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或出处:王安石

王安石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二十二岁中进士,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曾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积极推行青苗、均输、市易、免役、农田、水利等新法,改革学校科举制度,以期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这些改革在客观上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但由于触犯了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遭到了保守派的激烈反对,于熙宁九年(1076)罢相,变法失败。晚年谪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市),不问政事。后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为荆国公,所以人们也称他“王荆公”。王安石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有很重要的地位,他是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也有独特风格,著有《王临川集》。

【原文】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①。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王安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释】
①“而卒”句:秦昭王十年(公元前297年),孟尝君在秦国被囚,他的门客中有善于狗盗者,夜入秦宫,盗得狐白裘,献给昭王宠姬,宠姬因劝昭王释放孟尝君。孟尝君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后悔,派人来追。此时,天色未明,按规定到鸡鸣后才能开关放人进出,又有一门客善于学鸡鸣,骗开关门,孟尝君得以逃回齐国。

【译文】
世人都称孟尝君善于罗致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因此都去投奔他,而他终于依靠那些人的帮助,从如虎豹一样的秦国逃了出来。
唉!孟尝君仅仅是那些鸡鸣狗盗之徒的头目罢了,哪里能够称得上善于罗致有才能的人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他凭借齐国的强大,得到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应该能够南面称王而制服秦国,哪里还用得上那些鸡鸣狗盗之徒的帮助呢?鸡鸣狗盗之徒于他的门下,这就是真正的人才不到他那里去的原因啊!

【评析】
齐国的孟尝君与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都以招揽贤士闻名于世。本文为王安石读《史记》中孟尝君传记后所作,批驳世人之定论,写得短小精悍,是一篇有名的翻案文章。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