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标题:吴子使札来聘 作者或出处:《公羊传》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何贤乎季子?让国也。其让国奈何?谒也、余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皆曰:“诺。”故诸为君者,皆轻死而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故谒也死,余祭也立;余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长庶也,即之。季子使而反,至而君之尔。

  阖庐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则我宜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乎?”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季子不受,曰:“尔弑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

  贤季子,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吴季子之名也。《春秋》贤者不名,此何以名?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

译文或注释:

  吴国本来没有国君,没有大夫,这里为什么提到有国君、有大夫呢?这是认为季于是贤者的原故。为什么认为季子是贤者呢?因为他推让了君位。他推让君位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谒、余祭、夷昧和季子同母所生共四人,季子年少而有才,兄弟几个都喜欢他,共同想立他作为国君。大哥谒说:“现在若是仓促将君位传于季子,季子仍然不会接受。请大家不要将君位传给儿子而传给弟弟,弟兄轮流做国君,从而将君位传于季子。”余祭和夷昧都说:“好。”所以各个做国君的,都以不怕死为勇敢,吃喝时一定祝告说:“上天如果保全吴国,还望迅速降祸到我身上。”所以谒死了,余祭即位;余祭死了,夷昧即位;夷昧死了,君位就应当传到季子了。季子借口出使他国而不回来,僚是庶兄弟中最年长的,即了位。季子出使归来,一到就拜僚为国君。

  夷昧的儿子阖庐说:“先君之所以将君位不传给儿子而传给弟弟,都是为了季子的原故。要是依从先君的命令呢,君位就应当传给季子;如果不依从先君的命令呢,我就应当立为国君。僚怎么能做国君呢?”于是派专诸刺杀僚,然后将君位让给季子。季子不接受,说:“你杀死我的国君,我接受你的君位,便是我同你一起实行篡夺了。你杀死我的兄长,我又杀你,便是父子兄弟相互残杀,终身没有完结了。”于是离开国都去到延陵,终身不进吴国都城。所以君子认为他不接受君位是正义的行动,认为他不杀害子侄是仁爱的表现。

  《春秋》认为季于是贤者,为什么就提出吴国有国君、有大夫呢?因为季子是臣子,那末,就应当有国君了。“札”指的什么?是吴国季子的名字。《春秋》对贤者不称名,这里为什么称名?这是因为,赞许夷狄中的人,不因为一件事而对他满足。季子这个人,是被《春秋》当作贤者的人,为什么又对他不满足?因为赞许做人臣子的人,一定要使他象个臣子;赞许做人儿子的人,一定要使他象个儿子。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