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 七言乐府 高适
燕歌行①并序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②,作《燕歌行》以示适。
征戍之事,因而和焉③。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④。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⑤。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⑥。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⑦。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⑧。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⑨。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⑩。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释】
①燕歌行:乐府旧题《相和歌·平调》曲名,内容多写征戍离别相思之情。②元戎:主帅,此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硅。③和(hè):依照别人的内容、体裁或韵律写诗作答。④汉家:汉朝。唐代作家往往借汉称唐。烟尘:指战争。⑤非常:特别。赐颜色:赏识,给面子。⑥逶迤(wēiyí):连绵不断的样子。碣石:山名,在河北省昌黎县。⑦单(chán)于:匈奴首领的称号,这里泛指敌方的首领。猎火:打猎时燃起的火。⑧“胡骑”句:是说敌人的骑兵趁风雨交加的时候猛冲过来。凭陵:倚仗某种有利条件。⑨帐下:军帅的营帐之中。⑩斗兵稀:守城的战士已经不多了。“力尽”句:是指广大士兵拼死苦战,也未能解除敌人的重围。少妇:征戍战士之妻。蓟北:泛指今河北、东北边地。绝域:极远的边地。更何有:无际的荒野什么也没有。寒声:此处指刁斗声。刁斗:军用铜器,容量一斗。白天用作炊具,晚间用来打更。“死节”句:是说战士们为国捐躯,难道是为了博取个人的功勋?李将军:汉代名将李广。
【译文】
开元二十六年,有个朋友跟随主帅出塞征战回来。写了首《燕歌行》给我看,我对这次远征戍边也有感受,因而也作了一首和诗。战火的烟云发生在边境东北,将士们离家去扫荡残敌。男子汉应当在战场上纵横驰骋,何况天子格外地赐予浩荡皇恩。鸣金擂鼓,大军奔赴榆关,旌旗连绵不断行进于碣石山间。校尉的紧急军事文书传出沙漠,单于南侵的战火已烧到狼山。辽阔的连续边疆景象萧条,敌寇的攻势挟风带雨很猖狂。战士们奋勇杀敌阵亡过半,将军帐内美女犹在歌舞。深秋的大漠,遍地荒草,残阳孤城,伤亡惨重。身受皇恩的主将经常轻敌,士卒拼死力战还是难解重围。战士们驻守在边关长年辛苦,离别后亲人思念泪如雨下。少妇在城南悲痛得肝肠寸断,战士在蓟北空自回首望乡叹。战争的形势动荡不宁难预测,地域偏远荒凉无人烟。一整天唯见杀气腾腾,深夜寒风中只听见刁斗声声。战士面对着纷纷的刀光血影,只想为国捐躯不为博取个人功勋。君不见,征战沙场残酷而艰苦,难怪人们至今仍在怀念李广将军。
【赏析】
这首边塞诗,最能代表高诗慷慨激昂、豪放悲壮的风格,引得千古传诵。诗人以浓缩的笔墨,写了一次战争的全过程。全诗层次分明,战事的方位、性质以及氛围,士卒的苦战,军中苦乐不均的矛盾,都有很生动的描述,不仅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也突出了诗人的爱憎感情谴责昏庸无能的主将。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敌我对比,今昔对比,征人与思妇对比,将帅与战士对比,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诗人在用韵上也极讲究,诗中语句多用骈偶排比,构成了全诗抑扬顿挫、跌宕悠扬的艺术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