡默被】犹潜移默化。
【潜踪蹑迹】谓藏匿行踪。
【潜窃阳剽】公开或不公开地剽窃。
【潜鳞戢羽】谓隐藏形迹。
【黔驴之技】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尨然大物也,以为神……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習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后以“黔驴之技”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
【黔驴技孤】同“黔驴之技”。
【黔驴技穷】见“黔驴技尽”。
【浅斟低唱】斟着茶酒,低声歌唱。形容悠然自得、遣兴消闲的样子。
【浅尝辄止】亦作“浅嚐辄止”。略微尝试即行停止。比喻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
【浅嚐辄止】见“浅尝辄止”。
【遣兵调将】犹言调兵遣将。
【遣言措意】同“遣辞措意”。
【遣将徵兵】见“遣兵调将”。
【遣将调兵】见“遣兵调将”。
【遣词立意】同“遣辞措意”。
【遣词造意】同“遣辞措意”。
【遣词措意】见“遣辞措意”。
【遣愁索笑】消愁求乐。
【遣兴陶情】遣释意兴,陶冶情趣。
【遣辞措意】谓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
【堑山堙谷】挖山填谷。
【抢地呼天】谓以头撞地,悲呼苍天。形容极其伤痛。
【枪林刀树】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
【枪林弹雨】枪杆如林,子弹如雨。形容弹火密集。
【枪烟砲雨】形容激烈的争战。
【枪声刀影】指激烈厮杀的场面。
【戕身伐命】伤害身体。
【锵金鸣玉】金玉相撞而发声。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锵金铿玉】见“锵金鸣玉”。
【强中自有强中手】见“强中更有强中手”。
【强中更有强中手】强者中还有更强的。比喻技艺或谋略等无止境。
【强本弱支】见“强本弱枝”。
【强本弱末】犹强干弱枝。
【强本弱枝】强干弱枝。
【强本节用】谓加强农业生产,节约支出。
【强自取折】见“强自取柱”。
【强自取柱】谓物性过硬则反易折断。
【强兵富国】使兵力强大,国家富足。
【强直自遂】谓刚正而自行其意,不为人所动摇。
【强枝弱本】喻地方势力强于中央,成尾大不掉之势。
【强弩之末】《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彊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谓强弩发出的箭,到了末程,连鲁绢也穿不过。比喻衰微之势。
【强弩之极】犹强弩之末。
【强弩末矢】同“强弩之末”。
【强食弱肉】同“弱肉强食”。喻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
【强记博闻】谓记忆力强,见闻广博。
【强脣劣嘴】谓说话厉害,不肯让人。
【强将手下无弱兵】在英勇的将领率领下不会有懦怯的士兵。比喻能干人手下没有弱者。
【强干弱枝】加强本干,削弱枝叶。喻加强中央的力量,削弱地方的势力。语本《史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序》:“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閒,犬牙相临,秉其阸(念e4)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强嘴硬牙】谓能说善辩。
【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虽为强大者,但也压不住盘据在当地的势力。
【强识博闻】同“强记博闻”。
【强人所难】勉强别人做难于做到的事。
【强不知以为知】自己不懂硬以为懂。
【强文假醋】谓假斯文。
【强文浉醋】同“强文假醋”。
【强死强活】极言勉强。
【强死赖活】同“强死强活”。
【强食自爱】劝慰人的话。谓努力加餐,保重身体。
【强食靡角】谓饱食而角力求胜。《列子·说符》:“彊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殷敬顺释文:“《韩诗外传》云:‘靡,共也。’《吕氏春秋》云:‘角,试力也。’此言人重利而轻道,唯食而已,亦犹禽兽饱食而相共角力以求胜也。”一说,靡读为摩,谓以角相摩。见俞樾《诸子平议·列子》。
【强得易贫】谓非分之得容易失去。
【强词夺正】同“强词夺理”。
【强词夺理】没有理而硬说成有理。
【强凫变鹤】语本《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后以“强凫变鹤”谓硬把野鸭变作仙鹤。喻滥竽充数,徒多无益。
【强嘴拗舌】说话倔强的样子。
【墙有耳】比喻秘密易于外泄。语本《诗·小雅·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
【墙花路草】见“墙花路柳”。
【墙花路柳】喻娼妓。
【墙高基下】喻名位虽高而才德低下。
【墙头马上】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后遂以“墙头马上”为男女爱慕之典实。
【跷足而待】踮起脚跟等待。形容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语出《汉书·高帝纪》:“大臣内畔,诸将外反,亡可蹻足待也。”
【跷足抗手】手舞足蹈貌。
【跷足抗首】踮起脚跟,仰起头。形容热切期望的样子。
【敲山振虎】谓故意示警,使人震动。
【敲山震虎】见“敲山振虎”。
【敲牛宰马】谓宰杀牲畜。
【敲竹杠】见“敲竹槓”。
【敲竹槓】利用别人的弱点或借某种口实索取财物,或抬高价格。
【敲冰玉屑】泛指精美的纸张。
【敲冰求火】同“敲冰索火”。
【敲冰索火】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一定不会成功。
【敲冰戛玉】比喻乐声清润动听。
【敲金戛玉】见“敲金击石”。
【敲金击玉】见“敲金击石”。
【敲金击石】敲钟击磬。喻诗文声调铿锵动听。
【敲门砖】①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一日,冲元自窗外往来,东坡问:‘何为?’冲元曰:‘绥来。’东坡曰:‘可谓奉大福以来绥。’盖冲元登科时赋句也。冲元曰:‘敲门瓦砾,公尚记忆耶!’”后以“敲门砖”比喻士人借以猎取功名的工具,一达目的,即可抛弃。②比喻谋求名利的手段。
【敲骨吸髓】语本《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后比喻残酷地剥削。
【敲骨剥髓】犹敲骨吸髓。
【敲骨榨髓】犹敲骨吸髓。
【敲诈勒索】利用职权或抓住别人的把柄用威胁手段逼取他人财物。
【敲榨勒索】见“敲诈勒索”。
【敲膏吸髓】犹敲骨吸髓。
【敲边鼓】喻从旁帮人说话;在旁边助势。
