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内容太多?请尝试>>>

三十六计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原文】
宁伪作不知不为①,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②,云雷屯也③。

【注释】
①伪作:假装、佯装。
②静不露机:静,平静、沉静。机,这里是指的心机。
③云雷屯:语出《易·屯·象》:“云雷,屯,君子以经纶。”茅草穿土初出叫做“屯”。屯卦为震下坎上。坎为雨,为云,震为雷,云在雷上,说明茅草初出土时,即遇雷雨交加。用屯卦又是九五陷于二阴之中,并为上六所覆蔽,有阴阳相争不宁之象,更意味着事物生长十分艰难。所以说“屯,难也”。面临这样的艰难局面,人们必须冷静处置,认真调理,周密策划,要“经纶运于一心”而不动声色,要“‘盘桓’安处于下”而以屈求“伸”,要因势利导,待机而动,而决不可“快意决往,遽求自定以为功”。(以上引文均系王船山语)。

【译文】
宁肯装作无知而不采取行动,不可假装聪明而轻举妄动。要保持沉静而不泄露任何心机。这是从屯卦象辞“云雷,屯,君子以经纶”一语中悟出的道理。

【战例】

薛师傅假癫不痴巧养生
年逾七旬的退休工人薛师傅有4个儿子,老少三代20多口人同住在一个大院子里。时间久了,难免有是非。可是,令人不解的是,薛师傅总是笑眯眯的,整天到退休职工俱乐部和公园去与老伙伴们一起下棋聊天,逍遥自在。当伙伴们问他家里那么多人,那么多事,操心不操心时,他笑着回答:“操心不操心关键在自己。我有一个让自己不操心的诀窍,就是‘假癫不痴’。可管可不管的事,我一概不管。孩子们在我面前讲的些你长我短的话,我都装作没听见,只当耳旁风。”
是的,老年人要想少生烦恼,有时就应“假癫不痴”,不能事事认真。凡是看过奥地利电影《希西公主》的人,都会对希西公主的公爹——老国王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刚出现时,处处跟别人“打岔”,一问三不知。观众都认为他是个聋子。可是后来发现他并不聋,是装聋。他诙谐地说:“听我喜欢的话就不聋,听我讨厌的话就聋。”他这种假癫不痴的做法,使自己少生了许多烦恼,有利于健康长寿。
老年人愿意管闲事,这不奇怪。因为人老了,从工作岗位退下来,许多人会觉得自己对社会的义务尽完了,剩下的余力只用到儿女身上。因此,在家里,不甘心退到“第二线”,总怕子女们不会办事或办不好事,结果大事小事都要干预。
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因为子女们都已长大成人,走上了工作岗位,都能应付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参加社会实践。自立门户的子女们,几乎都能把自己的小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条。
生活中有许多老年人就是处处不放心。他们对小夫妻之间的矛盾,兄弟、妯娌之间的分歧或纠葛,亲友之间的人情往来,甚至子女家具的添置、食品的采购,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等,都要干预。这些不该管的事儿,老年人若去管,常会吃力不讨好。比如,儿子和儿媳之间偶尔争吵几句,老人装作没听见,不加理会,人家小俩口很快就会和好如初。相反,老人一管,说谁谁都觉得委屈,管谁谁都不服,甚至会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把矛盾管大了。再如,孩子有了过失,父母教训一番或给予必要的体罚,如果爷爷奶奶不分青红皂白地袒护孩子,责怪大人,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孩子有错不知错,大人心里不高兴,闹得全家都不愉快。
有些兄弟姐妹多的大家庭,当兄弟姐妹之间发生矛盾时,会习惯性地让老人当裁判,也常到老人跟前告他人的状。这时,老人最好装糊涂。因为这种裁判是很难当的。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是步入古稀之年的老人!当然,这里所说的都是生活琐事,不包括重大原则问题。如遇重大问题,老人就不能置若罔闻,采取观望的态度了。在大是大非面前,老人应充分动用自己的经验和权威,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假癫不痴”,老年人还应老有所为、热爱生活,并经常走出家门,到公园和老人俱乐部去,到伙伴中间去,使生活丰富多彩。只有这样,才不会觉得闲得发闷,也顾不上去管那些不该管的事了。
如果每个老年人都能这样对待生活和子女,肯定会减少许多烦恼,并使自己成为受家人欢迎的人,从而有助于保持心理平静,精神轻松愉快,增进健康长寿。

