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
【发上指冠】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
【发上冲冠】犹言发上指冠。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发指眦裂】见“发指眦裂”。
【发指眦裂】头发上竖,眼眶欲裂。为极度愤怒状。语本《吕氏春秋·必己》:“孟贲瞋目而视船人,发植,目裂,鬓指。”
【发指眦裂】见“发指眦裂”。
【发怒冲冠】同“发上冲冠”。
【发短心长】①谓年虽老而计虑深长。语出《左传·昭公三年》:“齐侯回於莒,卢浦嫳见,泣且请曰:‘余发如此种种,余奚能为?’公曰:‘诺,吾告二子。’归而告之。子尾欲复之,子雅不可,曰:‘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②谓年华已逝而心未衰。
【发踊冲冠】同“发上冲冠”。
【伐毛洗髓】①古时神话传说,谓仙人涤除尘垢,脱胎换骨。②比喻剔除芜杂无用之物。
【伐毛换髓】削去旧的毛发,换去旧的骨髓。比喻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
【伐功矜能】夸耀自己的功劳的才能。
【伐冰之家】伐冰,凿取冰塊。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因以“伐冰之家”称达官贵族。
【伐性之斧】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伐异党同】谓联合观点或利益相同的人以攻击异己。
【伐罪吊人】见“伐罪吊民”。
【伐罪吊民】谓讨伐有罪的君主,抚慰受难的百姓。
【法不传六耳】谓极端秘密,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法出一门】谓法律统一,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通。
【法灸神针】神奇的针灸技术。
【法脉准绳】犹言法则标准。
【法无二门】见“法出一门”。
【法无可贷】谓按法律不可宽恕。
【翻手云覆手雨】语出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后因以“飜手云覆手雨”比喻反覆无常或玩弄手段。
【翻黄倒皁】犹言颠倒黑白。
【凡才浅识】才能平庸,识见肤浅。
【凡夫俗子】人世间的俗人。
【凡胎肉眼】凡人的只能看见尘俗世界的眼睛。
【凡胎浊骨】凡人的重浊躯体。
【凡胎浊体】见“凡胎浊骨”。
【凡偶近器】谓平庸之辈;普通人才。
【烦文缛礼】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
【燔书阬儒】同“焚书坑儒”。
【反戈一击】掉转武器,向原属营垒回击。
【反正拨乱】治理乱世,使之恢复安定、正常。语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反正还淳】见“反朴还淳”。
【反老还童】①由衰老恢复青春。道家传说却老术的一种。②今以形容老年健壮。参见“返老还童”。
【反朴还淳】复归于朴实、淳正。
【反攻倒算】指被打倒的阶级敌人或反动势力纠集起来向革命人民进行反扑报复。
【反求诸己】犹反躬自问。谓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反身自问】见“反躬自问”。
【反风灭火】汉刘昆为江陵令,县多火灾,昆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后为弘农太守。先是崤黾驿道多虎穴,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光武帝闻而异之,以为德政。《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诏问昆曰:‘前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事?’昆对曰:‘偶然耳。’左右皆笑其质讷。帝叹曰:‘此乃长者之言也。’”后以“反风灭火”比喻施行德政。
【反客为主】①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②喻变被动为主动。③比喻变次要的为主要的。
【反脣相稽】受到指责而反过来与对方计较。
【反脣相讥】见“反{辰月}相讥”。
【反脣相讥】受到指责不服气而反过来对对方加以讥讽。
【反躬自责】回过头来责备自己。
【反躬自问】反问自己。
【反复无常】见“反覆无常”。
【反裘负刍】①反穿皮衣,背着柴。②古人穿皮衣以毛朝外为正,反裘指毛朝里。亦以喻愚昧或不知轻重本末。
【反裘负薪】见“反裘负刍”。
【反裘伤皮】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本末。
【反经合道】见“反经合义”。
【反经合义】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
【反覆无常】变化不定。
【反骄破满】反对骄傲,破除自满。
【反水不收】谓水已泼出,不能收回。用指事成定局,无可改变。
【反面无情】形容翻脸不认人,不讲情谊。
【返本朝元】犹言返本还源。
【返本还元】犹言返本还源。
【返本还原】同“返本还源”。恢复根本;恢复原样。
【返本还源】①返回原地。②恢复根本。
【返老还童】由老年回到少年;由衰老恢复青春。
【返老归童】见“返老还童”。
【返邪归正】犹言改邪归正。
【返来复去】谓多次重复。
【返虚入浑】①谓诗作空灵,入于浑然之境。②谓人无知无识,浑浑噩噩。
【返视内照】原为佛教语。谓用佛性对照检查。后亦指自我反省。
【返照回光】佛教语。谓用佛性对照检查,自我反省。
【返璞归真】同“返朴归真”。
【返朴还真】同“返朴归真”。
【返朴还淳】犹返朴归真。
【返朴归真】谓还其原始的淳朴本真状态。
【返辔收帆】喻退归。
【返观内视】见“返视内照”。
【返观内照】见“返视内照”。
【犯上作乱】违抗尊长君上,为悖逆或叛乱之行。语出《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犯而不校】别人触犯自己也不计较。
【犯而勿校】见“犯而不校”。
【饭牛屠狗】①喻指从事低贱之事。②指从事贱业者。
【饭蔬饮水】《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后因以“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饭糗茹草】吃干粮和野菜。形容生活困苦。
【饭粝茹蔬】吃糙米和蔬菜。形容饮食粗劣。粝,糙米。
【饭来开口】见“饭来张口”。
【饭来张口】谓吃现成饭而不劳动。
【饭囊衣架】盛饭的口袋和挂衣的架子。比喻庸碌无能之辈。
【饭囊酒甕】比喻只会吃饭喝酒,不会做事的人。
【泛宅浮家】谓以船为家。
【泛浩摩苍】泛海摩天。形容文词博大高深。语出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
【泛应曲当】谓广泛适应,无不恰当。
【泛滥成灾】本指洪水漫溢,造成灾害。后多比喻某种不良现象到处都是,造成祸害。
【贩夫走卒】见“贩夫驺卒”。
【贩夫皁隶】泛指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贩夫驺卒】小商贩和隶役。泛指地位低下的人。
【贩交买名】谓卖友求荣。
【贩官鬻爵】犹言卖官鬻爵。
【贩贱卖贵】同“买贱卖贵”。
【梵册贝叶】指佛经。佛经原本多用梵文写于贝多罗树叶上,故称。
【方以类聚】谓同类事物相聚一处。
【方足圆■】见“方趾圆■”。
【方言矩行】谓言行方正,合乎规范。
【方枘圆凿】亦作“方枘圜凿”。方形榫头与圆形榫眼。比喻彼此不相投合,事不能成。
【方枘圜凿】见“方枘圆凿”。
【方来未艾】谓(恩泽)方始来到尚未止歇。
【方桃譬李】形容姿质之美有如桃李一般。
【方员可施】随处可用。形容人多才多艺。
【方趾圆颅】方形脚、圆形头为人的特征,因以指人。
【方滋未艾】见“方兴未艾”。
【方领矩步】方形的衣领,规矩适度的步子。指古代儒生的服饰和仪态。亦借指儒生。语本《后汉书·儒林传序》:“建武五年,乃修起太学……服方领習矩步者,委它乎其中。”又《马援传》:“勃衣方领,能矩步,辞言嫺雅。”
【方领圆冠】方形的衣领和圆形的帽冠,为古代儒生的服饰。亦借指儒生。
【方头不劣】倔强不驯。引申为强暴。
【方头不律】见“方头不劣”。
【方兴未已】见“方兴未艾”。
【方兴未艾】谓正在兴起而未到止境。艾,停止。
【方骖并路】犹并驾齐驱。
【方凿圆枘】方形榫眼和圆形榫头。喻两者不相投合。
【防不胜防】形容要防备的太多,以致防备不过来。
【防心摄行】谓防止杂念和注意言行。
【防萌杜渐】犹言防微杜渐。
【防患未萌】防止祸患于未发生之前。
【防患未然】见“防患於未然”。
【防患于未然】见“防患於未然”。
【防患於未然】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语本《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防祸于未然】见“防祸於未然”。