【敲髓洒膏】比喻倾家荡产。
【敲锣打鼓】①谓欢庆祝贺。②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
【敲锣放砲】谓大张旗鼓地活动。
【乔文假醋】假斯文;假道学。
【乔妆打扮】见“乔装打扮”。
【乔装打扮】①改换服饰以隐瞒身份。②比喻利用假象掩盖或歪曲真象。
【乔装改扮】见“乔装打扮”。
【憔神悴力】谓竭尽心力。
【樵村渔浦】山村水乡。泛指乡村。
【樵苏不爨】谓虽有柴草,却无米为炊。指贫困。
【樵苏失爨】见“樵苏不爨”。
【巧不可阶】工巧非人所能及。
【巧立名目】亦作“巧立名色”。①想方设法定出种种名目,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②谓徒有名目,不切实用。
【巧立名色】见“巧立名目”。
【巧舌如簧】犹巧言如簧。
【巧作名目】巧立名目。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
【巧言如簧】谓花言巧语,悦耳动听,有如笙中之簧。
【qiǎo取豪夺(版权 所有 e we ny a n . c om 易文 言 网)】见“巧偷豪夺”。
【巧偷豪夺】诈取与强抢。常用以形容不择手段获取财物或权利。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①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谚有‘巧息妇做不得没面崱饦’与‘远井不救近渴’之语。陈无己用以为诗云:‘巧手莫为无面饼,谁能救渴需远井。’遂不知为俗语。”比喻缺少必要的条件,即使能干的人也办不成事。按,此谚形式历元、明、清而未定。②今基本定型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巧发奇中】①谓善于伺机发言,每能猜着。②指善于判断而每能应验。
【巧夺天工】元赵孟頫《赠放烟火者》诗:“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谓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清张岱《陶庵梦忆·濮仲谦雕刻》:“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后以“巧夺天工”形容技艺巧妙。
【巧语花言】同“花言巧语”。
【俏成俏败】近似于成或败,谓非真成真败。
【峭论鲠议】议论严正刚直。
【鞘里藏刀】刀室中藏着利刀。比喻暗藏杀心。
【且食蛤蜊】《南史·王融传》:“(融)诣王僧祐,因遇沈昭略,未相识。昭略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谓曰:‘仆出於扶桑,入於汤谷,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昭略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后用以指姑置不问。
【切瑳琢磨】见“切磋琢磨”。
【切磋琢磨】亦作“切瑳琢ァ薄"倨魑锛庸さ墓ひ彰啤"诒扔鞯赖卵问方面互相研讨勉励。语本《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切近的当】①恰切得当。②谓意浅语实。
【切理会心】犹切理厌心。
【切理厌心】切合事理而令人心满意足。
【切理餍心】见“切2理厌心”。
【切齿拊心】咬牙捶胸。极端痛恨貌。
【切齿腐心】见“切2齿拊心”。
【切肤之痛】切身的痛苦。
【怯防勇战】小心防守而勇于战斗。
【挈领提纲】挈衣之领,提网之纲。比喻抓住要领。
【惬心贵当】犹言合情合理。语本晋陆机《文赋》:“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
【锲而不舍】亦作“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见“锲而不舍”。
【钦差大臣】①由皇帝特命并颁授关防的钦差。权力比一般钦差官员大,通常简称钦使,统兵者称钦帅。②现多指上级机关派来的、握有大权的工作人员(多含讥讽意)。
【亲上成亲】谓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亲上做亲】见“亲上成亲”。
【亲仁善邻】谓与仁者亲近,与邻邦友好。
【亲仁善邻】见“亲仁善邻”。
【亲如手足】亲密得如同兄弟一样。手足,喻兄弟。
【亲冒矢石】见“亲当矢石”。
【亲密无间】关系密切,没有丝毫隔阂。语本《汉书·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亲痛仇快】亲人痛心,仇人快意。语本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雠者所快。”
【亲当矢石】谓将帅亲临作战前线。
【亲操井臼】谓亲自料理家务。
【亲离众叛】大家反对,亲信背离。形容不得人心,极其孤立。
【嵚崎磊落】亦作“嵚崎历落”。比喻品格卓异出群。
【嵚崎历落】见“嵚崎磊落”。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六回:“主公仰慕将军,欲求令爱为儿妇,永结~。”
【秦镜高悬】秦镜:相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知道心的邪正;悬:挂。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硋。……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秦楼楚馆】泛指歌舞场所。尤指妓院。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不甫能待的孩儿成立起,把爹娘不同个天和地,也不知他在楚馆秦楼贪恋着谁,全不想养育的深恩义。”
【秦庭之哭】原指向他国请求救兵。后也指哀求别人救助。《左传·定公四年》:“申包胥如秦乞师,……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三章:“我只能用下策,派人向绵竹(刘宇亮)作~。”
【秦越肥瘠】秦越两地相去遥远。比喻关系疏远隔膜,各不相关。唐·韩愈《争臣论》:“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琴心剑胆】犹言柔情侠骨,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
【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琴瑟不调】①谓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②比喻夫妻不和。
【琴歌酒赋】弹琴、唱歌、饮酒、赋诗。旧皆逸人、高士之事。
【琴剑飘零】谓文人落拓四方。
【琴断朱弦】比喻丈夫死亡。
【禽困覆车】谓困急之兽犹能触覆猎者之车。犹言困兽犹斗。
