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内容太多?请尝试>>>

卷三 诫太子诸王第十一

【原文】
贞观七年,太宗谓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杜正伦曰:“卿等辅导太子,常须为说百姓间利害事。朕年十八,犹在民间,百姓艰难,无不谙练①。及居帝位,每商量处置,或时有乖疏②,得人谏诤,方始觉悟。若无忠谏者为说,何由行得好事?况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都不闻见乎!且人主安危所系,不可辄为骄纵。但出敕云,有谏者即斩,必知天下士庶无敢更发直言。故克己励精③,容纳谏诤,卿等常须以此意共其谈说。每见有不是事,宜极言切谏,令有所裨益也。”

【注释】
①谙练:熟练,熟悉。
②乖疏:违背礼义,出现疏漏。
③克己励精:克制私欲,励精图治。

【译文】
贞观七年,唐太宗对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杜正伦说:“你们辅导太子,平常应该为他讲述百姓生活在民间的种种艰苦。我十八岁时还在民间,对百姓的艰难困苦非常清楚。登上帝位后,每逢商议事情如何处理的时候,有时还会出现疏漏,由于得到他人的谏诤,才有所醒悟。如果没有忠心的人对我直言进谏,我如何能做到为百姓办好事呢?何况太子长期生长在深宫之中,看不见、听不到百姓的艰难困苦。而且君主是关系到天下安危的人,更不能动辄就骄奢放纵。只要发个敕命,治罪大胆谏诤的人,那么天下官员百姓肯定没有人敢直言了。所以要克制私欲,励精图治,容纳别人的忠言直谏。你们应该经常把这些道理讲给太子听,每当看到他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应该勇敢直谏,使他能有所获益。”

【原文】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①,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艰难,皆出人力,不夺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消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所言,可以自鉴。’”

【注释】
①古有胎教世子:相传周文王之母,为人端庄,很有德操。在怀孕期间,“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生下文王之后,文王聪敏异常。人称文王之母为能胎教。
②黎庶:黎民百姓。

【译文】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古时候有胎教世子的说法,我却没有时间考虑这事。但最近自设立太子以来,遇到事情都要对他教诲晓谕。见他准备吃饭时,便问他:‘你知道饭是怎样来的吗?’太子回答说:‘不知道。’我说:‘凡是播种、收获等农事都很艰难辛苦,这些活儿全靠农民努力耕种。只有不去占用他们劳作的时间,才会常有这样的饭吃。’看到他骑马,又问他:‘你知道马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太子回答说:‘不知道。’我说:‘这是能够替人代劳的东西,要使它既劳作又得到休息,不耗尽它的气力,这样就可以常有马骑。’看到他乘船,又问他:‘你知道船是怎样运行的吗?’太子回答说:‘不知道。’我说:‘船好比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能浮载船,也能推翻船,你不久将做君主了,能不畏惧嘛!’我看到他在弯曲的树下休息,又问他:‘你知道这弯曲的树如何能正直吗?’太子回答说:‘不知道。’我说:‘这树虽然弯曲,打上墨线就可以正直成材。做君主的虽然有时难免会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诤就可以圣明,这是傅说讲的道理,可以对照自己的行为作为鉴戒。’”