【防祸於未然】防止祸患于萌发之前。
【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刚萌发时,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防微杜釁】犹言防微杜渐。
【防意如城】谓遏止私欲,如守城防敌。
【房谋杜断】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鲂鱼赪尾】《诗·周南·汝坟》:“鲂鱼赪尾,王室如燬。”毛传:“赪,赤也;鱼劳则尾赤。”朱熹集传:“鲂尾本白而今赤,则劳甚矣。”后因以形容人困苦劳累,负担过重。
【访贫问苦】访问贫苦的老百姓。
【访亲问友】拜访亲友。
【放刁把滥】谓刁难敲诈,胡作非为。
【放刁撒泼】耍无赖,不讲道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教语,谓停止作恶,立成正果。后比喻只要真心改恶从善,就可成为好人。
【放之四海而皆准】用到任何地方、任何方面都可作为准则。语本《礼记·祭义》:“夫孝……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郑玄注:“放,犹至也。准,犹平也”。
【放牛归马】语本《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以“放牛归马”比喻不再用兵。
【放火烧山】比喻煽风点火,挑拨离间。
【放心托胆】形容毫无顾虑。
【放心解体】指人心离散、瓦解。
【放任自流】不加约束,任凭其自然发展。
【放言高论】谓毫无顾忌地大发议论。
【放屁添风】谓从旁助威。
【放长线钓大鱼】比喻作出周密的布置,引出深藏的、主要的敌人。
【放虎自卫】比喻寻求保护不当,反而自招祸害。
【放虎遗患】谓放掉老虎,必留后患。
【放虎归山】比喻放走敌人,贻患无穷。语本《三国志·蜀志·刘巴传》“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辞谢罪负,先主不责”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於山林也。’璋不听。”
【放马华阳】谓不再用兵。
【放浪不拘】见“放浪不羁”。
【放浪不羁】谓言行随便,不受约束。
【放浪形骸】指言行放纵,不拘形迹。
【放浪无拘】见“放浪不羁”。
【放鱼入海】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
【放情丘壑】谓纵情游山玩水,不以世务为念。丘壑,泛指山水。
【放达不羁】纵放旷达,不受拘束。
【放饭流歠】大口吃饭和喝汤。古人认为是对尊长极不敬的行为。
【放诞不拘】见“放荡不羁”。
【放诞不羁】见“放荡不羁”。
【放诞风流】谓不拘礼法而有文采。
【放意肆志】纵情而无所顾忌。
【放辟邪侈】肆意为非作歹。
【放辟淫侈】见“放僻淫佚”。
【放荡不羁】行为放任,无所约束。
【放荡形骸】同“放浪形骸”。
【放僻邪侈】见“放辟邪侈”。
【放僻淫佚】肆意为非作歹。亦指肆无忌惮、邪恶不正。
【放诸四海而皆准】见“放之四海而皆准”。
【放泼撒豪】耍无赖,仗势压人。
【放龙入海】比喻放走敌手留下后患。
【放纵不拘】见“放纵不羁”。
【放纵不羁】谓恣意行事,不受约束。
【放鹰逐犬】指打猎。
【飞土逐肉】见“飞土逐害”。
【飞土逐害】抛掷土丸以逐禽兽。
【飞文染翰】翰,毛笔。染翰,以笔蘸墨。谓挥笔疾书;撰写文章。
【飞米转刍】犹言飞刍挽粟。
【飞沙走石】沙土飞扬,石塊滚动。形容风力迅猛。
【飞沙走砾】沙土飞扬,小石塊滚动。形容风势猛烈。
【飞沙扬砾】见“飞沙走砾”。
【飞灾横祸】意外的灾祸。
【飞来横祸】意想不到的灾祸。
【飞砂走石】见“飞沙走石”。
【飞砂扬砾】见“飞沙走砾”。
【飞砂转石】同“飞沙走石”。
【飞殃走祸】同“飞来横祸”。
【飞珠溅玉】形容水的飞溅犹如珠玉一般。
【飞针走线】见“飞针走线”。
【飞刍挽粟】同“飞刍輓粟”。
【飞刍輓粟】谓迅速运送粮草。
【飞刍輓粒】同“飞刍輓粟”。
【飞刍輓粟】谓迅速运送粮草。
【飞刍輓粮】同“飞刍輓粟”。
【飞刍转饷】同“飞刍輓粟”。
【飞流短长】散布谣言,恶意中伤。
【飞书走檄】迅速地书写文件。
【飞黄腾达】见“飞黄腾踏”。
【飞黄腾踏】形容马的飞驰。后多比喻官职地位升得很快。
【飞鸟依人】形容可亲可爱的样子。
【飞扬跋扈】①谓意气举动,越出常轨,不受约束。②骄横放肆。
【飞云掣电】形容非常迅速。
【飞短流长】见“飞流短长”。
【飞禽走兽】飞翔的鸟,奔走的兽。泛指鸟类和兽类。
【飞苍走黄】指打猎。苍,苍鹰。黄,黄狗。
【飞蛾投火】晋支昙谛《赴火蛾赋》:“悉达有言曰:‘愚人贫身,如蛾投火。’诚哉斯言,信而有徵也……烛耀庭宇,灯朗幽房,纷纷群飞,翩翩来翔,赴飞焰而体燋,投煎膏而身亡。”后多以“飞蛾投火”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飞蛾赴火】比喻不惜牺牲而有所作为,或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飞蛾赴焰】见“飞蛾赴火”。
【飞蛾赴烛】见“飞蛾赴火”。
【飞蛾扑火】见“飞蛾投火”。
【飞觥走斝】指宴饮的酒器。
【飞觥献斝】频频传杯。
【飞谋钓谤】亦作“飞谋荐谤”。以流言蜚语阴相攻讦。
【飞谋荐谤】见“飞谋钓谤”。
【飞龙在天】比喻帝王在位。语本《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飞声腾实】谓名实俱优。
【飞檐走脊】同“飞檐走壁”。
【飞檐走壁】指能飞越屋檐,攀登墙壁。形容武艺高强,身体矫捷如飞。
【飞鸿印雪】语本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后因以“飞鸿印雪”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
【飞鸿雪爪】见“飞鸿印雪”。
【飞觞走斝】犹言飞觥献斝。
【飞粮輓秣】同“飞刍輓粟”。
【飞鹰走犬】见“飞鹰走狗”。
【飞鹰走狗】放出鹰和狗去追捕鸟兽。指打猎。
【飞鹰走马】放鹰追捕和骑马追逐鸟兽。指打猎。
【飞鹰奔犬】同“飞鹰走狗”。
【飞鸾翔凤】谓英俊才识之士。
【非同小可】不是寻常的事情。形容事情重大,情况严重,不可忽视。也形容人的学问、本领不比一般。
【非意相干】恶意相犯;无故寻衅。
【非亲非故】不是亲属也不是故旧。表示彼此过去毫无关系。
【非驴非马】《汉书·西域传下·渠犁》:“(龟兹王)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归其国,治宫室,作徼道周卫,出入传呼,撞钟鼓,如汉家仪。外国胡人皆曰:‘驴非驴,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驘也。’”驘,即骡,马驴杂交而生。后用“非驴非马”形容不伦不类的事物。
【肥甘轻暖】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为肥甘不足於口与?轻暖不足於体与?”后因以“肥甘轻暖”指生活优裕。
【肥甘轻暖】见“肥甘轻暖”。
【肥冬瘦年】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见宋无名氏《豹隐纪谈》、宋范成大《吴郡志·风俗》。
【肥马轻裘】语本《论语·雍也》:“赤(公西赤)之適齐也,乘肥马,衣轻裘。”谓骑着肥壮的骏马,穿着轻暖的皮袍。后以“肥马轻裘”形容生活豪华。
【肥鱼大肉】指丰盛的鱼肉菜肴。
【肥肠满脑】同“脑满肠肥”。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很饱,养得很胖。
【肥遯鸣高】退隐避世,自鸣清高。
【肥头大耳】本作“肥头大面”。多用以形容人肥胖的样子。
【肥头大面】见“肥头大耳”。
【肥头胖耳】见“肥头大耳”。
【匪夷所思】①不是根据常理所能想象到的。匪,非;夷,平常。②谓思想离奇。
【匪伊朝夕】不止一日。
【匪朝伊夕】①不止一日。②非晨即夕。极言时间之短。
【悱恻缠绵】见“悱恻缠绵”。
【悱恻缠绵】心绪悲苦而不能排遣。
【斐然成章】谓富有文彩,文章可观。《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刘宝楠正义:“言弟子居鲁,所学已就,能成文章可观也。”一说,谓妄作穿凿以成文章。见何晏《论语集解》。
【斐然向风】见“斐然乡风”。
【斐然乡风】翩然地闻风归向。
【吠形吠声】亦作“吠影吠声”。①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世之疾此,固久矣哉!吾伤世之不察真伪之情也。”后遂以“吠形吠声”或“吠影吠声”比喻不察真伪,盲目附和。②形容仅据似是而非的迹象进行渲染。
【吠影吠声】见“吠形吠声”。
【废私立公】去私为公。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常形容专心致志。
【废寝忘餐】犹言废寝忘食。
【沸天震地】形容声音极其喧腾。