【禽息鸟视】比喻空受爵禄而无益于世。
【勤能补拙】谓勤奋能够弥补笨拙。语本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
【擒奸擿伏】捕捉奸人,揭发隐恶。
【擒贼擒王】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后以“擒贼擒王”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
【噙齿戴发】形容男子汉的豪迈气概。
【螓首蛾眉】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貌美。《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想杀我龙肝凤髓;害杀我~。”
【寝不成寐】见“寝不聊寐”。
【寝不安席】睡觉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
【寝不聊寐】亦作“寝不成寐”。睡不着觉。形容心事重重。
【寝丘之志】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请受瘠薄的寝丘,以保长久不失。后因谓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为“寝丘之志”。
【寝皮食肉】①《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后以“寝皮食肉”形容仇恨之深。②借指勇武的行为或精神。
【寝苫枕干】谓古时父母被人所杀,子女卧草枕盾,表示时刻不忘报仇。
【寝苫枕土】同“寝苫枕塊”。
【寝苫枕戈】同“寝苫枕干”。
【寝苫枕】同“寝苫枕塊”。
【寝苫枕草】睡草荐,以草把为枕。古时居父母丧的礼节。
【寝苫枕塊】铺草苫,枕土塊。古时居父母丧之礼。
【寝食不安】睡觉和吃饭都不安宁。形容心烦意乱。
【寝关曝纊】人睡在关隘之上,蚕茧晒在日光之下。比喻不得安宁。
【沁人心肺】同“沁人心脾”。
【沁人心脾】指吸入芳香、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常用以形容优美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沁人心腑】同“沁人心脾”。
【沁人肺腑】同“沁人心脾”。
【沁入心脾】同“沁人心脾”。
【青口白舌】指说话不知轻重,触犯忌讳。
【青山一发】青山远望,其轮廓仅如发丝一样。极言其遥远。宋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之二:“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后因以“青山一发”借指中原。
【青山绿水】青色的山,绿色的水,形容秀丽的景色。
【青天白日】①青天和白日。谓天气晴好。②谓大白天。③喻政治清明。④指中国国民党党旗、党徽。
【青天霹雳】①晴天打响雷。佛教禅宗用以表达敏捷崇高的机锋。②晴天打响雷。常用以喻指突然发生的令人震惊的事情。
【青出于蓝】见“青出於蓝”。
【青出於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语出《荀子·劝学》:“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冰,水为之而寒於水。”杨倞注:“以喻学则才过其本性也。”后因以“青出於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同“青出於蓝”。
【青出於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语出《荀子·劝学》:“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冰,水为之而寒於水。”杨倞注:“以喻学则才过其本性也。”后因以“青出於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青竹丹枫】青竹生南方,丹枫长北地。因以“青竹丹枫”借指南北。
【青州从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膈’上住。”意谓好酒的酒气可直到脐部。从事、督邮,均官名。后因以“青州从事”为美酒的代称。
【青肝碧血】喻以身殉国的精神。
【青林黑塞】唐杜甫《梦李白》诗:“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后因以“青林黑塞”喻指知己朋友所在之处。
【青枝绿叶】①青绿色的枝叶。多指生长茂盛的树木。②比喻年轻。
【青衫司马】唐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时,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后因用“青衫司马”喻指失意之官吏。
【青面獠牙】①形容人或鬼神的相貌十分丑陋、凶恶。②喻指可怖的景象。
【青红皁白】①比喻是非、好歹。②比喻底细、情由。③犹言水落石出。
【青黄不接】亦作“青黄未接”。①谓陈粮已经吃完,新粮还未接上。②喻新老无法交替。③喻新旧失去衔接。
【青黄未接】见“青黄不接”。
【青黄沟木】《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犠尊於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於失性一也。”后因以“青黄沟木”为无心仕进的典故。
【青梅竹马】①语出唐李白《长干行》之一:“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以“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兒童之间两小无猜的情状。②借指自幼相好的青年男女。
【青云直上】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后因以“青云直上”喻指飞黄腾达。
【青云独步】喻人的地位或学问无与伦比。
【青裙缟袂】青布裙、素色衣。谓贫妇的服饰。借指农妇,贫妇。
【青丝白马】南朝梁普通年间,“有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其后侯景作乱,乘白马以青丝为缰,兵皆青衣,从寿春进军建康。见《梁书·侯景传》、《隋书·五行志上》。后因以“青丝白马”指作乱的人。
【青鞋布袜】借指隐士或平民生活。
【青楼楚馆】犹言秦楼楚馆。指歌舞场所。亦指妓院。
【青霄白日】犹言青天白日。比喻心地光明。
【青霄直上】同“青云直上”。
【青钱万选】《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后因以“青钱万选”比喻文才出众。
【青钱学士】《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后因以“青钱学士”誉称才学之士。
