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 五言律诗 杜甫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①,城春草木深②。
感时花溅泪③,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④,家书抵万金⑤。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⑥。
【注释】
①国:指国都。国破:指安史之乱起,长安陷落。山河在:山河依旧。②草木深:草木丛生,意思是人烟稀少。③时:指时事、时局。④烽火:战火。三月:指季春三月。连三月:接连三月不断。⑤家书:家信。抵:抵当。抵万金:比喻家书之难得。⑥白头:指白发。短:短少。浑欲:简直,几乎。簪:用来束发于冠的饰具。不胜簪:意思是因头发短少,连簪子都无法插上。
【译文】
国都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时事,见繁花盛开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更觉增加离恨。战争的烽火已接连三个月了,家里音讯难得,一封家信值得万两黄金。心绪焦虑白发越搔越短,几乎无法插住簪子。
【赏析】
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三月杜甫在长安伤春感时而作。当时长安被安史乱军焚掠一空。“山河在,明无亲物矣;草木深,明无人迹矣。”满目春光,却一片荒凉,诗人感时而虑烽火,伤别而盼家书,白发依稀中含有不尽国愁家恨。此诗前两句,写春望之景,睹物伤怀,妙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三、四句,写春望之情,遭乱思家。五六两句,言战乱之久,思家之切,“家书抵万金”,极写对家人之刻骨思念。最后二句,自言发白更短,乃忧乱思家所致,拳拳爱国之心,跃然纸上。全诗格律精严,音韵铿锵语语沉痛,字字血泪凝成,国破家亡之深忧巨痛,特别深挚感人,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月夜
杜甫
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①。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②。
香雾云鬟湿③,清辉玉臂寒④。
何时倚虚幌⑤,双照泪痕干⑥?
【注释】
①闺中:闺中之人,指妻子。只独看:只是一个人在看月亮。②未解:不懂得。③香雾:雾本无香,乃鬟香透入夜雾,故云。④清辉:指月光。⑤虚幌:薄帷。⑥双照:月亮在一地照着两人,指自己与妻子。
【译文】
《月夜》诗意今夜鹿州的月亮格外明亮,妻子在家中只能一个人望月。可怜我那尚未懂事的幼小儿女,还不知道想念在长安的父亲。夜雾沾湿了你乌云般散发着香气的发鬟,清冷的月光照在你洁白如玉的手臂上产生寒意。什么时候才能和你同倚帷窗,让月光照干我们脸上的泪痕。
【赏析】
此诗作于至德元年(756)八月。本年五月,杜甫携家避难鄜州(今陕西富县)。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八月,杜甫闻讯只身奔赴行在,中途为叛军所执,拘于长安。诗即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这是杜甫传诵千古的名作。诗写离乱中两地相思,构想新奇,情真意切,明白如话,深婉动人,真可谓天下第一等情诗。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①,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②,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③。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④。
【注释】
①戍鼓:戍楼夜时所击禁鼓。断人行:指宵禁戒严。②“露从”句:指今日适逢白露节。③无家:杜甫巩县(今河南巩义)老家毁于安史之乱,故曰无家。④况乃:何况是。时史思明叛军复陷洛阳,又进攻河阳,故曰“未休兵”。
【译文】
戍楼响起了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这天正逢白露节,只有故乡的月色最明亮。虽有兄弟,但因战乱都已失散,已经无家打听他们的生死。寄信询问也久久不到,更何况战事一直未停。
【赏析】
这首诗写天涯忆弟之情,骨肉离散之苦,可谓字字忆弟,句句有情。首联点明时、地,已隐含忆弟之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更是千古名句。尾联二句,照应开头,将家愁国难作一收束,含蓄蕴藉,无限深情。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①?
