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或出处:苏辙

苏辙 上刘长安书

【原文】
辙闻之,物之所受于天者异,则其自处必高,自处既高,则必趯然有所不合于世俗①。盖猛虎处于深山,向风长鸣,则百兽震恐而不敢出。松柏生于高冈,散柯布叶而草木为之不殖②。非吾则尔拒,而尔则不吾抗也。故夫才不同则无朋③,而势远绝则失众;才高者身之累也,势异者众之弃也。昔者伯夷、叔齐已尝试之矣,与其乡人立,以其冠之不正也,舍而去之。夫以其冠之不正也,舍之而去,则天下无乃无可与共处者耶?举天下而无可与共处,则是其势岂可以久也?苟其势不可以久,则吾无乃亦将病之④,与其病而后反也,不若其素与之之为善也。伯夷、叔齐惟其往而不反,是以为天下之弃人也。以伯夷之不吾屑而弃伯夷者,是固天下之罪矣。而以吾之洁清而不屑天下,是伯夷亦有过耳。古语有之曰:“大辩若讷,大巧若拙。”何者?惧天下之以吾辩而以辩乘我,以吾巧而以巧困我。故以拙养巧,以讷养辩,此又非独善保身也,亦将以使天下之不吾忌,而其道可长久也。今夫天下之士,辙已略观之矣:于此有所不足,则于彼有所长;于此有所蔽,则于彼有所见,其势然矣。仄闻执事之风,明俊雄辩,天下无有敌者,而高亮刚果,士之进于前者,莫不振栗而自失⑤;退而仰望才业之辉光,莫不逡巡而自愧⑥。盖天下之士已大服矣,而辙愿执事有以少下之,使天下乐进于前而无恐,而辙亦得进见左右,以听议论之末。幸甚幸甚。

【注释】
①趯然:形容超然、高超出俗的样子。趯:古通“跃”。
②散柯布叶:指枝叶茂盛。
③无朋:指没有同类。
④无乃:表委婉推测语气,相当于“大概”。
⑤振栗:指颤抖。
⑥逡巡:形容迟疑不敢向前的样子。

【译文】
我听说,秉受上天的特殊恩赐的事物,他自持会比周围高洁;既因为比别人高,一定会不合乎世俗的标准。猛虎生活在深山中,对着风长啸,百兽吓得不敢出来;松柏长在高岗上,枝叶茂盛,那些低矮的草木却不能繁衍。不是和你是一类的人你就拒绝,但是你却不拒绝我。因此,才情不一样就没有同类,疏远隔绝就会脱离众人。才高累身,势高被众人抛弃。从前的伯夷、叔齐已经这样试过了,与一个乡下人站在一起,乡下人帽子戴的歪斜,他们便离开。只是因为帽子不正,就转身离开,那么天下还怎么有能和他一起相处的呢?全天下的人都不愿意和他共处,那他的势怎么会长久呢?如果这种势不长久,那么我怎能对这种势孤表示担忧呢?与其等到势孤之后再去改变,不如现在就用一颗平常心与别人相处。伯夷、叔齐最后势孤却没有改变他们自己,所以被天下人所弃。因为伯夷与众人不一样而把伯夷抛弃,是天下人的不对,但是只顾及自己的高洁而不屑与众人为伍却是伯夷的不对。古语说:“真正灵巧的人看起来很笨拙,真正善言的人看起来很木讷。”为什么呢?害怕天下人用我的辩才辩倒自己,用自己的机巧来困住自己。所以用笨拙来包容巧智,用木讷来茹涵巧辩。这并不是仅仅的独善其身,也是为了不让天下人妒忌,是长久之道。如今天下的士人,我已经大概观察了一遍:这方面有所不足,那方面就有所擅长;这方面被遮掩了,另一方面就会彰显,这是必然的。听说您明慧俊逸,词锋不可犯,天下没有能够和您抗衡的。您的高风亮节、刚毅果决,那些想接近您的士人,都会因为与您相比看到自身的缺点而颤抖;那些士人们看到您的高深的才学造诣,都会因为自我惭愧而离开您。天下的士人都很敬重您,我希望您能够礼待别人,使天下士人愿意接近您而不感到害怕,那么我也有机会拜访您,听您议论,那将是多么荣幸啊!

【评析】
刘长安,即刘敞,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世称公是先生。据《宋史》本传记载:“敞以议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永兴军治所在长安。所以这里称刘敞为刘长安。这封信写于嘉祐六年(1061),刘敞初任永兴军但是还没有赴任的时候。那个时候,苏辙应制科试,就写了这封信求见。苏辙在信中借助伯夷、叔齐的例子规劝刘敞不要过于特立独行,从而把自己推到一个孤立无友的境地。文章铺排开张,观点鲜明,说理清晰明澈,兼顾情理。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