【青龙金匮】指六辰。谓良辰吉日。旧时星命家以为,青龙、明堂、金匮、天德、司命等六辰为吉神,六辰值日,诸事皆宜,为黄道吉日。
【青灯古佛】青荧的油灯和年代久远的佛像。借指佛门寂寞的生涯。
【青灯黄卷】光线青荧的油灯和纸张泛黄的书卷。借指清苦的攻读生活。
【青蓝冰水】“青出於蓝,冰寒於水”的略语。
【青藜学士】指博学之士。
【青蝇染白】同“青蝇点素”。
【青蝇点玉】喻白璧有微瑕。
【青蝇点素】汉王充《论衡·累害》:“清受尘,白取垢;青蝇所汙,常在练素。”后因以“青蝇点素”喻指小人用谗言诬害好人。
【青蝇点璧】见“青蝇点素”。
【轻口轻舌】见“轻嘴薄舌”。
【轻口薄舌】见“轻嘴薄舌”。
【轻手软脚】犹言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放得很轻。
【轻手轻脚】见“轻手软脚”
【轻手蹑脚】见“轻手软脚”。
【轻世傲物】藐视世俗,为人傲慢。
【轻世肆志】藐视世俗,放荡心志。
【轻生重义】见“轻身重义”。
【轻而易举】形容办事容易,毫不费力。
【轻死重气】谓以义气为重而不怕死。
【轻死重义】见“轻死重气”。
【轻如鸿毛】见“轻於鸿毛”。
【轻吞慢吐】形容歌唱时声音轻柔,吐词缓慢。
【轻车减从】见“轻车简从”。
【轻车熟道】见“轻车熟路”。
【轻车熟路】驾着轻快的车在熟路上行驶。语出唐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后以喻办事轻而易举。
【轻车简从】行装简单,随从人少。
【轻身下气】形容谦恭的态度。
【轻身重义】谓轻视生命而重视正义事业。
【轻身殉义】谓轻视生命而为正义事业牺牲。
【轻言软语】见“轻言细语”。
【轻言细语】形容说话轻而柔和。
【轻言肆口】说话轻率、放肆。
【轻言轻语】形容说话声音极轻微。
【轻言寡信】谓说话轻率而缺少信用。
【轻若鸿毛】见“轻於鸿毛”。
【轻於鸿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非常轻微或毫无价值。
【轻重失宜】谓对事情的重要与否处置失当。
【轻重倒置】谓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弄颠倒了。
【轻重缓急】指事情有次要的、主要的、缓办的、急办的区别。
【轻财仗义】犹轻财重义。
【轻财好士】见“轻财重士”。
【轻财好施】指不吝惜钱财,喜好施舍。
【轻财好义】犹言轻财重义。
【轻财重士】谓轻视钱财,重视士人。
【轻财重义】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
【轻财敬士】见“轻财重士”。
【轻财贵义】犹言轻财重义。
【轻描淡写】①着力不多地描绘和叙写。②不加重视,没当回事。
【轻徙鸟举】轻于去留,像鸟飞那样容易。
【轻傜薄赋】见“轻繇薄赋”。
【轻裘肥马】《论语·雍也》:“赤之適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以“轻裘肥马”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轻裘缓带】轻暖的衣裘,宽缓的腰带。形容从容闲适。
【轻裘缓辔】犹言轻裘缓带。
【轻徭薄税】犹言轻徭薄赋。
【轻徭薄赋】见“轻繇薄赋”。
【轻装上阵】原指古代作战时不披盔甲。今比喻放下各种思想包袱投入工作。
【轻装简从】行装简便,随从人少。
【轻歌曼舞】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轻敲缓击】比喻婉转地表达意思和说明问题。
【轻尘栖弱草】比喻人生无常。
【轻虑浅谋】谓谋虑短浅。
【轻赋薄敛】犹言轻徭薄赋。
【轻诺寡信】轻易许诺而很少守信用。语出《老子》:“夫轻诺者必寡信,多易者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轻怜重惜】形容百般怜爱。
【轻怜疼惜】见“轻怜重惜”。
【轻怜痛惜】见“轻怜重惜”。
【轻薄无行】谓轻佻浮薄,品行不好。
【轻薄无知】谓轻佻浮薄,没有知识。
【轻薄无礼】谓轻佻浮薄,不知礼仪。
【轻嘴薄舌】形容言辞轻佻刻薄。
【轻举妄动】未经慎重考虑,盲目行动。
【轻举绝俗】犹言避世隐居。
【轻举远游】犹言避世隐遁。语本《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厄兮,原轻举而远游。”王逸注:“高翔避世,求道真也。”
【轻举远游】见“轻举远游”。
【轻举远游】犹言避世隐遁。语本《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厄兮,原轻举而远游。”王逸注:“高翔避世,求道真也。”
【轻繇薄赋】减轻徭役,降低赋税。
【轻骑减从】见“轻骑减从”。
【轻骑减从】指人出门时行装简单,跟随的人不多。
【轻骑简从】见“轻骑减从”。
【轻饶素放】轻易地饶恕,白白地放过。
【倾心吐胆】形容待人竭尽诚心。
【倾肝沥胆】形容对人极其忠诚。
【倾抱写诚】谓推诚相待。
【倾城倾国】见“倾国倾城”。
【倾柯卫足】《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杜预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后因以“倾柯卫足”指善于保护自己。
【倾家破产】拿出或丧失掉全部家产。
【倾家败产】见“倾家荡产”。
【倾家竭产】用尽全部家产。
【倾家荡产】亦作“倾家败产”。谓丧失全部家产。
【倾国倾城】亦作“倾城倾国”。《汉书·外戚传上·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后因以“倾国倾城”或“倾城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倾筐倒庋】谓全部倾倒出来。庋,放东西的架子。
【倾筐倒箧】谓全部倾倒出来。
【倾肠倒肚】把话全部说出来。
【卿卿我我】形容男女相爱,情意缠绵。
【清天白日】大白天。
【清水无大鱼】语本《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后以“清水无大鱼”谓待人处事不能求全责备。
【清水衙门】喻没有油水的机构或地方。
【清心少欲】谓保持心地清净,少生欲念。
【清平世界】太平世界。
【清灰冷火】见“清灰冷灶”。
【清灰冷灶】没吃没喝。常用以形容贫困冷清的景象。
【清身洁己】谓保持自身节操,身体力行。
【清风两袖】形容做官廉洁。谓除两袖清风外别无所有,没有馀财。
【清风明月】①清凉的风,明亮的月。语出《南史·谢譓传》:“有时独醉,曰:‘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唯有明月。’”②用以比喻高人雅士的风致。
【清风劲节】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清风亮节】喻人品格高尚,节操坚贞。
【清风峻节】见“清风高节”。
【清风高节】喻人品格纯洁,节操高尚。