鸿雁几时到②?江湖秋水多③!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④。
应共冤魂语⑤,投诗赠汨罗。
【注释】
①凉风:时值秋天,故云。君子:指李白。②鸿雁:代指书信。古有鸿雁传书之说。③“江湖”句:喻风波险阻。④文章:泛指诗文。命达:谓仕途通达。魑魅:山泽中精怪。此喻奸邪小人。⑤冤魂:指投江的屈原。
【译文】
萧瑟的北风在天边刮起,贬谪的李白你现在是什么心情?传书的鸿雁什么时候能到达?江湖上险恶的情况比较多。文才出众的人,命运总难显达,魑魅总喜欢人们有过错。想必你会与屈原的冤魂共语,把激愤的诗篇投进汩罗江。
【赏析】
杜甫与李白有着很深的友谊。当时李白因永王璘事件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寓居秦州,不知李白实况,因赋诗怀之。天末,犹天边。二人天各一方,故云“天末”。
别房太尉墓
杜甫
他乡复行役①,驻马别孤坟②。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③,把剑觅徐君④。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⑤。
【注释】
①复行役:将由阆州去成都。行役:在外奔走。②孤坟:指死后寂寞凄凉。③谢傅:指谢安,字安石,死赠太傅。④“把剑”句:《史记·吴太伯世家》载,春秋时吴国季札出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作者自比季札,珍视死后不忘之谊。⑤客:作者自谓。送别图
【译文】
又一次奔走他乡,我停下马来告别孤坟。坟前泪洒,土都被我哭湿了,低空中也飘浮着愁云。当初我与你对棋就像陪着谢太傅,如今却像季札把剑赠给徐君以示不忘故人。但是墓地一片寂寞,林花飘落,只有黄莺悲鸣声送过往行人。
【赏析】
房太尉,即房琯。杜甫与房琯为布衣交,友情很深。房琯忠而遭贬,杜甫深表愤慨。在这首诗中,他表达的仍是这种沉痛愤慨的感情,只是更委婉含蓄罢了。诗人以谢安比房琯,赞其才干;以季札比自己,表示不忘知己。生前死后,始终不渝,足见志同道合,非比寻常。结尾二句,以“闻”、“见”参差成韵,送别时不见送客之人,送客者唯有落花啼莺而已,死后寂寞荒凉如此,不胜凄楚惆怅之至。余韵不尽,耐人寻味。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①。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②。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③?天地一沙鸥④。
【注释】
①危樯(qiánɡ):高高的船桅杆。②大江:指长江。③飘飘:漂泊不定。④沙鸥:一种水鸟,飞于江海之上,栖息沙洲。
【译文】
微风吹动着岸边的细草,孤舟夜泊江岸,桅杆高高耸立。繁星低垂,原野辽阔,仿佛延伸到天边,大江东流,水面的月光似从江心奔涌而出。文章岂能使人博得声名,官职因衰老多病而丢失。这样飘忽不定像什么?就如同天地间盲目孤飞的沙鸥。
【赏析】
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病卒,杜甫失去依靠,遂于五月携家乘舟离成都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戎州(今四川宜宾)、渝州(今重庆)、忠州(今四川忠县)而抵云安(今四川云阳)。此即舟行途中夜泊时所作。诗人乘一叶孤舟,挈妇将雏,漂泊远游,那心情是很凄苦寂寞的。前四句写旅夜之景,意象生动,境界壮阔,气势磅礴。“垂”、“阔”、“涌”、“流”四字力透纸背,表现了诗人处于逆境中的博大胸怀和兀傲不平的感情。虽是写景,但又不是纯粹描写自然景物,作者独有的感受也隐寓其中了。后四句书怀,也写得跌宕起伏。这八句诗,句句经典,真可谓“清诗句句尽堪传”啊!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①,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③。
亲朋无一字④,老病有孤舟⑤。
戎马关山北⑥,凭轩涕泗流⑦。
【注释】
①洞庭水:即洞庭湖。②坼(chè):分裂。③乾坤:指日月。④字:指书信。⑤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且多病。有孤舟:谓水上漂泊,只有以舟为家。⑥戎马:指战争。⑦凭轩:倚楼上栏杆。涕泗:眼泪曰涕,鼻涕曰泗。
【译文】
昔日就曾听说过洞庭湖浩翰无际,今天才登上这著名的岳阳楼顶。洞庭湖把东南大地分割成吴楚两块,天地宛如日月在湖水上日夜漂浮。亲戚朋友音讯全无,自身也老迈多病仿佛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事不息,扶窗远眺不禁涕泪交流。
【赏析】
岳阳楼,唐岳州巴陵县城门西楼,濒临洞庭湖。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岁暮登楼而作此诗。这首诗意境开阔,可以从中看出诗人的胸怀。诗的前两句写到“昔闻”、“今上”,似乎是要写登临的喜悦。接下去也写了洞庭湖的壮阔。但这并非诗人的本意。第五、六句写出了到此登临的原由——借登临寄托一种心情。最后两句直写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跟前面的叙述联系起来,就不难看出诗人登岳阳楼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