出其不意匈奴灭东胡
秦朝末年,匈奴内部政权变动,人心不稳。邻近一个强大的民族东胡,借机向匈奴勒索。东胡存心挑衅,要匈奴献上国宝千里马。匈奴的将领们都说东胡欺人太甚,国宝决不能轻易送给他们。匈奴单于冒顿却决定:“给他们吧!不能因为一匹马与邻国失和嘛。”匈奴的将领们都不服气,冒顿却若无其事。东胡见匈奴软弱可欺,竟然向冒顿要一名妻妾。众将见东胡得寸进尺,个个义愤填膺,冒顿却说:“给他们吧,不能因为舍不得一个女子与邻国失和嘛!”东胡不费吹灰之力,连连得手,料定匈奴软弱,不堪一击,根本不把匈奴放在眼里。这正是冒顿单于求之不得的。不久之后,东胡看中了与匈奴交界处的一片茫茫荒原,这荒原属于匈奴的领土。东胡派使臣去匈奴,要匈奴以此地相赠。匈奴众将认为冒顿一再忍让,这荒原又是杳无人烟之地,恐怕只得答应割让了。谁知冒顿此次突然说道:“千里荒原,杳无人烟,但也是我匈奴的国土,怎可随便让人?”于是,下令集合部队,进攻东胡。匈奴将士受够了东胡的气,这一下,人人奋勇争先,锐不可挡。东胡做梦也没想到那个痴愚的冒顿会突然发兵攻打自己,所以毫无准备,仓促应战,哪里是匈奴的对手。战争的结局是东胡被灭,东胡王被杀于乱军之中。

康熙装痴除鳌拜
康熙帝即位时才11岁。按照规矩,“皇帝年幼,由顾命大臣辅政”。于是,由顺治帝临终时指定的四个顾命大臣辅助小皇帝执政。四个大臣中,鳌拜最为专权,他并不把康熙放在眼里,贪赃枉法,自行其事。众人都敢怒不敢言。
康熙虽然年幼,但他从小就才华出众,他觉得鳌拜处处与自己作对,是个心腹大患,必须想办法除掉他。他把一些满洲贵族的子弟召来宫中练习武艺,作为自己的亲信侍卫。
鳌拜大权独揽,谨防有实力的大臣接近康熙,并不断派人观察康熙的一举一动,不让康熙羽翼丰满,要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这样自己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看见康熙和一些孩子在玩摔跤的游戏,并不觉得对自己有何威胁,反而认为康熙胸无大志,只知道玩耍,便放松了警惕。
一次鳌拜称病,好久不来朝拜皇帝,康熙便亲自来到鳌拜府中探听虚实。他径直来到鳌拜的卧室,发现鳌拜在席子底下藏有利刃,知道鳌拜心怀叵测。但他很沉得住气,不但不加责怪,反而安抚说:“满洲勇士,身不离刀,乃是本色。”鳌拜听了,觉得康熙是个小糊涂虫,便完全放松了警惕,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
康熙回宫后,就把那帮孩子找来,说:“大清朝已处于危急关头,你们听我的,还是听鳌拜的?”那些孩子早就不满鳌拜欺上压下的行为,个个义愤填膺地说道:“我们听从皇上的!”一天,康熙召鳌拜进宫来,说有要事相商,鳌拜不知是计,便大摇大摆地来见皇帝。康熙便命那些孩子玩摔跤游戏给鳌拜看。孩子们玩着玩着,一个个跌打翻滚地到了鳌拜身前,这个抱腿,那个揿手,一个抓住头,一个揽住腰,顿时将鳌拜掀翻在地。鳌拜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力大无穷,他猛一挣扎,那些孩子便都被他绊翻在地。但这些孩子都忠于康熙,尽管敌不过鳌拜,仍死命纠缠住他不放。正在这紧急关头,康熙拿出藏在袖中的匕首,一刀刺进鳌拜的胸中,孩子们一拥而上,将鳌拜擒住。康熙当即宣告:鳌拜谋反,令监禁听审。
康熙巧妙地剪除了权臣鳌拜和他的党羽,自己亲政。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平息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威震欧亚,在位60年,是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王允之装醉脱险
东晋时代,有个孩子名叫王允之,为人机灵,很善于揣摸大人的心理。
王允之的伯父是东晋的大将军,名叫王敦。此人执掌朝政,骄横跋扈,为人残暴凶狠,被人称为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有一次,他为了强迫客人喝酒,竟接连杀死了几个敬酒不成的美女,使得客人难以夹菜下咽。
有一天,王允之照例酒足饭饱后同王敦睡在一起。
天亮后,王敦被一个下属唤醒。王敦忙起床跟他密谈:“喂,我叫你准备的兵马和武器怎样了?”
“将军大人,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好,好极了。你计划几时动手包围王宫?”
“必须注意保密,若有外人知晓此事,格杀勿论!”
王敦同那心腹越谈越兴奋,以至忘记了帐子里还有一个小孩在睡觉。
其实,王允之早已醒了,他们关于谋反的谈话内容他全都听见了。他觉得自己处在险境之中,情急生智,便用手指往喉咙里死命地深抠,立时将隔夜的酒饭呕吐了一床。接着,又闭起眼睛,装着熟睡的样子,微微打起鼾来。
王敦跟下属谈了好久的话,忽然想起自己背后的床上还睡着王允之,大为惊恐,赶忙奔去掀开帐子查看。不看也罢,一看不禁释然大笑,捂着鼻孔,自言自语地说:“简直像头醉酒的小死猪!难闻死了,难闻死了。”
原来,满床呕吐物发出一阵阵酸臭之味,王允之兀自埋在污秽里酣睡哩。
王允之运用自己应变的智慧,逃过了杀人魔王杀人灭口的灾祸。