【清风朗月】见“清风明月”。
【清净寂灭】指道教的清净无为与佛家的涅槃寂灭之说。
【清净无为】见“清静无为”。
【清都紫府】见“清都紫微”。
【清都紫微】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
【清都绛阙】见“清都紫微”。
【清规戒律】①僧尼、道士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戒律。②泛指一般的规章制度。多指不合理的。
【清虚洞府】指月宫。
【清词丽句】清新美丽的词句。
【清汤寡水】方言。谓菜肴清淡简单,没有油水。
【清渭浊泾】《诗·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孔颖达疏:“泾水以有渭,故见其浊。”古以为渭水清,泾水浊,后因称“清渭浊泾”。亦以喻两相比较,是非好坏分明。
【清浑皁白】比喻事物的本来面目、是非、情由等。
【清微淡远】清雅微妙,淡泊深远。
【清新俊逸】清美新颖,不落俗套。语出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清源正本】谓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
【清静无为】亦作“清净无为”。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提出天道自然无为,主张心灵虚寂,坚守清静,消极无为,复返自然。汉初实行这种政治策略。
【清歌妙舞】清亮的歌声,优美的舞蹈。
【清歌曼舞】清亮的歌声,柔美的舞蹈。
【清尘浊水】比喻聚会无期。语本三国魏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清锅冷灶】见“清灰冷灶”。
【清辞丽句】见“清词丽句”。
【清辞丽曲】同“清词丽句”。
【情不可却】碍于情面,不能推辞。
【情不自已】犹情不自禁。
【情不自禁】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语出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情有可原】在情节或情理上有可以原谅之处。
【情同骨肉】情谊像亲人一样深厚。
【情投契合】同“情投意合”。
【情投意合】双方感情和心意都很投合。
【情投意忺】同“情投意合”。
【情投意洽】谓双方思想感情很融洽。
【情投谊合】同“情投意合”。
【情见力屈】同“情见势屈”。
【情见乎言】同“情见乎辞”。
【情见乎词】见“情见乎辞”。
【情见乎辞】真情从言辞中流露出来。语出《易·系辞下》:“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情见於色】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
【情见埶竭】同“情见势屈”。
【情见势屈】谓在军事上情况暴露而又屈居劣势地位。
【情孚意合】同“情投意合”。
【情非得已】情况出于不得已。
【情重姜肱】《后汉书·姜肱传》:“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恋,不能别寝,以系嗣当立,乃递往就室。”后以“情重姜肱”喻兄弟友爱。
【情急智生】情况紧急时忽然想出了应变的办法。
【情真意切】谓情意十分真切。
【情逐事迁】见“情随事迁”。
【情恕理遣】以情相恕,以理排遣。谓待人接物宽厚和平。语出《晋书·卫玠传》:“玠尝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喜愠之容。”
【情理难容】于情于理都不能容忍。
【情深一往】谓对人或事物具有深厚的感情。
【情深意重】情意深重。
【情深义重】情义深重。
【情凄意切】谓心境十分悲伤。
【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情窦初开】谓少年男女刚懂得爱情。
【晴天霹雳】晴天打响雷。比喻突然发生的令人震惊的事情或灾祸。
【擎天架海】比喻大材干,大本领。元杂剧常喻将帅为“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故云。
【请先入甕】谓请先受审认罪。
【请自隗始】《战国策·燕策一》载:燕昭王即位后,欲招揽贤才,谋于郭隗。郭隗曰:“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於隗者乎?”后遂以“请自隗始”为自荐之辞。
【请君入甕】见“请君入甕”。
【请君入甕】《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引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唐秋官侍郎周兴,与来俊臣对推事。俊臣别奉进止鞫兴,兴不之知也。及同食,谓兴曰:‘囚多不肯承,若为作法?’兴曰:‘甚易也。取大甕,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甕,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甕。’兴惶恐叩头,咸即款伏。”后用“请君入甕”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官侍郎周兴,与来俊臣对推事。俊臣别奉进止鞫兴,兴不之知也。及同食,谓兴曰:‘囚多不肯承,若为作法?’兴曰:‘甚易也。取大甕,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甕,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甕。’兴惶恐叩头,咸即款伏。”后用“请君入甕”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请将不如激将】谓用话语刺激别人去干事要比正面请他去干事来得好。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春秋鲁庄公弟。庄公去世,子般即位。庆父使圉人杀子般立闵公,后又杀闵公而奔莒。时齐大夫仲孙湫吊鲁回来,对人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事见《左传·闵公元年》、《史记·鲁周公世家》。后常以庆父喻祸根,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喻祸根不除,不得安宁。
【磬笔难书】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磬,通“罄”。《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穷兵黩武】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王氏今降心纳贡,愿修旧好,明公乃欲~,残灭同盟,天下其谓公何?”