【沸反盈天】亦作“沸反连天”。形容极度喧闹,乱成一片。
【沸反连天】见“沸反盈天”。
【沸沸扬扬】形容议论纷纷,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
【沸沸汤汤】水腾涌貌。
【肺腑之言】发自内心的话。
【费尽心机】用尽心思;想尽办法。
【分三别两】同“分星擘两”。
【分工合作】众人各司其职,共同从事工作。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谓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分斤掰两】亦作“分斤拨两”。亦作“分金掰两”。形容为人小气,过分计较。
【分斤拨两】见“分斤掰两”。
【分文不取】亦作“分文未取”。亦作“分毫不取”。一分钱也不要。
【分文不直】亦作“分文不值”。亦作“分毫不值”。形容毫无价值。
【分文不值】见“分文不直”。
【分文未取】见“分文不取”。
【分心挂腹】形容十分挂念。
【分甘共苦】亦作“分甘同苦”。分享幸福,同担艰苦。
【分甘同苦】见“分甘共苦”。
【分而治之】①分别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
【分形共气】见“分形同气”。
【分形同气】亦作“分形共气”。亦作“分形连气”。语出《吕氏春秋·精通》:“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谓形体各别,气息相通。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后亦用于兄弟间。
【分形连气】见“分形同气”。
【分花拂柳】见“分花约柳”。
【分花约柳】亦作“分花拂柳”。形容女子走路姿态美好。
【分别门户】见“分门别户”。
【分我杯羹】语出《史记·项羽本记》:“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桮,即“杯”。后谓从他人那里分享利益为“分我杯羹”或“分一杯羹”。
【分身减口】见“分房减口”。
【分茅列土】谓分封侯位和土地。
【分茅胙土】分茅列土。
【分茅裂土】分茅列土。
【分茅赐土】亦作“分茅锡土”。分茅列土。
【分茅锡土】见“分茅赐土”。
【分金掰两】见“分斤掰两”。
【分朋引类】分成派别,招引同类。
【分房减口】亦作“分身减口”。旧时荒年,为减轻家庭负担,维持生计,人口多者每使部分外出逃荒,谓分房减口或分身减口。
【分门别户】亦作“分别门户”。喻分成不同的形式或派别。
【分门别类】分成各种门类。
【分床同梦】比喻虽所做之事不同,但打算一样。
【分星拨两】犹言斤斤计较。
【分星劈两】详细分说。
【分星擘两】详细分说;清楚,明白。
【分秒必争】形容抓紧时间,毫不放松。
【分香卖履】东汉末,曹操造铜雀台,临终时吩咐诸妾:“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又云:“馀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为,学作履组卖也。”见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序。后以“分香卖履”喻临死不忘妻妾。
【分庭伉礼】见“分庭抗礼”。
【分庭抗礼】亦作“分庭伉礼”。①以平等之礼节相见。古代宾主相见时,主人站在庭院的东边,客人站在西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②彼此地位相同或势力相等,可以抗衡。
【分条析理】形容言谈有条有理,深刻精辟。
【分家析产】见“分烟析产”。
【分宵达曙】犹通宵达旦。
【分崩离析】形容国家、集团或组织分裂瓦解。
【分进合击】军队从几个方向前进,协同围击同一目标。
【分钗劈凤】见“分钗断带”。
【分钗断带】喻夫妻离异。
【分贫振穷】分财物救助穷困的人。
【分毫不取】见“分文不取”。
【分毫不值】见“分文不直”。
【分毫不爽】亦作“分毫无爽”。形容毫无差错。
【分毫析釐】形容分析细致、深入。
【分毫无爽】见“分毫不爽”。
【分章析句】谓雕琢推敲文章。
【分情破爱】谓对原所爱之人不忠,移情于新欢。
【分道扬镳】亦作“分路扬镳”。①分道而行。②才力相当,各有千秋。③犹独树一帜,各行其是。
【分劳赴功】分担劳苦,尽职建功。
【分丝析缕】喻明察入微。
【分路扬镳】见“分道扬镳”。
【分烟析生】见“分烟析产”。
【分烟析产】亦作“分烟析生”。亦作“分家析产”。谓分家。分割财产,各自过活。
【分鞋破镜】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南朝陈徐德言娶陈后主妹乐昌公主为妻,公主有才貌。陈亡之际,德言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一镜,夫妻各执一半,相约日后合镜相会,又明陶宗仪《辍耕录·贤妻致贵》载,宋程鹏举被虏于张万户家为奴,娶张所虏宦家女某氏为妻。妻见程才貌不凡,非久居人后者,屡劝程逃亡。程疑妻受张所使试探自己,即以告张,妻因此被张趕出。妻临行,脱绣鞋一只换程鞋一只,期望日后执此相见。后因以“分鞋破镜”喻夫妻分离。
【分釐毫丝】形容极细微。
【焚尸扬灰】见“焚骨扬灰”。
【焚舟破釜】犹破釜沉舟。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焚林而田】烧毁树林以猎取野兽。比喻取之不留馀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焚林而畋】同“焚林而田”。
【焚林而狩】同“焚林而田”。
【焚林而猎】同“焚林而田”。
【焚林竭泽】焚林而田,竭泽而渔。喻只图眼前利益。
【焚典坑儒】见“焚书坑儒”。
【焚枯食淡】烤干鱼,食薄味。形容生活清苦。
【焚骨扬灰】焚烧尸体,播洒骨灰。形容极其痛恨。
【焚香顶礼】犹焚香礼拜。
【焚香扫地】形容清幽的隐居生活。
【焚香膜拜】见“焚香礼拜”。
【焚香礼拜】烧香脆拜。表示尊敬服从。
【焚书坑儒】亦作“焚典坑儒”。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根据古制,建议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反对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建议除秦记、医药、卜筮、种树书外,民间所藏《诗》《书》和诸子百家书一律焚毁;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族诛;学习法令者以吏为师。始皇采纳这一建议。次年,方士、儒生求仙药不得,卢生等又逃亡,始皇怒,在咸阳坑杀诸生四百六十馀人。这一事件史称“焚书坑儒”。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焚符破玺】烧毁信符,打碎印章。
【焚巢捣穴】见“焚巢荡穴”。
【焚巢荡穴】比喻彻底摧毁。
【焚琴煮鹤】把琴当作柴火烧了去煮白鹤。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焚琴鬻鹤】犹焚琴煮鹤。
【焚膏继晷】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恆兀兀以穷年。”膏,油脂之属,指灯烛。晷,日光。后以“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
【焚薮而田】同“焚林而田”。薮,林薮。
【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生命。
【奋不顾命】犹奋不顾身。
【奋身不顾】犹奋不顾身。
【奋武扬威】振奋勇气,施展威风。
【奋发图强】振作精神、努力工作,以谋求强盛。
【奋发踔厉】奋发有为,意气昂扬。语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奋发蹈厉】见“奋发踔厉”。
【忿不顾身】同“奋不顾身”。
【忿火中烧】犹言怒火中烧。
【忿世嫉俗】同“愤世嫉俗”。
【忿忿不平】同“愤愤不平”。
【忿然作色】气愤地变了脸色,发怒。
【愤不欲生】愤恨得不想活了。极言愤恨之深。
【愤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自身安危。
【愤世疾邪】犹愤世嫉俗。
【愤世疾俗】见“愤世嫉俗”。
【愤风惊浪】狂风骇浪。
【愤时疾俗】同“愤世嫉俗”。
【愤愤不平】心中不平,为之十分气愤。
【丰功茂德】巨大的功勋,隆盛的德泽。
【丰功厚利】指巨大的功利。
【丰功盛烈】犹言丰功伟绩。巨大隆盛的功业。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勋和业绩。
【丰功硕德】同“丰功茂德”。
【丰功懿德】同“丰功茂德”。
【丰衣足食】谓衣食充足,生活富裕。
【丰亨豫大】《易·丰》:“丰亨。王假之。”又《豫》:“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本谓富饶安乐的太平景象。后多指好大喜功,奢侈挥霍。
