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标题:从军行 作者或出处: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译文或注释:

  边城的烽火一个传一个传到了首都的长安,众人心里面各自对入者侵都都愤恨不平。元帅领兵符后带军离开皇宫,军队快速包围敌军匈奴要地。

  大雪弥漫遮天蔽日,连军旗上的彩画都黯然失色,狂风呼啸声和雄壮的军鼓声交织在一起。宁愿驰骋沙场,成为百夫长,也胜过置身在书斋里面读书。

【注释】
[1]从军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
[2]烽火:古时候没有电话,通信不方便。当边境发现战争时,城楼上有烽火一物,让其点燃将冒出浓烟直上云宵,远处下一个烽火台看到后也点燃之,这样一个接一个的点燃,很快京城就知道战况了。
[3]西京:即唐朝首都长安。
[4]牙璋:既玉制的兵符,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与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
[5]凤阙:是皇宫的代称、朝廷。
[6]龙城:古代匈奴祭天之处,匈奴的名城,借指敌方要地。后泛指敌方首都或要塞。
[7]凋:指模糊不清,此处意为“使脱色”。旗画:军旗上的彩画。
[8]百夫长:指下级军官。

【赏析】
   唐初,突厥人在北方边境不断入侵掳掠,成为大唐王朝和人民的大患。唐朝军民奋起反击,多次打败突厥,取得重大胜利。杨炯(初唐四杰之一)的这首《从军行》就写在这一时期。
   诗的一二句写边境急报传到京城,立即激起了爱国志士的杀敌豪情。三四句写大军辞别朝廷,直奔战场,包围了“龙城”。五六句描写在风雪中敌我双方激烈交战。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投笔从戎、保国立功的坚强决心。全诗节奏明快,慷慨激昂,充满着豪迈之气。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从军、出塞之作,表现知识分子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慷慨雄壮,令人感动,对盛唐边塞诗的高度繁荣和成熟,有一定的影响。杨炯的从军行,是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
   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尤其是这样一首描写金鼓杀伐之事的诗篇,却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形式来写,很不简单。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这在诗风绮靡的初唐诗坛上是很难能可贵的。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