【原文】
贞观七年,太宗谓侍中魏徵曰:“自古侯王能自保全者甚少,皆由生长富贵,好尚骄逸。多不解亲君子远小人故尔。朕所有子弟欲使见前言往行,冀其以为规范。”因命徵录古来帝王子弟成败事,名为《自古诸侯王善恶录》,以赐诸王。其序曰:
观夫膺期受命,握图御宇,咸建懿亲,藩屏王室,布在方策,可得而言。自轩分二十五子,舜举一十六族,爰历周、汉,以逮陈、隋,分裂山河,大启磐石者众矣。或保王家,与时升降;或失其土宇,不祀忽诸。然考其隆替,察其兴灭,功成名立,咸资始封之君,国丧身亡,多因继体之后。其故何哉?始封之君,时逢草昧,见王业之艰阻,知父兄之忧勤,是以在上不骄,夙夜匪懈,或设醴以求贤,或吐飧而接士。故甘忠言之逆耳,得百姓之欢心,树至德于生前,流遗爱于身后。暨夫子孙继体,多属隆平,生自深宫之中,长居妇人之手,不以高危为忧惧,岂知稼穑之艰难?昵近小人,疏远君子,绸缪哲妇,傲狠明德,犯义悖礼,淫荒无度,不遵曲宪,僭差越等。恃一顾之权宠,便怀匹嫡之心;矜一事之微劳,遂有无厌之望。弃忠贞之正路,蹈奸宄①之迷途。愎谏违卜,往而不返。虽梁孝、齐冏②之勋庸,淮南、东阿之才俊,摧摩霄之逸翮,成穷辙之涸鳞,弃桓、文之大功,就梁、董之显戮。垂为炯戒,可不惜乎!皇帝以圣哲之资,拯倾危之运,耀七德以清六合,总万国而朝百灵,怀柔四荒,亲睦九族,念华萼于《棠棣》③,寄维城于宗子。心乎爱矣,靡日不思,爰命下臣,考览载籍,博求鉴镜,贻厥孙谋。臣辄竭愚诚,稽诸前训。凡为藩为翰,有国有家者,其兴也必由于积善,其亡也皆在于积恶。故知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然则祸福无门,吉凶由己,惟人所召,岂徒言哉!今录自古诸王行事得失,分其善恶,各为一篇,名曰《诸王善恶录》,欲使见善思齐,足以扬名不朽;闻恶能改,庶得免乎大过。从善则有誉,改过则无咎。兴亡是系,可不勉欤!
太宗览而称善,谓诸王曰:“此宜置于座右,用为立身之本。”

【注释】
①奸宄(ɡuǐ):犯法作乱之人。
②梁孝、齐冏(jiǒnɡ):梁孝即汉文帝之子梁王。齐冏即晋齐王。二人都建立过功业。
③《棠棣》:一首申述兄弟应该互相友爱的诗。

【译文】
贞观七年,太宗对侍中魏徵说:“自古以来,君王能够自我保全的很少,这都是由于他们从小生长在富贵的环境中,骄傲懒惰,贪图个人享受,不了解亲近君子、疏远小人的道理。我想让所有的子女都能够见识古人的言行,希望他们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于是命令魏徵辑录古代帝王子弟成功与失败的事迹,编成《自古诸侯王善恶录》,把它赠送给各个王子。序中写道:
看那些接受天命、统治国家的君王,没有一个不是分封自己的宗亲,来守卫王室的。这些都记载于史册,可以拿来讨论探究。自黄帝分封二十五子,舜帝任命八元、八凯,经过周朝、汉代,直到陈代、隋朝,分裂河山,大封宗室皇亲的非常多。这些被分封的诸侯有的得以保全,随时代沉浮;有的失去封地,瞬间衰亡。然而考察他们的兴衰成败,那些功成名就的,都是开国时受封的王;国破家亡的,大都是后世继位的子孙。原因何在呢?建国时封的王,经历乱世,知道王国创建的艰难,知道父兄为建立国家所付出的辛勤劳苦,所以即使在位时也不骄纵。不论白天夜晚,从不懈怠政务,礼贤下士,厚遇人才,有的像汉楚元王那样求贤,有的像周公那样纳士,即使忠心的话听起来刺耳,也能虚心接受。这种做法得到了百姓的欢心。生前道德高尚,死后万古流芳。到了子孙继承王位的时候,天下太平兴盛,他们从小深居宫中,备受妇人呵护长大,顾虑不到处于高位的危险,哪里还能知道老百姓的苦乐呢?亲近小人,疏远君子,宠爱美妾,轻视道德,违背礼法,胡作非为,藐视法令,不顾身份。自恃皇帝的恩宠,萌生抗击嫡子的野心;倚仗一事的细微功劳,生出无穷的欲望。他们不遵循忠贞的正道,误入为非作歹的歧途。武断专横,违背天命,迷而不返。虽然有汉代梁孝王刘武、晋代齐王司马冏那样的功勋,有汉代淮南王刘安、曹魏东阿王曹植那样的才华,也不免摧折凌云之翅,沉入涸辙之鲋的尴尬。丢弃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丰功伟业,落得梁冀、董卓那样斩首示众的下场,成为后世的警戒,不可惜吗?皇上以圣人般的天赋,挽救危亡,功耀千秋,廓清宇宙,统一中原,民众拥戴,安抚四方,亲睦九族。吟诵《棠棣》之诗来增进兄弟之情,把维系宗庙的责任系于子孙。爱子之情,没有一天不充满胸怀。于是命令下臣,考证历代历史记载,用来作为行为处事的标准,交与子孙。我尽自己的愚忠,收集古代遗训。凡诸侯君王有国有家者,他们的兴盛是从不断做善事开始,他们的衰亡也是从不断作恶引起的。所以从中可以知道,不行善不足以成就一个人的声名,不作恶不至于让自己灭亡。可是祸与福都没有定数,一个人吉凶的关键在于自己,是自己造成的,这仅仅是空话而已吗?现在我收录自古以来各个帝王做事的得失情况,根据善恶不同分类,一百家为一类,书名叫做《诸王善恶录》,目的是想使太子和诸王子看到好的地方就不断修正自己,可以扬名百代,永垂不朽;看到不好的地方就及时加以改正,免得造成更大的错误。跟从好的东西就能获得好的名声,改正过错就没有什么危害。这些东西都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岂能不以此共勉呢?
太宗看了连声称好,对诸位王子说:“此书应放在你们书桌的座右,用作你们立身处世的根本。”