【穷不失义】虽穷,礼义不失。《孟子·尽心上》:“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大失居】谓多而不适用。《易·序卦》:“穷大者必失其居。”
【穷当益坚】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穷而后工】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穷极思变】指在穷困艰难之时,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易·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穷极无聊】原指光景穷困,精神无所寄托。现也形容无事可做,无聊至极。宋·费昶《思公子》诗:“虞卿亦何命,穷极若无聊。”
【穷寇勿追】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孙子·军争》:“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穷困潦倒】生活贫困,失意颓丧。唐·杜甫《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三章:“破了房县,又有一些~而没有出路的读书人参加了他的义军。”
【穷理尽性】穷究事理。《易·说卦》:“穷理尽兴,以至于命。”清·方宗诚《桐城文录序》:“然务为~之学,真知文知精意。”
【穷年累月】谓接连不断,历时久远。《荀子·荣辱》:“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鲁迅《花边文学·考场三丑》:“那都是坐在自己的书斋里,查群籍,翻类书,~,这才脱稿的,然而仍然有‘未详’,有错误。”
【穷鸟入怀】喻处境困难而投靠别人。《三国志·魏志·邴原传》:“政窘急,往投原。”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政投原曰:‘穷鸟入怀。’原曰:‘安知斯怀之可入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仁人所悯,况死士归我,当弃之乎!”
【穷泉朽壤】指埋身之地。晋·潘岳《哀永逝文》:“委兰房兮繁华,袭穷泉兮朽壤。”
【穷山恶水】谓自然条件极差。孙犁《山地回忆》:“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
【穷奢极侈】荒淫腐化,挥霍无度。《后汉书·陆康传》:“末世衰主,穷奢极侈。”
【穷奢极欲】奢侈和贪欲到了极点。《汉书·谷永传》:“穷奢极侈,湛湎荒淫。”严复《道学外传》:“且~,衰将及之。”
【穷鼠啮狸】无路可逃的老鼠也会咬猫。比喻受人欺压,虽然敌不过,也会拼死抵抗。汉·桓宽《盐铁论·诏圣》:“死不再生,穷鼠啮狸。”又参见“穷寇勿追”。
【穷途末路】无路可走。
【穷途之哭】本意是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后也指身处绝境而发哀伤。《晋书·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唐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穷乡僻壤】荒远偏僻之地。明·李时勉《北京赋》:“穷陬僻壤,无一物之不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九回:“~,有这样读书君子,却被守钱奴如此凌虐,足令人怒发冲冠。”
【穷巷陋室】僻陋狭小的住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虽隐居穷巷陋室,无置锥之地,而庄公不能与争名矣。”
【穷形尽相】刻画细致生动,丑态纤微毕现。晋·陆机《文赋》:“虽离方而遁员,期穷形而尽相。”清·陶宗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其所以爱之之故无他道焉,不外~,引人入胜而已。”
【穷凶极恶】谓极端残暴凶恶。《汉书·王莽传赞》:“穷他极恶,流毒诸夏。”曲波《林海雪原》二八:“最后侯殿坤~,提起嗓子宣布:‘谁也不准埋,谁埋与共产党同罪。’”
【穷阎漏屋】穷阎:偏僻的里巷;漏屋:通“陋”,狭小的房屋。指僻陋狭小的住处。《荀子·儒效》:“虽隐于穷阎漏屋,人莫不贵,贵道诚存也。”
【穷猿奔林】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比喻在穷困中急于寻找栖身之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
【穷猿投林】见“穷猿奔林”。
【穷源竟委】彻底弄清楚事情的始末。《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穷源朔流】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穷则思变】见“穷极思变”。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形单影只,无所依靠。汉·张衡《思玄赋》:“何孤行之茕茕兮,孑不群而介立。”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琼厨金穴】比喻豪富奢侈的人家。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其宠者皆以玉器盛食,故东京谓郭家琼厨金穴。”
【琼浆玉液】用美玉制成的浆液,古代传说饮了它可以成仙。比喻美酒或甘美的浆汁。汉·王逸《九思·疾世》:“吮玉液兮止渴,啮芝华兮疗饥。”战国楚·宋玉《招魂》:“华酌既陈,有琼浆些。”
【琼岛春云】即琼华岛。明代北京八景之一。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积水潭》:“海子东浒有琼华岛,亦永乐间赐名。岛之阳为广寒殿,乔松古桧,烟云缭绕。京师八景有‘琼岛春云’,谓此。”明王洪《北京八咏》有《琼岛春云》诗。亦谓北京十景之一。明李东阳《京都十景》诗之一有《琼岛春云》。参见“琼华岛”。
【琼林玉树】泛指精美华丽的陈设。唐·蒋防《霍小玉传》:“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曜,转盼精彩射人。”
【琼楼玉宇】①指神话中月宫里的亭台楼阁。②华丽的建筑物。③披雪的楼宇。晋·王嘉《拾遗记》:“翟乾祜于江岸玩月,或问:‘此中何有?’翟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琼楼玉宇烂然。”宋·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高处不胜寒。”
【琼枝玉叶】封建时代称皇家后裔。
【琼楼金阙】犹琼楼玉宇。
【跫然足音】见“空谷足音”。
【跫响空谷】空谷中的行人之声。常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等。
【求之不得】追求或寻找不到。本谓不遂所欲。《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后多用于意外地遂愿。