【丰草长林】①茂草高林。②指隐逸之地。
【丰屋之戒】《易·丰》:“《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高亨注:“‘丰其屋’,言贵族在位之时,如鸟得以飞翔於天空,故能大其屋也。”后以“丰屋之戒”、“丰屋之祸”、“丰屋之过”谓高大其屋,将有覆家之祸,应引以为戒。
【丰屋之过】见“丰屋之戒”。
【丰屋之祸】见“丰屋之戒”。
【丰屋生灾】谓高大其屋,将引起灾祸。
【丰屋延灾】见“丰屋生灾”。
【丰屋蔀家】①《易·丰》:“上六,丰其屋,蔀其家,闚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王弼注:“既丰其屋,又蔀其家,屋厚家覆,闇之甚也。虽窥其户,阒其无人,弃其所处,而自深藏也。处於明勋尚大之时,而深自幽隐,以高其行,大道既济,而犹不见,隐不为贤,更为反道,凶其宜也。”后以“丰屋蔀家”比喻深自隐藏,不肯出仕。②喻高官显宦豪富丰足。
【丰富多采】谓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丰墙峭阯】墙高大而地基陡直。喻根基不牢。阯,同“址”。
【丰墙墝下】垣墙高大,而基址峻峭。喻根基不固。
【风鬟雾鬓】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宋·苏轼《题毛女贞》诗:“雾鬓风鬟木叶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花边雾鬓风鬟满,酒畔云衣月扇香。”宋·李清照《永遇乐》:“如今憔悴,~,怕见夜间出去。”
【风刀霜剑】风如刀,霜似剑。形容气候寒冷恶劣。常比喻人情险恶。
【风土人情】一个地方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民间风习等的总称。
【风口浪尖】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风木之思】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孝养而生的思念之情。
【风木之悲】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的悲伤。
【风木含悲】见“风木之悲”。
【风不鸣条】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古人认为是贤者在位,天下大治时出现的一种自然景象。汉桓宽《盐铁论·水旱》:“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之时,雨不破塊,风不鸣条。”汉王充《论衡·是应》:“儒者论太平瑞应,皆言气物卓异……关梁不闭,道无虏掠,风不鸣条,雨不破塊,五日一风,十日一雨。”后因以“风不鸣条”比喻社会安定,世事太平。
【风中之烛】见“风中秉烛”。
【风中秉烛】在风中拿着的蜡烛。比喻临近死亡的人或行将消灭的事物。
【风牛马不相及】同“风马牛不相及”。
【风月无涯】见“风月无边”。
【风月无边】极言风景之佳胜。
【风平波息】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风平浪静】①没有风浪。②比喻平静无事。 【风禾尽起】《书·金縢》:“秋,大熟。未穫,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后以“风禾尽起”为顺应天心,得到天助的出典。
【风光月霁】指雨过天晴时明净清新的景象。亦比喻胸襟开阔、心地坦白。
【风回电激】形容像风那样回旋,像闪电那样迅速。
【风花雪月】①泛指四时景色。②指反映闲情逸致的浮华空泛的诗文。③指花言巧语、虚伪惑人的话。④指男女情爱之事。⑤指花天酒地、放纵浪荡的行为。
【风车雨马】指神灵的车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
【风车云马】见“风车雨马”。
【风吹雨打】①谓遭受风雨的吹打。②比喻遭受摧残、挫折或磨难。
【风吹草动】比喻产生变故的端倪、迹象。
【风吹马耳】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
【风吹浪打】①谓遇到风和浪涛的吹打。②比喻承受磨难和艰险。
【风吹云散】比喻事物的消失、完结。
【风兵草甲】犹言草木皆兵。
【风言风语】①指没有根据或恶意中伤的话。②私下议论或暗中散布某种传说。
【风言醋语】散布含有嫉妒性的中伤之言。
【风言影语】捕风捉影的话语。
【风言雾语】指隐约其辞的传闻。
【风雨不改】语出《诗·郑风·风雨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风雨不透】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风雨同舟】《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后以“风雨同舟”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风雨交加】大风暴雨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风雨如晦】①《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用“风雨如晦”比喻于恶劣环境中而不改变气节操守。②比喻社会黑暗混乱。
【风雨如磐】①形容风雨极大。磐,大石头。②比喻黑暗势力压迫沉重。
【风雨连床】同“风雨对床”。
【风雨时若】《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圣,时风若。”孔传:“君行敬,则时雨顺之。”后以“风雨时若”指风调雨顺。
【风雨凄凄】风雨交加,凄凉清冷。
【风雨晦冥】见“风雨晦暝”。
【风雨晦暝】谓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
【风雨无阻】刮风下雨也阻挡不住。泛指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均按原定计划照常进行。
【风雨对床】唐韦应物《示全真元常》诗:“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后因以“风雨对床”指兄弟或亲友久别重逢,共处一室倾心交谈的欢乐之情。
【风雨漂摇】见“风雨飘摇”。
【风雨萧条】风雨交加,景象冷落。
【风雨飘摇】语本《诗·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谓在风雨中飘荡摇摆。后用以比喻动荡不安。
【风雨飘零】受风雨吹打而飘失零落。
【风雨飘飖】见“风雨飘摇”。
【风虎云龙】比喻圣主、贤臣的遇合。
【风刀霜剑】风如刀,霜似剑。形容气候寒冷恶劣。常比喻人情险恶。
【风土人情】一个地方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民间风习等的总称。
【风口浪尖】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风木之思】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孝养而生的思念之情。
【风木之悲】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的悲伤。
【风木含悲】见“风木之悲”。
【风不鸣条】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古人认为是贤者在位,天下大治时出现的一种自然景象。汉桓宽《盐铁论·水旱》:“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之时,雨不破塊,风不鸣条。”汉王充《论衡·是应》:“儒者论太平瑞应,皆言气物卓异……关梁不闭,道无虏掠,风不鸣条,雨不破塊,五日一风,十日一雨。”后因以“风不鸣条”比喻社会安定,世事太平。
【风行一世】谓一个时期在社会上盛行。
【风行一时】在一个时期里普遍流行。
【风行水上】《易·涣》:“象曰:风行水上,涣。”后以“风行水上”比喻自然流暢,不矫揉造作。
【风行雨散】同“风流云散”。
【风行草从】见“风行草偃”。
【风行草靡】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
【风行雷厉】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
【风行电扫】见“风行电击”。
【风行电掣】见“风驰电掣”。
【风行电照】形容迅速威猛。
【风行电击】形容气势迅猛。
【风行草偃】《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加草以风,无不仆者,犹民之化於上。”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顺从君上。后以“风行草偃”比喻有声望者的言行影响世态俗情。