【原文】
贞观十年,太宗谓荆王元景、汉王元昌、吴王恪、魏王泰等曰:“自汉已来,帝弟帝子,受茅土、居荣贵者甚众,惟东平①及河间王②最有令名,得保其禄位,如楚王玮③之徒,覆亡非一,并为生长富贵,好自骄逸所致。汝等鉴诫,宜熟思之。拣择贤才,为汝师友,须受其谏诤,勿得自专④。我闻以德服物,信非虚说。比尝梦中见一人云虞舜,我不觉竦然敬异,岂不为仰其德也!向若梦见桀、纣,必应斫之。桀、纣虽是天子,今若相唤作桀、纣,人必大怒。颜回、闵子骞⑤、郭林宗、黄叔度⑥,虽是布衣。今若相称赞道类此四贤,必当大喜。故知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何必要论荣贵。汝等位列藩王,家食实封,更能克修德行,岂不具美也?且君子小人本无常,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则为小人,当须自克励,使善事日闻,勿纵欲肆情,自陷刑戮。”

【注释】
①东平:即东平王刘苍,汉光武帝之子。好经书,有智思,文称典雅。明帝问他处家何事最乐,他答道:“为善最乐。”
②河间王:刘德,汉景帝之子。以博学有德著称。
③楚王玮:晋武帝之子,曾掌兵权,刚狠好杀,犯罪被斩首。
④自专:自以为是,独断专行。
⑤颜回、闵子骞: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以德行著称。
⑥郭林宗、黄叔度:二人都是后汉时的高尚之士。

【译文】
贞观十年,唐太宗对荆王元景、汉王元昌、吴王恪、魏王泰等王子说:“从汉代以来,帝王的兄弟儿子处于荣华富贵之中的很多,唯有东汉的东平和西汉的河间王最有名,他们能够保全自己的禄位。如西晋的楚王司马玮这等奸佞之人,死亡的不止一个,这是他们都生长于富贵之中,骄傲自大、好逸恶劳造成的。你等应引以为戒,深思熟虑。我挑选有才能的人,作为你们的师友,你们必须听从他们的敬告规劝,不要擅作主张,自以为是。我听说只有德行能使人信服,相信这都不是信口乱说。我不久前曾梦见一个人叫做虞舜,不禁肃然起敬,这不是因为我敬仰他品德的缘故吗?要是梦见桀、纣,我一定会感到愤慨而砍死他。桀、纣虽然是天子,要是今天称别人为桀、纣,他一定会十分生气。颜回、闵子骞、郭林宗、黄叔度等人,虽然是普通老百姓,今天要是大家称赞别人像这四个贤人,别人一定会大喜。可见,一个人立身处世,可贵的是德行,哪用得着谈及富贵呢?你们位列王公,衣食丰足,更应能够加强德行修养,这岂不两全其美?况且君子小人本来就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做善事就是君子,做恶事就是小人。你们应当自我克制、自我勉励,使你们的善行一天天地递增,不要放纵自己的私欲,使自己陷入刑戮之中。”

【原文】
贞观十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历观前代拨乱创业之主,生长民间,皆识达情伪,罕至于败亡。逮乎继世守文之君,生而富贵,不知疾苦,动至夷灭①。朕少小以来,经营多难,备知天下之事,犹恐有所不逮。至于荆王诸弟,生自深宫,识不及远,安能念此哉?朕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诸弟何能学朕乎?选良佐以为藩弼②,庶其习近善人,得免于愆过尔。”

