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或出处:苏辙

苏辙 《古今家诫》叙

【原文】
老子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①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故其为之虑事也精。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于弟子也,为之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君之于臣也,为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臣之于君也,可则谏,否则去。子之于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岂有弃子者哉!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诗》②曰:“泂酌彼行潦③,挹彼注兹④,可以⑤。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夫虽行潦之陋⑥,而无所弃,犹父母之无弃子也。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也。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

【注释】
①“老子”句:引文出自《道德经》六十七章。
②《诗》:选自《诗·大雅·泂酌》。
③“泂酌”句:泂:古同“颍”。水名。《字汇·补水部》:“泂,与“颍”同。”这里用为水淹没之意。
④挹彼注兹:挹:《诗·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说文》:“挹,抒也。从手,邑声。”这里用为舀、酌之意。兹:唐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这里用为这里之意。
⑤:指煮饭做酒。《毛传》:“,馏也。,酒食也。”
⑥行潦之陋:行潦:本来指沟中的流水。后来用“行潦”指祭祀或进献用的酒食。

【译文】
老子说:“做到仁慈就能够勇敢,做到节俭就能够广大。”有人问:“仁慈,怎么会变勇敢?”回答说:“父母对于子女,爱之既深,所以为他们考虑的事情很多也很深。因为深爱的情感所以才能够做到精深的思虑,所以他们为了保护子女躲避灾祸就很迅速,而为子女成就利益也十分果敢,这就是仁慈能够导致勇敢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父母比其他的人贤明,这是形势必然到这步啊。”我小时候读书,看见父母告诫他们的子女,不厌其烦惟恐有说不到的地方,伤心地惟恐子女听不进去劝告。那人感叹道:“是啊,这就是父母的心啊!”老师对于弟子,给他们立了规矩传授给他们知识、本领,贤明的人引导他们,不贤明的人也不勉强他们。君主对于臣子,对他们发号施令告诫他们,对贤能的给予官职,对于不贤能的不授予官职。臣子对于君主,可以的话就谏诤,不然就离职。儿子对于父亲,用隐约的言辞劝谏,不敢太显露,这都是因为礼仪的存在约束着。父母就不这样了,儿子即使不好,哪有遗弃儿子的呢?所以他们竭尽所能教给子女,直到没有遗憾才停止。《诗经》说:“从远方酌取流水,从那里舀取注入此中。可以蒸饭煮酒食,不仅仅是君主,更像是父母子女的关系。”即使是卑陋到流水也不弃去,就像是父母不遗弃子女一样。所以父母对于子女,是人类伦理道德的极致。即使他们本身并不贤能,等到他们和自己的子女说话的时候,一定会竭尽所能的,更何况那些贤明的父母呢?

【原文】
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①,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以致其意。既又集《古今家诫》,得四十九人,以示辙,曰:“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为此。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今是书也,要将以发之欤?虽广之天下可也。自周公以来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公又将益广之,未止也。”元丰二年四月三日,眉阳苏辙叙。

【注释】
①太常少卿:太常寺的副长官,掌礼乐、郊庙、社稷等事宜。孙公景修:长沙人。成平进士,担任太常少卿。

【译文】
太常少卿,长沙人孙公景修,年幼丧父而受教于母亲,母亲贤能,能够成就他的学业。等到年纪老了之后,就感激母亲的心意而不能够忘怀,作《贤母录》以表达他的心意。以后又编辑《古今家诫》,得到四十九人,拿来给我看,并说:“古代就有辑集这种书的人,而他们的内容不完整。我对此感到遗憾,所以又作了此书。集中天下众多父母的心,用来馈赠给天下的人,希望能够带来益处。”我读了之后感叹道:“即使有凶悍的儿子在集市上狠斗,没有人能够阻止,他却听到父亲的声音就收敛罢手退去,路过集市的人没有不哭泣的。慈孝的心,所有的人都有,只是担忧没有能够启发它罢了。如今的这本书,大概将会启发吧!即使推广流传于天下也是行得通的。自从周公以来到如今,父戒四十五人,母戒四人,孙公又要将它加以发扬广大,没有停止。”元丰二年四月三日,眉阳苏辙叙。

【评析】
这是苏辙为孙景修所作的《古今家诫》所写的一篇序言,在这篇序言中,苏辙把自己对于孝、慈等人伦观念的理解表达了出来。文章紧紧围绕父母对于子女的那种至大至刚的爱,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作出一些超越他们自身能力的事情。
在论述的过程中引用《诗经》中关于孝道的说法,表现了父母那种无私的爱,同时,对孙景修编写的《古今家诫》给予了很高评价,赞扬了天下能够父慈子孝。文章有理有据,写得很感人。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