【风中之烛】见“风中秉烛”。
【风中秉烛】在风中拿着的蜡烛。比喻临近死亡的人或行将消灭的事物。
【风牛马不相及】同“风马牛不相及”。
【风月无涯】见“风月无边”。
【风月无边】极言风景之佳胜。
【风平波息】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风平浪静】①没有风浪。②比喻平静无事。
【风禾尽起】《书·金縢》:“秋,大熟。未穫,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后以“风禾尽起”为顺应天心,得到天助的出典。
【风光月霁】指雨过天晴时明净清新的景象。亦比喻胸襟开阔、心地坦白。
【风回电激】形容像风那样回旋,像闪电那样迅速。
【风行一世】谓一个时期在社会上盛行。
【风行一时】在一个时期里普遍流行。
【风行水上】《易·涣》:“象曰:风行水上,涣。”后以“风行水上”比喻自然流暢,不矫揉造作。
【风行雨散】同“风流云散”。
【风行草从】见“风行草偃”。
【风行草靡】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
【风行雷厉】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
【风行电扫】见“风行电击”。
【风行电掣】见“风驰电掣”。
【风行电照】形容迅速威猛。
【风行电击】形容气势迅猛。
【风花雪月】①泛指四时景色。②指反映闲情逸致的浮华空泛的诗文。③指花言巧语、虚伪惑人的话。④指男女情爱之事。⑤指花天酒地、放纵浪荡的行为。
【风车雨马】指神灵的车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
【风车云马】见“风车雨马”。
【风吹雨打】①谓遭受风雨的吹打。②比喻遭受摧残、挫折或磨难。
【风吹草动】比喻产生变故的端倪、迹象。
【风吹马耳】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
【风吹浪打】①谓遇到风和浪涛的吹打。②比喻承受磨难和艰险。
【风吹云散】比喻事物的消失、完结。
【风兵草甲】犹言草木皆兵。
【风言风语】①指没有根据或恶意中伤的话。②私下议论或暗中散布某种传说。
【风言醋语】散布含有嫉妒性的中伤之言。
【风言影语】捕风捉影的话语。
【风言雾语】指隐约其辞的传闻。
【风雨不改】语出《诗·郑风·风雨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风雨不透】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风雨同舟】《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后以“风雨同舟”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风雨交加】大风暴雨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风雨如晦】①《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用“风雨如晦”比喻于恶劣环境中而不改变气节操守。②比喻社会黑暗混乱。
【风雨如磐】①形容风雨极大。磐,大石头。②比喻黑暗势力压迫沉重。
【风雨连床】同“风雨对床”。
【风雨时若】《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圣,时风若。”孔传:“君行敬,则时雨顺之。”后以“风雨时若”指风调雨顺。
【风雨凄凄】风雨交加,凄凉清冷。
【风雨晦冥】见“风雨晦暝”。
【风雨晦暝】谓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
【风雨无阻】刮风下雨也阻挡不住。泛指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均按原定计划照常进行。
【风雨对床】唐韦应物《示全真元常》诗:“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后因以“风雨对床”指兄弟或亲友久别重逢,共处一室倾心交谈的欢乐之情。
【风雨漂摇】见“风雨飘摇”。
【风雨萧条】风雨交加,景象冷落。
【风雨飘摇】语本《诗·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谓在风雨中飘荡摇摆。后用以比喻动荡不安。
【风雨飘零】受风雨吹打而飘失零落。
【风雨飘飖】见“风雨飘摇”。
【风虎云龙】比喻圣主、贤臣的遇合。
【风烛残年】风烛:风中摇晃易来的灯烛;残年:残余的年岁。形容人到已衰老,到了不久于世的晚年。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风烛草露】风中之烛易灭,草上之露易干。比喻人已衰老,临近死亡。明·杨慎《洞天玄记》四折:“人生一世,犹如石火电光,寿算百年,恍若风烛草露。”
【风烛之年】见“风烛残年”。
【冯河暴虎】犹言暴虎冯河。
【冯生弹铗】见“冯驩弹铗”。
【冯唐白首】同“冯唐易老”。
【冯唐易老】汉冯唐身历三朝,至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唐已九十馀岁,不能再做官了。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后因以“冯唐易老”慨叹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
【冯唐头白】同“冯唐易老”。
【冯驩弹铗】据《战国策·齐策四》载,齐人冯谖(《史记·孟尝君列传》引作“冯驩”)为孟尝君门客,不受重视。冯三弹其铗而歌,一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三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一一满足其要求,使冯食有鱼,出有车,冯母供养无乏。于是冯全心为孟尝君谋划,营就三窟。后因以“冯驩弹铗”为怀才不遇或有才华的人希望得到恩遇之典。
【封刀挂剑】比喻运动员结束竞技生涯,不再参加正式比赛。
【封己守残】固步自封,抱残守缺。
【封豕长蛇】亦作“封豨脩蛇”。大猪与长蛇。喻贪暴者。
【封妻廕子】妻受封诰,子孙亦廕袭官爵利禄或规定的特权,均属封建帝王宠赐臣下的一种优渥待遇。
【封金挂印】谓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封官许原】封赏官职和许诺报酬。现多指为了使他人为己所用而答应给以名利地位。
【封胡羯末】《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谢道韫)初適凝之,还,甚不乐。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恶,汝何恨也?’答曰:‘一门叔父有阿大(谢尚)、中郎(谢据);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封谓谢韶,胡谓谢朗,羯谓谢玄末谓谢川,皆小字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羯作“遏”。刘孝标注:“封胡为谢韶小字,遏末为谢渊小字。”与《晋书》说法小异。后用为称美兄弟子侄之辞。
【封豨脩蛇】见“封豕长蛇”。
【烽火连天】形容战火到处燃烧。
【锋不可当】犹言势不可当。
【峰回路转】见“峰回路转”。
【峰回路转】亦作“峰回路转”。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②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锋芒毕露】亦作“锋铓毕露”。①谓笔锋、笔势完全显露出来。②比喻人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
【锋铓毕露】见“锋芒毕露”。
【逢人说项】唐李绰《尚书故实》:“杨祭酒敬之爱才,公心尝知江表之士项斯。赠诗曰:‘处处见诗诗揔好,及观标格过於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后因以“逢人说项”谓到处称扬人善。
【逢山开道】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路。常与“遇水叠桥”连用。
【逢山开路】见“逢山开道”。
【逢凶化吉】谓遇到凶险而能化为吉祥。
【逢吉丁辰】谓遇上好时运。
【逢场作趣】犹言逢场作戏。偶尔随俗应酬凑凑热闹。
【逢场作乐】犹言逢场作戏。偶尔随俗应酬凑凑热闹。
【逢场作戏】①卖艺人遇到合适的地方,就开场表演。②偶尔随俗应酬凑凑热闹。
【逢场竿木】喻偶尔凑凑热闹的人。语本《五灯会元·南岳让禅师法嗣·江西马祖道一禅师》:“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逢场游戏】犹言逢场作戏。偶尔凑凑热闹。