【求仁得仁】语本《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伯夷叔齐让国远去,耻食周粟,终于饿死,孔子谓其求仁而得仁,无所怨。后多用为适如其愿之意。
【求田问舍】谓专营家产而无远大志向。
【求生害仁】谓因谋求活命而有伤仁德。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求同存异】找出共同之处,保留不同之处。
【求全之毁】①谓欲求完美反招致诋毁。②犹言求全责备。
【求全责备】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
【求志达道】谓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求忠出孝】谓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语本《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是以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门。’”
【求马於唐市】见“求马於唐肆”。
【求马於唐肆】谓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其所,必无所获。
【求贤下士】访求贤士且礼遇之。
【求贤如渴】慕求贤人,如渴思饮。形容求贤心情十分迫切。
【求贤若渴】见“求贤如渴”。
【求亲告友】见“求亲靠友”。
【求亲靠友】谓请求亲友接济。
【囚首垢面】语本《汉书·王莽传上》“乱首垢面”与宋苏洵《辨奸论》“囚首丧面”。形容人久不梳洗,以致头发蓬乱,脸上肮脏,好象囚犯一样。
【囚首丧面】头不梳如囚犯,脸不洗如居丧。
【区闻陬见】谓见闻狭陋。
【曲突移薪】见“曲突徙薪”。
【曲突徙薪】《艺文类聚》卷八十引汉桓谭《新论》:“淳于髡至邻家,见其灶突之直而积薪在傍,谓曰:‘此且有火’,使为曲突而徙薪。邻家不听,后果焚其屋,邻家救火,乃灭。烹羊具酒谢救火者,不肯呼髡。智士讥之曰:‘曲突徙薪无恩泽,燋头烂额为上客。’盖伤其贱本而贵末也”。突,烟囱。又见《汉书·霍光传》、汉刘向《说苑·权谋》。后用以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曲意迎合】同“曲意逢迎”。
【曲意奉迎】见“曲意逢迎”。
【曲意承迎】同“曲意逢迎”。
【曲意逢迎】亦作“曲意奉迎”。违反自己的本心去迎合别人的意思。
【曲学阿世】歪曲自己的学术,以投世俗之好。
【曲学诐行】做学问不入正道,行为奸邪不正。
【屈打成招】严刑拷打,迫使无罪者招认。
【屈指可数】①扳着手指即可数清。形容数量少。语本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②形容众人中的少数突出的。
【屈高就下】谓降低身份勉强相就。
【屈穀巨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穀见之,曰:‘穀闻先生之义,不恃人而食,今穀有巨瓠,坚如石,厚而无窍,献之。’仲曰:‘夫瓠所贵者,谓其可以盛也;今厚而无窍,则不可剖以盛物,而坚如石,则不可以剖而斟,吾无以瓠为也。’曰:‘然,穀将弃之。’今田仲不恃人而食,亦无益人之国,亦坚瓠之类也。”后因以“屈穀巨瓠”比喻无用者。
【诎要桡腘】弯腰曲膝。
【驱羊战狼】喻以弱击强。
【驱雷掣电】比喻神通广大。
【驱雷策电】见“驱雷掣电”。
【驱霆策电】比喻迅速奔驰。
【祛蠹除奸】驱除祸害,消除奸佞。
【曲尽其妙】曲折深入地将其奥妙处都表达出来。形容表达的技巧很高明。
【曲不离口】意谓曲子要天天唱,才会熟练精妙。比喻熟能生巧。
【曲高和寡】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意谓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比喻知音难得。后亦以“曲高和寡”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曲终奏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论》:“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意为乐曲到结束时奏出了雅正的乐音。本谓相如的辞赋不够完美,到了结尾才转好,后多以“曲终奏雅”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到终了时更加精采。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语本宋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取而代之】排除别人或别的事物而占有其位置。语本《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取青妃白】见“取青媲白”。
【取青媲白】以青配白,比喻诗文讲求对仗。
【取长弃短】吸取长处抛弃短处。
【取长补短】吸取长处来弥补短处。语本《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谓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语出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取乱存亡】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谓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保全将亡的国家。
【取乱侮亡】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谓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侵侮将亡的国家。
【取义成仁】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取精用宏】①谓享用多而精。语本《左传·昭公七年》:“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②谓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充分加以运用。
【取诸宫中】《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宫,古代对房屋的通称。后以“取诸宫中”谓取用于自己家中,极言其便利。
【去天尺五】①谓与宫廷相近。②极言地势之高。
【去太去甚】见“去泰去甚”。
【去末归本】旧指舍弃工商业,回到农业生产上去。
【去本就末】谓弃农经商。
【去本趋末】见“去本就末”。
【去邪归正】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去危就安】离开危险,达到平安。
【去故纳新】犹言去旧迎新。
【去泰去甚】去其过甚。谓事宜适中。语本《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去粗取精】去掉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华。
