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标题:诸稽郢行成于吴 作者或出处:《国语》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曰:‘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勾践,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今勾践申祸不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句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句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帚以咳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架匜以随诸御。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天王岂辱裁之?亦征诸侯之礼也。’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

译文或注释:

  吴王夫差起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发兵在钱塘江边迎敌。大夫文种献计说:“吴国与越国,谁胜谁负,就看天命如何,君王用不着打仗。那申胥、华登,从来是在战争中训练吴国的兵士,而未曾有过挫折。常言道一人善于射箭,就会有一百人戴上抉拾效法他,所以要同吴国打仗,胜负尚不能肯定。大凡一个计划,必须预见到能够成功,然后去实行它,不能够白白送命。君王不如陈兵边境,卑辞求和,让吴国的百姓高兴,并扩张吴王的野心。我们向上天祷卜,上天如果抛弃吴国,吴国一定会允许我国求和,认为我国不足挂齿,一定会傲然有称霸诸侯的野心。吴国既已使它的百姓疲惫,天灾再夺去他们的食物,我国安然承受他们灾祸之后的余烬,吴国就不会享有天命了。”

  越王答应了,就命令诸稽郢到吴国求和,说:“敝国国君勾践派遣下臣郢前来,不敢公然陈献礼品,行聘问之礼,而是冒昧地私下向君王手下的侍从奉告:‘从前越国取祸,得罪了天王,天王亲劳玉步,本来是要抛弃勾践,后来还是宽恕了我。君王对于越国,是使死人复生,白骨生肉。我不敢忘记上天降下的灾祸,怎敢忘记君王的大恩呢?现在勾践无德,重新取祸,鄙陋之人,怎敢忘记天王的大德,去考虑边境的小怨,而重新得罪君王手下的侍从呢?勾践为此率领二三家臣,亲负重罪,在边境叩头迎接。现在君王不加以考察,就大怒调兵,准备摧毁越国。越国本来是替君王进贡的封邑,君王不用马鞭役使它,反而辱蒙贵国军队前来,使他们象抵御外寇一样地对付越国。勾践请求订盟。一个嫡妻生的女儿,在君王内宫聊备一姓,充任洒扫之职;一个嫡妻生的儿子,跟随众侍臣之后服侍君王盥洗。春秋两季向君王府库进贡,决不懈怠。难道还要辱蒙天王来加以制裁吗?我们也是遵照天子征收诸侯的礼制而奉行的呢。’俗语说:‘狐狸埋下东西又掘出来,所以没有成功。’现在天王既已培植了越国,而以此名扬于天下,又要铲除消灭它,这就是天王没有善始善终了。这样一来,即使四方的诸侯想要事奉吴国,天王又拿什么事实来取信于天下呢?所以敝国国君大胆命令下臣将话说完,希望天王把握利害,衡量道义,予以裁夺。”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