【逢恶导非】谓逢迎坏人,助长恶行。
【逢机立断】犹言当机立断。
【逢机遘会】遭逢机会。
【讽一劝百】《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后遂以“讽一劝百”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谓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讽多要寡】讽谕之言多,切要之言少。
【讽德诵功】赞美、颂扬功德。
【凤子龙孙】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凤友鸾交】①比喻有情男女结成的夫妇。②比喻男女间情投意合。
【凤友鸾谐】见“凤友鸾交”。
【凤毛龙甲】凤的羽毛,龙的鳞甲。比喻珍贵之物。
【凤毛济美】比喻后继者能与前人的业绩齐美而发扬光大。旧时多用以称颂贤良父兄有优秀子弟。
【凤毛鸡胆】凤的羽毛,鸡的胆子。比喻外表英武而实际怯弱。
【凤毛麟角】凤凰的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才或事物。
【凤引九雏】《晋书·穆帝纪》:“(升平四年)二月,凤凰将九雏见于丰城。”后以“凤引九雏”为天下太平、社会繁荣的吉兆。
【凤吟鸾吹】比喻极为美妙的歌声。
【凤狂龙躁】形容心情烦躁,精神失常。
【凤附龙攀】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后以“凤附龙攀”谓依附帝王权贵建功立业。
【凤表龙姿】形容英俊的仪表。
【凤协鸾和】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凤泊鸾飘】比喻有才之人不得志,飘泊无定。
【凤骨龙姿】形容超凡的体格和仪态。
【凤皇于飞】见“凤凰于飞”。
【凤皇于蜚】见“凤凰于飞”。
【凤皇来仪】见“凤凰来仪”。
【凤食鸾栖】鸾凤非竹实不食,非悟桐不栖。比喻高位或帝位。
【凤凰于飞】亦作“凤皇于飞”。亦作“凤皇于蜚”。凤和凰相偕而飞。喻夫妻相亲相爱。亦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之辞。
【凤凰来仪】亦作“凤皇来仪”。凤凰来舞,仪表非凡。指吉祥之兆。《书·益稷》:“《萧韶》九成,凤皇来仪。”孔传:“仪,有容仪。备乐九奏而致凤皇,则馀鸟兽不待九而率舞。”晋成公绥《啸赋》:“百兽率儛而抃足,凤皇来仪而拊翼。”唐柳宗元《晋问》:“有百兽率舞,凤凰来仪,於变时雍之美,故其人至于今和而不怒。”《三国演义》第八十回:“自魏即位以来,麒麟降生,凤凰来仪。”亦省作“凤皇仪”。《后汉书·崔寔传》:“乐作而凤皇仪,击石而百兽舞。”一说,舜作箫韶,其形制法凤凰之容仪,十管参差,像凤之翼。参阅汉应劭《风俗通·声音·箫》。
【凤愁鸾怨】比喻夫妻间因思念而生的愁怨。
【凤翥龙翔】龙飞凤舞。形容势态非凡。
【凤翥龙蟠】像凤凰飞舞,蛟龙盘曲。比喻体势的飞扬劲建,回旋多姿。
【凤翥龙骧】形容奋发有为。
【凤翥鹏翔】形容奋发有为。
【凤翥鸾回】形容字体笔势之妙,如鸾凤的飞舞。
【凤翥鸾翔】像凤凰高飞。比喻女子婚姻美满得意。
【凤歌鸾舞】神鸟歌舞。比喻美妙的歌舞。
【凤鸣朝阳】《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后因以“凤鸣朝阳”比喻贤才遇时而起。
【凤鸣鹤唳】形容优美的声音。
【凤鸣麟出】凤凰鸣唱,麒麟出现。比喻贤人出现。
【凤舞龙飞】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凤舞龙蟠】凤凰飞舞,蛟龙盘曲。形容相配得当。
【凤舞鸾歌】①形容美妙的歌舞。②仙舞的两支曲名。
【凤管鸾笙】笙箫之乐的美称。
【凤管鸾箫】见“凤管鸾笙”。
【凤采鸾章】形容诗文的文采华丽。
【凤叹虎视】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
【凤楼龙阙】形容华美的宫阙楼台。
【凤仪兽舞】《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后用“凤仪兽舞”表示圣贤教化的功效极大,能使神异的鸟兽奋然起舞。
【凤臆龙鬐】凤凰的胸脯,龙的颈毛。比喻骏马的雄奇健美。
【凤雏麟子】比喻贵族子孙或称誉佳子弟。
【凤箫龙管】指笙箫一类管乐的吹奏声。
【凤箫鸾管】笙箫之类的吹奏乐。
【凤靡鸾吪】《禽经》:“凤靡鸾吪,百鸟瘗之。”张华注:“凤死曰靡,鸾死曰吪。”后用作对贤人去世的哀挽之词。
【凤髓龙肝】比喻珍奇美味。
【奉公守法】见“奉公如法”。
【奉公如法】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奉公克己】谓严以律己,一心为公。
【奉令承教】遵从命令,接受教诲。
【奉行故事】照旧例行事。
【奉如神明】象对待神灵那样崇奉。形容对某人或某种事物极其尊重。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奉若神明】见“奉如神明”。
【奉命惟谨】犹言唯命是从。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
【奉为圭臬】遵奉为准则或法度。
【奉为至宝】尊奉为最珍贵的宝物。
【奉为楷模】尊奉为准则和模范。
【奉辞伐罪】谓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
【奉头鼠窜】狼狈逃窜貌。奉,通“捧”。
【佛口蛇心】比喻嘴甜心毒。
【佛性禅心】谓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谚语。意为佛像的光彩要靠涂金,人样的俊俏要靠衣饰。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见“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佛眼佛心】比喻善意看待别人。
【佛眼相看】比喻善意看待。
【佛头著粪】《景德传灯录·如会禅师》:“崔相公入寺,见鸟雀於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云:‘有。’崔云:‘为什麽向佛头上放粪?’师云:‘是伊为什麽不向鹞子头上放?’”后因以“佛头著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
【佛头着粪】见“佛头著粪”。
【否去泰来】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
【否往泰来】见“否2去泰来”。
【否终则泰】谓闭塞到极点,则转向通泰。
【否终复泰】谓厄运终结,好运转来。
【否极泰回】见“否2极泰来”。
【否极泰来】谓厄运终而好运至。
【否极阳回】犹言否极泰来。
【夫子自道】《论语·宪问》:“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财曰:‘夫子自道也。’”指本意说别人而事实上却正说着了自己。
【夫负妻戴】相传春秋时,楚狂接舆躬耕而食。楚王使人聘之,请为治淮南。接舆笑而不应。其妻以为君命不从非忠,从之又违义。于是夫负釜甑,妻戴纴器,变名易姓而远徙,莫知所之。见汉刘向《列女传·楚接舆妻》。故以“夫负妻戴”谓夫妻远徙避世,不慕荣利。
【夫倡妇随】见“夫唱妇随”。
【夫唱妇随】①语本《关尹子·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唱,一本作“倡”。谓妻子唯夫命是从,处处顺从丈夫。②比喻夫妇相处和睦融洽。
【夫贵妻荣】见“夫荣妻贵”。
【夫荣妻贵】《仪礼·丧服》:“夫尊於朝,妻贵於室矣。”古代妇女无爵,嫁而从夫,故云。后以“夫荣妻贵”指丈夫荣显,则妻子随之尊贵。
【肤寸而合】谓(云气)逐渐集合。
【肤末支离】肤浅琐碎。
【肤见謭识】浅陋的见识。
【肤受之言】见“肤受之愬”。
【肤受之诉】见“肤受之愬”。
【肤受之愬】指谗言。肤受,谓浮泛不实,或谓利害切身。
【肤粟股栗】皮肤上起疙瘩,大腿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跗萼联芳】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
【跗萼连晖】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
【跗萼载韡】《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郑玄笺:“鄂足得华之光明,则韡韡然盛兴者,喻弟以敬事兄,兄以荣覆弟,恩义之显亦韡韡然。”孔颖达疏:“言兄弟和睦实强盛而有光晖也……言兄弟相亲则致荣显也。”因用以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
【敷衍了事】谓做事不负责,只图表面上能应付过去便完事。
【敷衍搪塞】做事马马虎虎应付一下,塞责了事。
【敷衍塞责】犹敷衍了事。
【伏而咶天】比喻所行与所求背道而驰,不可能达到目的。