【注释】
①夷灭:灭亡。
②藩弼(bì):保护教导辅助之意。

【译文】
贞观十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我看历代平乱创业的帝王,都生长在民间,都通情达理,能识别人情真假,少有导致败亡的。到了后来继承王位的君主,生下来就享受荣华富贵,不知道人间疾苦,导致国家动乱灭亡。我从小以来,经历了很多艰难险阻,知道天下很多的事情,但仍然害怕自己还有做得不够的地方。至于像荆王他们这些人,从小在宫中长大,见识短浅,哪能想到这些问题呢?我每天一吃饭,就要想到耕种的艰难,每天一穿衣,就想到纺线的辛苦,我那些王子兄弟能学我吗?选一些贤良的人作为他们的老师,使他们习惯与品德高尚的人接近,这样才能使他们少犯错误。”

【原文】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吴王恪曰:“父之爱子,人之常情,非待教训而知也。子能忠孝则善矣。若不遵诲诱,忘弃礼法,必自致刑戮,父虽爱之,将如之何?或汉武帝既崩,昭帝嗣立,燕王旦素骄纵,诪张①不服,霍光遣一折简诛之,则身死国除。夫为臣子不得不慎。”

【注释】
①诪张:欺诳,狂妄。

【译文】
贞观十一年,太宗对吴王恪说:“父亲疼爱子女,这是人之常情,是不通过教育就可以知道的。儿子能尽忠尽善就对了。若儿子不遵循教诲,废弃礼法,必然自取灭亡,父亲即使疼爱他,那又有什么办法呢?从前汉武帝驾崩了以后,昭帝继位,燕王旦向来自高自大,不愿服人。霍光辅佐昭帝以御书诛杀了他,身亡国灭。所以作为臣子的不得不谨慎。”

【原文】
贞观中,皇子年小者多授以都督、刺史,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谏曰:“昔两汉以郡国治人,除郡以外,分立诸子,割土封疆,杂用周制。皇唐郡县,粗依秦法。皇子幼年,或授刺史。陛下岂不以王之骨肉,镇扞四方,圣人造制,道高前古?臣愚见有小未尽。何者?刺史师帅,人仰以安。得一善人,部内苏息①;遇一不善人,阖州劳弊。是以人君爱恤百姓,常为择贤。或称河润九里,京师蒙福;或与人兴咏,生为立祠。汉宣帝云:‘与我共理者,惟良二千石乎!’如臣愚见,陛下子内年齿尚幼,未堪临民者,请且留京师,教以经学。一则畏天之威,不敢犯禁;二则观见朝仪,自然成立。因此积习,自知为人,审堪临州。然后遣出。臣谨按汉明、章、和三帝,能友爱子弟。自兹以降,以为准的。封立诸王,虽各有土,年尚幼小者,召留京师,训以礼法,垂以恩惠。讫三帝世,诸王数十百人,惟二王稍恶②,自余皆冲和深粹。惟陛下详察。”太宗嘉纳其言。

【注释】
①苏息:宁息,平安。
②二王稍恶:二王指楚王英、广陵思王荆。二王都以谋逆自杀。

【译文】
贞观年间,年龄小的皇子都被授以都督、刺史的爵位。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进谏道:“过去两汉都用郡国的方法治理国家,除郡国外,分封诸子,一个个割地封爵,原袭周代的做法。现在我们唐代采用郡县制,沿用的是秦的体制。皇子年龄小,都授以刺史的爵位。陛下难道是想用骨肉亲情来安定四方,认为圣人创设的制度,都很高明吗?但是我认为这种方法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为什么呢?刺史和都督,人们仰仗他得以安宁。这些职位若遇上好人担任,那么辖境之内就太平;如果遇到一个不好的人来管理,整个州县就民生凋敝。所以皇上爱抚体恤百姓,常常选择贤能的人。有的被称为如同河流一样泽被一方,使京城享受到他的好处;有的被百姓歌颂赞美,并且立下生祠纪念。汉宣帝说:‘与我一同治理国家的,是享受两千石俸禄的有才能的人。’按我的想法,陛下皇子中年龄尚小,还不能统领百姓的,请暂时留在京城,用经学教导他们。一则他们畏惧您的威严,不敢违法乱纪;二则出入观习朝堂仪式,自然地成长自立。时间长了,自然养成习惯,懂得为人处世的方法。能符合条件的,再派遣他们到州郡任职。我认为汉明帝、章帝和三个帝王,能够友爱子弟,此后,后世以它作为准则。从帝王三代来看,诸王数百人当中,只有两个王稍微不好,其余的性格都正直谦和,希望陛下详察。”太宗赞扬并且采纳了褚遂良的言论。