拿破仑对女人的看法
1797年,年轻的拿破仑·巴拿巴将军在意大利战场取得全胜,凯旋而归。从此,他在巴黎社交界身价百倍,也成为众多贵妇人追逐青睐的对象。然而,拿破仑不喜欢这一套,并且有些讨厌。可是,有些人硬是紧追不放,纠缠不休。当时的才女、文学家斯达尔夫人,几个月中一直在给拿破仑写信,想结识拿破仑。一天晚上的舞会上,斯达尔夫人头上缠着宽大的包头布,手上拿着桂枝,穿过人群,迎着拿破仑走来。拿破仑实在无法避开。当斯达尔夫人把一束桂枝送给拿破仑时,他说:“应该把桂枝留给缪斯(即文艺之神)。”斯达尔夫人认为这是一句俏皮话,并不感到尴尬。她继续没话找话地与拿破仑纠缠,拿破仑出于礼貌也不好生硬地中断谈话。
“将军,您最喜欢的女人是谁呢?”
“是我的妻子。”
“这太简单了,您最器重的女人是谁呢?”
“是最会料理家务的女人。”
“这我想到了,那么,您认为谁是女中豪杰呢?”
“是孩子生得最多的女人,夫人。”
他们这样一问一答,愈谈愈没趣。斯达尔夫人感到局促不安,也不想再自讨没趣,只得作罢。

伊斯美装聋取胜
谈判桌旁,双方对手强弱的悬殊太大了。英国方面是外相刻遵,他身材魁梧,声若洪钟,名震各国。和他站在同一立场的还有法、意、美、日、俄、希腊各列强代表,也一个个盛气凌人。而对立的一方为土耳其代表,他叫伊斯美。他身材矮小,耳朵有些聋,一个无名之辈。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因土耳其打败了甘当英国傀儡的希腊,英国纠集列强,与土耳其在洛桑谈判,企图威胁土耳其签订不平等条约。可是伊斯美却从容不迫地应对一切,对土耳其有利的发言他都听得清清楚楚,不利的话他似乎全没听见。伊斯美瞅准时机,笑着提出:“让我讲讲维持土耳其的条件,好吗?”
英国外相刻遵双眉一拧,咆哮如雷,恫吓威胁着伊斯美。各国列强代表也助纣为虐,连连吼叫。
面对这些“超强度”刺激声,伊斯美一如既往地假装耳聋,稳坐在椅子上若无其事,还慢慢地显露出一副迷惑不解的呆呆神情。
刻遵声嘶力竭了一阵,连连擦拭满头大汗,再无力叫嚷。伊斯美不慌不忙张开右手,贴在耳边,将整个身子慢慢移近刻遵,极温和地问:“刻遵先生,您说什么,我还没有听明白。能请您再重复一遍吗?”接着抱歉般摊开双手:“真遗憾,因为我耳聋,只好这样麻烦您了。”
刻遵给他气得直翻白眼,连说话的力气似乎都没有了,松散地瘫坐在椅子上。
其实,伊斯美心明如镜:刻遵的暴怒是一种短暂而不顾一切的突发激情,极难重复。他就采用“装聋对策”,牢牢控制住刻遵的情绪。
在洛桑的谈判桌上,伊斯美为维护土耳其的利益,毫不退让,哪怕列强代表以发动战争相威胁。
3个月后,土耳其取得了谈判的胜利。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