【去暗投明】脱离黑暗势力,走向光明的道路。
【去伪存真】排除虚假的、保留真实的。
【阒其无人】谓空荡荡,没有一人。
【阒无一人】同“阒其无人”。
【阒无人声】谓静寂得没有一点人声。
【权均力齐】双方权势相当,不相上下。
【权均力敌】见“权均力齐”。
【权宜之计】亦作“权宜之策”。为应付某种情况而采取的临时措施。
【权宜之策】见“权宜之计”。
【权重秩卑】权力大官品低。
【权重望崇】权力大而威望高。
【权时制宜】斟酌形势随机应变。
【权移马鹿】语本秦赵高指鹿为马事。谓恃权专横跋扈,任意颠倒是非。
【权倾天下】权势压倒天下。形容权势极大。
【权倾中外】权势压倒朝廷内外。形容权势极大。
【权豪势要】有权力的豪门;有势力的要人。
【权衡轻重】称量物体的轻与重。比喻比较事物主次,考虑得失等。
【权变锋出】随机应变,锋芒毕露。形容言辞辩捷锐利。
【全力以赴】将全部力量用上去。
【全心全意】谓投入全部精力,没有杂念。
【全功尽弃】全部努力完全白费。亦指已获取的成就完全毁弃。
【全民皆兵】谓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全受全归】语出《礼记·祭义》:“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封建礼教认为人的形体来自父母,应当以完全无亏的身体,还之父母。
【全始全终】①首尾圆满、完美。②做事首尾一致。
【全军覆没】谓整个军队被消灭。
【全神贯注】谓集中全副精神。
【全神关注】一心注意。
【全神灌注】同“全神贯注”。
【全能全智】见“全智全能”。
【全无心肝】①《南史·陈纪下》:“(陈叔宝)既见宥,隋文帝给赐甚厚,数得引见,班同三品。每预宴,恐致伤心,为不奏吴音。后监守奏言:‘叔宝云“既无秩位,每预朝集,原得一官号。”’隋文帝曰:‘叔宝全无心肝。’”后称人无羞耻之心或没有良心为“全无心肝”。②谓毫无心计。
【全智全能】亦作“全能全智”。谓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全盘托出】喻全部说出或全部拿出,一点不保留或隐瞒。
【全璧归赵】同“完璧归赵”。
【诠才末学】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泉石膏肓】谓爱好山水成癖,如病入膏肓。
【拳中掿沙】以手握沙,捏合不拢。比喻不团结。
【拳打脚踢】形容殴打凶狠。
【拳拳服膺】诚恳信奉;衷心信服。
【犬牙交错】①谓地界交错,如同狗牙。②谓物状如犬牙之参差。③喻多种因素相错杂。
【犬牙相制】①谓地界接连如犬牙交错,借以互相牵制。②泛指互相制约、牵制。
【犬牙相错】①谓地界相接如犬牙交错。②犹犬牙相制。
【犬牙盘石】《史记·孝文本纪》:“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彊。”后因称封建王朝分封宗室子弟以巩固统治为“犬牙盘石”。
【犬牙鹰爪】喻善攫取的手段。
【犬吠之盗】指穿窬之盗;小偷。
【犬吠之警】喻小惊扰。
【犬兔俱毙】《战国策·齐策三》:“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於前,犬废於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后因以“犬兔俱毙”喻双方同归于尽。
【犬马之力】犹犬马之劳。
【犬马之年】犹犬马齿。
【犬马之决】谓臣僚的果敢决断。
【犬马之疾】谦称自己的疾病。
【犬马之报】真诚报答他人的谦辞。
【犬马之劳】为主子或他人尽力的谦辞。
【犬马之养】《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后因以“犬马之养”为供养父母的谦辞。
【犬马恋主】喻臣下眷怀君上。
【犬迹狐踪】喻低弱的身手。
【劝百讽一】《汉书·司马相如传赞》:“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风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戏乎!”颜师古注:“奢靡之辞多,而节俭之言少也。”言相如之赋虽意在讽谏,但终因奢靡之辞多而掩其意。后以“劝百讽一”指文章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劝善戒恶】见“劝善惩恶”。
【劝善黜恶】见“劝善惩恶”。
【劝善惩恶】《左传·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脩之?”后以“劝善惩恶”指奖勉劝励有善行的人,惩戒有恶行的人。
【却之不恭】《孟子·万章下》:“‘卻之卻之为不恭’,何哉?”谓拒绝邀请或馈赠是对别人不恭敬。后多用为接受邀请或馈赠的客套话。
【却老还童】返老还童。
【却行求前】语本《韩诗外传》卷五:“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则无异乎卻行而求逮於前人也。”后因以“卻行求前”谓以倒退求前进,比喻方法不对,因而不可能达到目的。
【却金暮夜】东汉杨震为东莱太守,途经昌邑,县令王密求见。至晚,以十金奉杨曰:“暮夜无知者。”杨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遂拒而不受。见《后汉书·杨震传》。后因以“卻金暮夜”言为官清廉。
【却病延年】谓消除病痛,延长寿命。
【雀目鼠步】比喻惶恐之极。
【雀角鼠牙】本谓强逼女子成婚而兴狱讼。后泛指狱讼,争吵。语本《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又:“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孔颖达疏:“此强暴之男,侵凌贞女;女不肯从,为男所讼,故贞女与对,此陈其辞也。”
【雀马鱼龙】泛指珍禽异兽。语本《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於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於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雀喧鸠聚】形容纷乱吵闹。
【确固不拔】见“确乎不拔”。
【确乎不拔】刚强坚决,不可动摇。语本《易·乾》:“确乎其不可拔。”
【确然不群】谓坚守志操,不同流俗。
【鹊反鸾惊】同“鹊返鸾回”。
【鹊返鸾回】形容字写得神采飞动,如盘旋往复的鹊鸟和鸾鸟。
【鹊巢鸠占】见“鹊巢鸠佔”。
【鹊巢鸠主】同“鹊巢鸠居”。
【鹊巢鸠佔】同“鹊巢鸠居”。
【鹊巢鸠居】《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朱熹集传:“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本喻女子出嫁,住在夫家。后以“鹊巢鸠居”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
【鹊巢鸠踞】同“鹊巢鸠居”。
【鹊巢鸠据】同“鹊巢鸠居”。
【鹊垒巢鸠】同“鹊巢鸠居”。
【阙一不可】两种以上因素中,缺少哪一种也不行。
【榷酒征茶】征收酒茶税。亦泛指苛捐杂税。
【麇至沓来】犹言群集纷至。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