【评析】
自古以来,国君王侯能保全自己的,为数不多。他们自幼富贵,不知民间疾苦,贪图享受,以致违法乱纪,自取灭亡。太宗对于子弟严加教诫,力图使他们谨慎修身,自守分际。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瑰瀣捣閻棗銆掑锝呬壕濡ょ姷鍋涢ˇ鐢稿垂妤e啫绠涘ù锝呮贡缁嬩胶绱撻崒姘偓鐑芥倿閿曚焦鎳岄梻浣告啞閻熴儳鎹㈠鈧濠氭偄閾忓湱锛滈梺闈涚箳婵敻鎮橀崼銉︹拺婵炶尪顕ч獮妤併亜閵娿儻韬€殿喛顕ч埥澶愬閻橀潧濮堕梻浣告啞閸旓附绂嶉弽顬綁宕奸姀銏紳闂佺ǹ鏈悷銊╊敊婢舵劖鐓涢柛娑卞灠閳诲牏鈧鍠栭…鐑藉箖閵忋垹鏋堥弶鍫涘妽濞呮牗绻濋悽闈浶㈤柨鏇樺€濆畷鏉款潩鐠虹儤杈堝銈嗘尵閸庢劕銆掓繝姘厪闁割偅绻傞弳娆撴煕閺冨倹鏆柡宀€鍠栧畷娆撳Χ閸℃浼� |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瀹勬噴褰掑炊瑜忛弳锕傛煕椤垵浜濋柛娆忕箳閳ь剝顫夊ú鏍洪妸鈺傚剹闁糕剝顦鸿ぐ鎺撴櫜闁告粈鐒︾紞妤佺箾鐎涙ḿ鐭婄紓宥咃躬瀵鏁愭径濠勭杸濡炪倖甯掗崐椋庡垝閻㈠憡鐓熼幖娣灱婢规ɑ銇勯鐘插幋鐎殿喖顭烽弫鎰緞婵犲喚妫熼梻浣告贡鏋悗娑掓櫊瀹曚即骞囬悧鍫氭嫼閻庤娲栧ú銊ф暜濞戙垺鐓涢悘鐐额嚙婵倿鏌涢埡鍐ㄤ槐妤犵偛顑夐弫鍌炴寠婢跺鐫忛梻鍌欑閹诧繝宕濋弴鐑嗗殨闁割偅娲栫粻姘箾閹存瑥鐏柍閿嬪灴濮婃椽顢曢妶鍛捕闂佸吋妞块崹閬嶅疾閼哥偣鍋呴柛鎰ㄦ櫇閸樼敻姊洪崨濠傜仧闁稿﹥鐗滈埀顒佺啲閹凤拷 |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瑰瀣椤愯姤鎱ㄥ鍡楀幊缂傚倹宀搁弻銈嗘叏閹邦兘鍋撻弽顐熷亾濮橆剦鐓奸柡宀嬬秮瀵噣宕掑顑跨帛缂傚倷璁查崑鎾愁熆閼搁潧濮囩紒鐘侯潐缁绘盯鏁愭惔鈥愁潻婵犵鈧偨鍋㈤柡灞剧☉椤繈顢楅崒婧炪劌螖閻橀潧浠﹂柣妤佹礉瑜颁礁顪冮妶鍡楀潑闁稿鎸搁埞鎴﹀灳閼碱剛鐓撻梺鍝勬湰缁嬫捇鍩€椤掑﹥鈧儵宕熼鍌氱稻缂傚倸鍊烽懗鍓佸垝椤栫偞鍎庢い鏍ㄦ皑閺嗭箓鏌涘Δ鍐ㄢ偓锝夋偄閻撳簼绱堕梺鍛婃处閸撴稓绮旇ぐ鎺撯拻闁稿本鐟чˇ锕傛煙绾板崬浜版い銏$墵楠炲鏁冮埀顒傜不椤栫偞鐓ラ柣鏇炲€圭€氾拷 |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瀹勬噴褰掑炊椤掑鏅悷婊冪Ч閿濈偛鈹戠€n偅娅囬梺绋跨焿婵″洨绮欒箛鏃傜瘈闁靛骏绲剧涵楣冩倵濞戞帗娅婃鐐诧工閻f繈宕熼鑺ュ濠电偠鎻徊浠嬪箟閿熺姴绠氶柛顐犲劜閻撶喐銇勯幒鍡椾壕闂侀潧鐗忔灙闁伙絿鍏橀幃褔宕奸悢宄板Τ婵$偑鍊ら崢浠嬪垂閸洖鐤炬い蹇撶墛閳锋垿姊婚崼鐔剁繁婵″弶鎸抽弻锟犲川椤忓懏鐝氶悗娈垮櫘閸嬪懐鎹㈠┑瀣倞闁靛ě鍐ㄧ闂傚倷娴囬~澶婄暦濡 鏋嶉柡鍥ュ灩閼哥懓顭跨捄鐑樻拱闁稿鐗犻弻銊╂偆閸屾稑顏� |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妞嬪海鐭嗗〒姘e亾妤犵偞鐗犻、鏇氱秴闁搞儺鍓﹂弫鍐煥閺囨浜鹃梺姹囧€楅崑鎾舵崲濠靛洨绡€闁稿本绮岄。娲⒑閽樺鏆熼柛鐘崇墵瀵寮撮悢铏诡啎闂佸壊鐓堥崰鏍ㄧ珶閸曨偀鏀介柣鎰级閳绘洖霉濠婂嫮鐭掔€规洘锕㈤崺鈧い鎺戝閳锋垿姊婚崼鐔衡枔閹兼挳顥撶槐鎺楁嚑鐠鸿桨姹楅梺濂哥細妞村摜鎹㈠┑鍡╂僵妞ゆ挻绋掔€氬ジ姊绘担鍛婂暈闁瑰憡妲掗妵鎰板礃閳哄喚娲稿┑鐘绘涧濞层劎绮绘ィ鍐╃厱婵炲棗娴氬Σ鍝勵熆瑜忛弫鎼佸焵椤掑喚娼愭繛鍙夅缚閹广垽宕奸妷銉︾€梺鐟板⒔缁垶寮查幖浣圭叆闁绘洖鍊圭€氾拷
CopyRight ©2008-2025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瑰瀣捣閻棗銆掑锝呬壕濡ょ姷鍋為悧鐘汇€侀弴銏犖ч柛灞剧煯婢规洖鈹戦缁撶細闁告鍐惧殨妞ゆ梻鐡斿▓浠嬫煟閹邦厽缍戝┑顔肩墢缁辨帞绱掑Ο鑲╃暤濡炪値鍋呯换鍫ャ€佸Δ鍛劦妞ゆ帒瀚崥褰掓煙鏉堥箖妾柍閿嬪灴閺屾稑鈽夊鍫濅紣婵犳鍣粻鎴︽箒濠电姴锕ょ€氼喚绮婚悙纰樺亾鐟欏嫭绀€闁诲繑姘ㄩ幑銏犫攽鐎n亞鍊為梺闈浤涢崘銊х懖闂備浇宕甸崰鎰垝瀹ュ洤鍨濋柟鎯х-閺嗭附绻濇繝鍌氭殜婵℃彃鐗婇幈銊ヮ潨閸℃瀛e┑鐐跺亹閸犳牕顫忓ú顏勪紶闁告洦鍋呭▓顓㈡⒑缂佹﹩娈旈柨鏇ㄤ簻椤曪綁寮婚妷銉ь啇婵炶揪绲藉﹢閬嶅矗閸℃稒鈷戠紓浣股戠粈鈧梺绋匡工濠€閬嶅焵椤掍胶鍟查柟鍑ゆ嫹(ewenyan.com)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柣鎴eГ閸ゅ嫰鏌涢幘鑼槮闁搞劍绻冮妵鍕冀椤愵澀鏉梺閫炲苯澧柛鐔告綑閻g兘濡歌閸嬫挸