【伏低做小】甘愿处于低下的地位。
【伏首贴耳】畏缩恐惧的样子。
【凫居雁聚】谓群聚一处。
【凫胫鹤膝】《庄子·骈拇》:“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后以“凫胫鹤膝”谓事物各有长短,天性使然,不可随意损益。
【凫短鹤长】凫胫短鹤胫长。长短不齐。泛指馀缺不齐。
【凫趋雀跃】比喻欢欣鼓舞。
【凫鹤从方】指野鸭和鹤各从其所属的品类。比喻顺其自然行事。
【扶正黜邪】扶助正道,除去邪恶。
【扶老携幼】见“扶老携幼”。
【扶老携幼】扶着老人,领着小孩。多形容某些欢迎、投奔、逃亡等场合人们成群结队而行的情况。
【扶危定倾】谓在国家危殆将倾覆之时扶持之使安定。
【扶危定乱】扶助危难,平定祸乱。
【扶危救困】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
【扶危济困】见“扶危救困”。
【扶危济急】犹扶危济困。
【扶危翼倾】见“扶危定倾”。
【扶摇直上】语本《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后用以形容急剧上升或喻仕途得志。
【扶倾济弱】扶助倾危,救济弱小。
【扶墙摸壁】见“扶墙摸壁”。
【扶墙摸壁】亦作“扶墙摸壁”。①谓步履不稳。②比喻小心谨慎,没有创见。
【拂袖而去】拂袖:把袖子一甩,表示生气。形容很生气地走了。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献之)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郞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又《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遂拂袖而去。”
【拂袖而归】指毫无留恋,回到家乡归隐。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套曲:“您都待重裀而卧,列鼎而食,不如我拂袖而归。”元·汪元亨《折桂令·归隐》:“厌红尘,~,为丘壑情浓,名利心灰。”
【怫然不悦】见“艴然不悦”。
【怫然作色】脸上现出愤怒之色。《庄子·天地》:“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
【服牛乘马】役使牛马驾车。
【浮石沉木】见“浮石沈木”。
【浮石沈木】亦作“浮石沉木”。喻是非颠倒。
【浮瓜沉李】见“浮瓜沈李”。
【浮瓜沈李】亦作“浮瓜沉李”。语出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谓以寒泉洗瓜果解渴。后因以“浮瓜沈李”代指消夏乐事。
【浮光掠影】亦作“浮光略影”。水面上的反光和一掠而过的影子。比喻见识肤浅或印象不深。
【浮光略影】见“浮光掠影”。
【浮收勒折】用强迫手段额外征收。
【浮收勒索】见“浮收勒折”。
【浮花浪蕊】①寻常花草。②比喻轻浮的人。③比喻漂泊的人。
【浮来暂去】喻来去无定。
【浮家泛宅】谓以船为家,浪迹江湖。
【浮云蔽日】语本《文子·上德》:“日月欲明,浮云盖之。”后喻佞奸之徒蔽君上之明。
【浮笔浪墨】谓多余累赘的文字。
【浮湛连蹇】谓宦海浮沉,遭遇坎坷。
【浮想联翩】形容众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浮迹浪踪】谓行踪不定。
【浮踪浪迹】见“浮迹浪踪”。
【浮头滑脑】犹言油头滑脑。形容人轻浮狡猾。
【桴鼓相应】以鼓槌击鼓,鼓即发声。比喻相互应和,配合紧密。
【艴然不悦】非常生气。艴fú然,也作怫然,生气时表现一付脸色难看的样子。典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於管仲!……”
【福不重至,祸必重来】旧谚。谓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
【福不盈眦】谓福禄富贵渺小而短暂。
【福地洞天】同“洞天福地”。神仙所居地。
【福至心灵】幸福来到则心思灵敏。
【福孙廕子】谓福廕及于子孙。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见“福不重至,祸必重来”。
【福善祸淫】谓赐福给为善的人,降祸给作恶的人。常用为劝人行善之词。
【福禄双全】幸福和禄秩两样全备。
【福寿康宁】祝颂语。谓幸福、长寿、健康、安宁诸福齐备。
【福寿双全】幸福和年寿两样全备。
【福衢寿车】通往福寿的道路和车子。指获取福寿的途径。
【抚今思昔】见“抚今悼昔”。
【抚今追昔】见“抚今悼昔”。
【抚今悼昔】因眼前事物而引起对往事的追思。
【抚今痛昔】见“抚今悼昔”。
【抚心自问】以手摸胸自问。谓自我反省。
【抚世酬物】谓治政理事,待人接物。
【抚时感事】谓感念时事,伤怀往事。
【抚躬自问】反躬自问。谓自我反省。
【孚尹明达】见“孚尹旁达”。
【孚尹旁达】亦作“孚尹明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拊心泣血】形容内心悲痛之极。
【拊背扼喉】犹言附背搤吭。
【拊背搤吭】按住脊背,拤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语本《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按,亢,同“吭”。
【拊膺顿足】捶胸跺脚。形容哀痛之极。
【俯仰由人】见“俯仰随人”。
【俯仰无愧】立身端正,上对天、下对人,都问心无愧。语出《孟子·尽心上》:“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俯仰随人】一举一动都随人摆布。
【俯拾即是】亦作“俯拾皆是”。俯身拾取,即得此物。言其多且易得。
【俯拾皆是】见“俯拾即是”。
【俯首帖耳】亦作“俯首弭耳”。亦作“俯首戢耳”。形容走兽驯服的样子。后亦以喻驯服。
【俯首弭耳】见“俯首帖耳”。
【俯首戢耳】见“俯首帖耳”。
【斧破斨缺】谓武器破损残缺。语本《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俛拾地芥】比喻极易获得。
【俛拾仰取】谓低头则必拾地上之物,仰首则必取树上之物。形容极其勤劳节俭。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俛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徧郡国。”
【俛首帖耳】驯服恭顺貌。
【釜中之鱼】亦作“釜中鱼”。比喻不能久活。
【釜中生鱼】釜中已生出鱼来。谓生活贫困,断炊已久。
【釜中生尘】犹釜中生鱼。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语出《汉书·枚乘传》:“欲汤之冫仓,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釜底游鱼】在锅里游动着的鱼。比喻处在极端危险境地的人。语出《后汉书·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釜底游魂】比喻行将灭亡、苟延残喘的人。游魂,游荡的鬼魂。
【釜鱼幕燕】生活在锅里的鱼、筑巢在帷幕上的燕。比喻处境极不完全。语出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今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釜鱼甑尘】釜中生鱼,甑中生尘,比喻生活清贫。
【辅牙相倚】颊骨与牙床相互倚傍。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辅车相依】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辅车相将】见“辅车相依”。
【辅车脣齿】见“辅车脣齿”。
【辅车脣齿】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的事物。语本《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黼蔀黻纪】“黼”念fǔ;“蔀”念bù。谓锦绣美好的年代。
【黼黻皇猷】犹言辅佐朝廷。
【黼黻文章】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色彩绚丽的花纹。泛指华美鲜艳的色彩。
【黼国黻家】谓国家文教之治,美如锦绣。
【黼衣方领】华贵的服饰。借指王公显贵。
【父母之邦】犹言祖国。
【父析子荷】父劈柴,子担柴。比喻子孙继承父辈的未竟之业。
【父债子还】父亲生前的债务,由子女负责偿还。亦指父亲的过错累及其子女。
【付之一炬】点它一把火,意即烧掉。语本唐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付之一笑】用笑一笑来对待。表示不值得理会。
