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或出处:苏轼

苏轼 后赤壁赋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①,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互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淞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撩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②,踞虎豹③,登虬龙④;攀栖鹘之危巢⑤,俯冯夷之幽宫⑥。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⑦,嘎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
①雪堂:苏轼在黄冈县城东所建的住所。
②披蒙茸:拨开丛生的灌木杂草。
③踞虎豹:蹲坐状如虎豹的山石。
④登虬龙:攀缘形似虬龙的弯曲古木。
⑤鹘(hú):鹰隼。
⑥冯夷:水神名,即河伯。
⑦玄裳缟衣:黑色下裙,白色上衣。

【译文】
这一年(即上篇所说的壬戌年)的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作者所筑堂名,在黄州赤壁之东坡)步行出发,准备回临皋亭(作者在黄州寓居之处,在长江边)。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过,树木的叶子全部脱落。人的影子映在地上,抬头望见那当头的明月。大家看到这种景色,都很快乐,不由得边行走边吟诗,互相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息道:“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肴。面对明月高悬、微风清爽的美好夜晚,怎么度过好呢?”客人说:“今天傍晚,我刚用网捕了一些鱼,宽嘴巴,细鳞片,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一样。但是从哪里能弄到酒呢?”回家后与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藏了很长时间,以满足您随时的需要。”
于是,我们就带着酒,拿了鱼,再一次划小船到赤壁之下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阵阵响声,岸边的绝壁耸立千尺。抬头而望,四周的山显得又高又大,而明亮的月亮则显得很小;江流在秋天水位低落,原来淹在水中的礁石则显露了出来。距上次游览才相隔几天,可江景山色却变得认不出来了。我便撩起衣服离开舟船,向岸上而来,攀上险而高的山岸,分开丛生的杂草,蹲在像虎豹形状的怪石上休息一会,又拉着像虬(qiú)龙一样的藤条,攀上鹘鸟(一种凶猛的鸟)做巢栖息的悬崖,俯视水神冯夷的神宫。这些都是两位客人不能随我一块玩赏的。站在高处,我划地一声仰天长啸,周围的草木为之震撼,山谷中激荡着我的回声,随之风刮了起来,水也泛起了波浪。我也不由自主地忧伤悲哀,感到肃然恐惧,而不敢再停留了。返而登上小船,划至江中,任它漂流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歇息。当时将到夜半,向四周望望,觉得一片清冷寂静。正在此时,有一只鹤从东边顺着江面横飞而来,翅膀有车轮那般大,尾部的黑羽毛就像穿着黑色的裙子,身上的白羽毛就像穿着白色的衣衫,嘎嘎地鸣叫着,掠过我们的小船向西飞走了。
不一会儿客人走了,我也回家睡觉。梦中见一道士,穿着羽衣,似飞似舞地来到临皋亭中,向我拱拱手说:“赤壁之游很快乐吧?”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予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了!昨天晚上,鸣叫着从我身边飞过去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笑,我也惊醒过来。推开门一看,却没有了他的踪影。

【评析】
此文是《前赤壁赋》的续篇,写于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时。本文主要描写了孟冬季节江岸上的活动,采用了传统赋体主客问答的形式,阐发了内心感悟的人生哲理。作者借孤独的鹤与奇异的山石,表达了自己超凡自在的心境。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