鈽夊▍顓т簼缁傚秵娼忛妸褏鐦堥梺姹囧灲濞佳冪摥闂備胶枪閿曘倝顢氶鐘愁潟闁圭偓鍓氬ḿ鈺呮煠閸濄儲鏆╅柛妯哄船椤啴濡堕崱妤€顫庢繝娈垮枟閹稿啿鐣峰┑鍡╂僵閺夊牃鏅濋敍婊堟⒑缂佹﹫渚涢柛鐘崇墵瀹曟繈鏁冮崒娑氬幐闁诲繒鍋熼弲顐㈡毄婵$偑浼囬崒婊呯崲闂佸搫鏈惄顖炵嵁濡吋宕夐柣鎴炨缚閳ь剝顕ч—鍐Χ閸℃ḿ鈹涚紓鍌氱С缁舵岸鐛崘鈺冾浄閻庯綆浜滅粣娑欑節閻㈤潧孝闁哥噥鍨堕、鏃堟偄閸忓皷鎷绘繛杈剧秬婵倗娑甸崼鏇熺厱闁挎繂绻掗悾鍨殽閻愯尙绠婚柡浣规崌閺佹捇鏁撻敓锟�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剧懓顪冪€n亝鎹i柣顓炴閵嗘帒顫濋敐鍛闁诲氦顫夊ú姗€宕濆▎鎾崇畺婵犲﹤鐗婇崵宥夋煏婢跺牆鍔楅柛瀣崌瀹曠ǹ螖娴e搫寮抽梻浣告惈濞层劑宕戝☉娆戭洸闁绘劗鍎ら悡娑樏归敐鍛暈妞ゃ儳鍋熺槐鎺旂磼濡吋鍒涘Δ鐘靛仜椤戝懘鍩㈡惔銈囩杸闁哄洦姘ㄥΛ顖炴⒒閸屾瑨鍏岀紒顕呭灦楠炴劙骞栨担鍝ワ紮闂佺鍕垫當闁藉啰鍠愮换娑㈠箣濞嗗繒浠奸柛鐑嗗灠椤啴濡堕崱妯锋嫽闂佸憡顭嗛崶椋庣◤濡炪倕绻愰悧濠囧煕閹达附鐓犻悷娆忓缁舵煡鏌i妸銉︽儓闁宠鍨块幃娆撳煛娴e嘲顥氶梻鍌氬€风粈渚€骞栭锔藉剶濠靛倻枪缁愭鏌熼幑鎰靛殭闁绘帒鐏氶妵鍕箳瀹ュ牆鍘¢梺鎰佸灡濞叉牠鎮惧┑瀣櫜闁糕剝顨忛崵瀣⒑閸濆嫭鍣归柣鏍с偢閵嗕線寮崼婵嗚€垮┑鐐叉閸╁﹦妲愰幎鑺モ拻濞达絽鎳欒ぐ鎺戝珘妞ゆ帒鍊婚惌娆撴煙閻戞ɑ鐓i柣鎺戯躬閺岋綁濮€閵忊剝姣勭紒鐐劤閸氬濡甸崟顖氱睄闁搞儴鍩栫紞鍫濃攽閻愬弶鍣规繛宸弮瀵顓奸崼顐n€囬梻浣告啞閹稿爼宕濇惔锝嗩潟闁绘劕鎼獮銏$箾閹寸偍缂氶柣娑栧劚閳规垶骞婇柛濠冨姍瀹曟垿骞樼紒妯煎帗缂傚倷鐒﹁摫鐎规洖鐬奸埀顒侇問閸n噣宕抽敐鍛殾濠靛倸鎲¢崑鍕煕濠靛棗顏╃紒鐘靛仱濮婅櫣鎷犻弻銉偓妤冪磼閻樿尙效鐎规洘娲熼弻鍡楊吋閸涱垳鏋冩繝娈垮枟閵囨盯宕戦幘缁樼厵妞ゆ棁濮ょ欢鍙夘殰椤忓啫宓嗙€规洏鍔戦、娑樷堪閹邦喖绨ラ梻鍌氬€峰ù鍥綖婢跺簺浜归柛鎰靛櫘閺佸嫰鏌涢埄鍐喛闁稿鎸搁~婵嬫倷椤掆偓椤忥拷