【付之东流】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东流,指向东流入大海的江河。后因以“付之东流”或“付诸东流”比喻完全葬送或落空。
【付之度外】谓置于胸臆之外,不加考虑。
【付诸东流】见“付之东流”。
【负土成坟】背土筑坟。古代认为是一种孝义的行为。
【负才任气】谓依恃才学,任性使气。
【负才使气】见“负才任气”。
【负才傲物】谓依恃才学,骄傲而看不起旁人。
【负手之歌】《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没。”后以“负手之歌”指临终前的咏歌。
【负老提幼】见“负老携幼”。
【负老携幼】犹言扶老携幼。
【负地矜才】谓以其才能、出身而自负骄矜。
【负芒披苇】犹言披荆斩棘。
【负任蒙劳】谓担负重任,承受劳苦。
【负材任气】见“负才任气”。
【负材矜地】见“负地矜才”。
【负阻不宾】犹言负固不服。
【负固不服】依恃险阻而不臣服。
【负固不宾】同“负固不服”。
【负屈含冤】见“负屈衔冤”。
【负屈衔冤】遭受冤屈。
【负屈衔冤】见“负屈衔冤”。
【负荆请罪】战国时,廉颇为赵国大将,蔺相如后来居上,廉颇不服,欲羞辱蔺,蔺为了赵国的利益,处处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两人遂为刎颈之交。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背负荆条,谓愿受杖。后以“负荆请罪”为向人赔礼道歉之典。
【负荆谢罪】见“负荆请罪”。
【负重吞污】见“负重含汙”。
【负重含汙】犹言忍辱负重。
【负重致远】负载重物走远路。
【负重涉远】见“负重致远”。
【负俗之累】因不谐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
【负俗之讥】见“负俗之累”。
【负恩忘义】见“负恩背义”。
【负恩背义】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负气含灵】指有生气和灵性的人。
【负乘致寇】典出《易·解》:“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孔颖达疏:“乘者,君子之器也。负者,小人之事也。施之於人,即在车骑之上而负於物也,故寇盗知其非己所有,於是竞欲夺之。”意思是卑贱者背着人家的财物,又坐上dà马(版权 所 有 e we n ya n.c om 易文 言 网)车显耀,就会招致强盗来抢。后以“负乘致寇”谓居非其位,才不称职,就会招致祸患。
【负乘斯夺】语出《易·系辞上》:“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后以“负乘斯夺”指才德不称其职会招致祸患。后以“负乘斯夺”指才德不称其职会招致祸患。
【负隅顽抗】凭恃险阻,顽固抵抗。
【负罪引慝】谓引咎自责。
【负诟忍尤】忍受指责和怨恨。
【负义忘恩】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负德孤恩】缺少恩义。
【负德背义】犹言负恩背义。
【负险不臣】犹言负固不服。
【负险不宾】犹言负固不服。
【负薪救火】抱着柴草救火。比喻想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
【负薪构堂】《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后以“负薪构堂”指继承先人德业。
【负衡据鼎】谓身居高位,肩负重任。
【负类反伦】和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性相悖逆。
【妇人之仁】谓施小惠而不识大体。
【妇人醇酒】谓沉湎于酒色。语本《史记·魏公子列传》:“秦数使反閒……公子(无忌)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者四岁,竟病酒卒。”
【妇姑勃谿】亦作“妇姑勃谿”。谓婆媳争吵不和。
【妇姑勃谿】见“妇姑勃谿”。
【附下罔上】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属,却欺骗君上。
【附上罔下】谄附君上而欺压臣僚。
【附耳射声】谓传闻异辞,捕风捉影。
【附炎趋热】比喻趋附时贵权势。
【附庸风雅】指某些人为装点门面,追随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方面的活动(多含贬义)。风雅,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等,这里泛指文化。
【附势趋炎】谓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
【附会穿凿】将无关之事硬扯在一起牵强地解释。
【附凤攀龙】同“攀龙附凤”。
【附肤落毛】《太平御览》卷七四四引晋范亨《燕书》:“贾坚字世固,弯弓三石馀。烈祖以坚善射,故亲试之。乃取一牛置百步上,召坚使射,曰:‘能中之乎?’坚曰:‘少壮之时,能令不中;今已年老,正可中之。’恪大笑。射发一矢,拂脊;再一矢,磨腹。皆附肤落毛,上下如一。恪曰:‘复能中乎?’坚曰:‘所贵者以不中为奇,中之何难?’一发中之。坚时年六十馀,观者咸服其妙。”后以“附肤落毛”喻赋闲无正事可干。
【附影附声】盲目附和。
【附赘县疣】附生在皮肤上的小瘤。比喻多馀无用之物。
【附赘悬肬】见“附赘县疣”。
【附声吠影】比喻盲目附和。
【附翼攀鳞】同“攀龙附凤”。
【附骥攀鳞】比喻追随于有名望地位的人左右,以使自己成名。
【傅粉何郎】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何晏)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敢,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后以“傅粉何郎”称美男子。②蝶的别名。
【傅粉施朱】搽粉抹红。谓打扮得很妖艳。语出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fù可敌国(版 权所 有 e w en y a n. com 易 文言 网)】亦作“富堪敌国”。谓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足。
【富於春秋】谓年少,年轻。
【富面百城】见“坐拥百城”。
【富室大家】泛称广有资财的大户人家。
【富家大室】亦作“富家巨室”。指广有财产的大户人家。
【富国安民】使国家富裕,人民生活安定。
【富国裕民】使国家和人民富裕。
【富国强民】使国家富裕,民力强盛。
【富国强兵】见“富国彊兵”。
【富国彊兵】亦作“富国强兵”。使国家富裕,军力强盛。
【富国强兵】见“富国彊兵”。
【富国彊兵】亦作“富国强兵”。使国家富裕,军力强盛。
【富商大贾】亦作“富商巨贾”。指拥有大量钱财的商人。
【富商巨贾】见“富商大贾”。
【富商蓄贾】同“富商大贾”。
【富堪敌国】见“fù可敌国(版 权所 有 e w en y a n. com 易 文言 网)”。
【富贵不能淫】①不为金钱、地位所迷惑。②见“富贵不能淫”。
【富贵不淫】①不为金钱、地位所迷惑。②见“富贵不能淫”。
【富贵利达】犹言功名利禄。
【富贵浮云】①《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后因以“富贵浮云”指富贵利禄变幻无常,不足看重。②谓世事沧桑,变幻无定。
【富贵逼人来】①《北史·杨素传》:“常令为诏,下笔立成,词义兼美。帝嘉之,谓曰:‘善相自勉,勿忧不富贵。’素应声曰:‘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后以“富贵逼人来”言不求富贵而富贵自来。②谓富贵能使他人前来靠拢。
【富贵荣华】有财有势,荣耀显达。
【富贵显荣】财多位高,显赫荣耀。
【富丽堂皇】形容宏伟华丽,气势盛大。
【富轹万古】形容极其丰富,超越千秋万代。
【腹心之疾】生于要害部位的疾病。比喻严重的祸患。
【腹心之患】比喻严重的祸患。
【腹心相照】犹言肝胆相照。谓人与人之间以赤诚相待。
【腹有鳞甲】《三国志·蜀志·陈震传》:“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后因以“腹有鳞甲”比喻心怀险恶。
【腹背之毛】《韩诗外传》卷六:“夫鸿鹄一举千里,所恃者六翮尔,背上之毛,腹下之毳,益一把飞不为加高,损一把飞不为加下。”后以“腹背之毛”比喻无足轻重。
【腹背受敌】前面和后面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腹载五车】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因以“腹载五车”喻读书甚多,学识极富。
【腹饱万言】指学识渊博。
【腹热心煎】形容心中焦急。
【腹热肠荒】见“腹热肠慌”。
【腹热肠慌】元曲俗语。形容焦急、慌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