闂傚倸鍊搁崐宄懊归崶顒夋晪鐟滃秹锝炲┑瀣櫇闁稿矉濡囩粙蹇旂節閵忥絽鐓愰柛鏃€娲滅划濠氬冀椤撶喓鍘卞銈嗗姧缁插墽绮堥埀顒傜磼閻愵剙鍔ゆ繛纭风節瀵鎮㈢亸浣圭亖闂佸壊鐓堥崰妤呮倶閹惧墎纾藉ù锝呮惈鏍″┑鈽嗗亜閸熸潙顕f繝姘櫜濠㈣泛锕﹂惈鍕⒑缁嬫寧婀伴柤鍦亾缁傛帒螣鐞涒剝鏂€闂佹寧绋戠€氼剚绂掗幒鏃傜<妞ゆ梻鏅幊鍥殽閻愭彃鏆欐い顐g矒閸┾偓妞ゆ帒瀚粻鏍ㄧ箾閸℃ɑ灏伴柛濠勭帛閹便劌螖閳ь剟鎮ц箛娑樿Е闁革富鍘剧壕浠嬫煕鐏炲墽鎳勭紒浣哄閵囧嫰寮撮崱妤€鎮╂繛鎴炃氶弨浠嬫倵閿濆簼娴烽柟鑺ユ礋濮婅櫣绱掑Ο鐑╂嫽闂佸啿鍢查悧鎾愁嚕椤愶箑鐐婇柍鍝勫€搁弸鎴︽倵楠炲灝鍔氭い锔垮嵆瀹曟劙宕奸弴鐔哄幗濠碘槅鍨甸崑鎰暜濞戙垺鐓曞┑鐘插閺嗩剟鏌$仦鍓ф创闁炽儻绠撻獮瀣攽閸涱垱鏅奸梻鍌欑閹诧繝鎮烽姀銈呯;闁瑰墽绮埛鎺懨归敐鍛暈闁诡垰鐗撻弻銈吤虹拠鑼桓闂佽鍟崶褏顔掔紓鍌氱墢婵绮诲鑸碘拺鐟滅増甯楅敍鐔虹磼閳ь剚鎷呴崨濠冩婵犵绱曢崑鎴﹀磹閺嶎厼钃熼柕濞垮妸娴滃綊鏌曟繛鐐珕闁哄懏鐓¢弻娑樷槈閸欐ḿ鍑归梺鍝勫€甸崑鎾绘⒒閸屾瑧鍔嶉柡瀣偢瀵彃鈽夐姀鐘电崶濠殿喗锕╅崗姗€寮搁弮鍫熺厸闁告劑鍔庢晶娑㈡煟閹捐泛鏋戝ǎ鍥э躬婵″爼宕掑顐㈩棜缂傚倸鍊烽懗鍓佸垝椤栨粍鏆滈柟鐑樺灥缁侇偊姊绘笟鈧埀顒佺☉瀹撳棝鏌涚€n亷韬€殿噮鍋婂畷鎺楁倷鐎电ǹ骞堟俊鐐€栭崝褏寰婄捄銊т笉婵せ鍋撻柡宀嬬秮楠炴﹢寮堕幋鐘辩礉婵犳鍠栭敃銉ヮ渻閽樺鏆﹂柕濠忓缁♀偓闂佺ǹ鏈划鍫ュ箣閻戣姤鈷掑ù锝呮嚈瑜版帗鏅濋柕澶嗘杺閳ь剙鍟村畷濂稿閻樿尙浜伴梻浣瑰缁诲倿藝娴兼潙鐤鹃柟闂寸劍閻撱儵鏌i弴鐐测偓鍦偓姘炬嫹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儳缍婇弻鐔兼⒒鐎靛壊妲紒鐐劤缂嶅﹪寮婚妶鍡樺弿闁归偊鍏橀崑鎾澄旈崨顔煎壒闂佸壊鍋嗛崰鍡樼濠婂牊鐓忓鑸电〒閸掍即鏌涘▎蹇ュ伐闁宠鍨块幃鈺呭垂椤愶絾鐦庡┑鐘愁問閸犳洟宕¢崘鑼殾閻熸瑥瀚梽鍕煕閹惧啿绾ч柡鍛櫊濮婃椽宕烽鐑嗘毉濠电姰鍨哄玻璺ㄥ垝婵犳凹鏁嶉柣鎰嚟閸欏棝姊虹紒妯荤闁稿﹤婀遍埀顒佺啲閹凤拷08010315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瑰瀣捣閻棗銆掑锝呬壕濡ょ姷鍋涢ˇ鐢稿极閹剧粯鍋愰柛鎰紦閻㈠姊婚崒娆戣窗闁告挻鐟х划鏃傗偓闈涙憸娑撳秵銇勯弽顐沪闁绘挶鍎甸弻锝夊即閻愭祴鍋撻崷顓涘亾濮樼偓瀚�-1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