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或出处:苏轼

苏轼 答谢民师书

【原文】
近奉违①,亟辱问讯②,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某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③。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④,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⑤,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事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辞⑥,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类也,而独悔于赋,何哉?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骚经》,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使贾谊见孔子⑦,升堂有余矣;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纷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愧悚不已。
所须惠力法雨堂字⑧,轼本不善作大字,强作终不佳,又舟中局迫难写,未能如教。然轼方过临江⑨,当往游焉。或僧有所欲记录,当为作数句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今日至峡山寺⑩,少留即去,愈远。惟万万以时自爱。不宣。

【注释】
①奉违:离别。奉:敬辞。
②亟:屡次。辱:承蒙。
③缙绅:官僚士大夫。
④一日之雅:一天的交往。
⑤倾盖如故:一见如故。倾盖:指途中相遇,两人车盖倾斜。
⑥扬雄:字子云,西汉文学家。
⑦贾谊:西汉人,少年时即精通诸家书,后被召为博士。
⑧惠力:寺名,一作慧力寺,临近谢民师的家乡。
⑨临江:治所在今江西清江。
⑩峡山寺:在今广东清远县。

【译文】
分别不久,就承蒙你多次来信问候,得知你近来生活得很好,深感欣慰。我生性刚直简慢,学问迂阔、才质低下,因此被贬谪多年,不敢再和士大夫同列。自从渡海北归以来,见到往日的亲戚朋友,我精神上恍恍惚惚,就像和他们是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何况我和你从前没有一天的来往,哪敢要求和你交往呢?承蒙你几次来看我,交谈时间虽短,却像老朋友一样,真是幸运之至,出乎意料之外,不是用言语表达得了的。
你给我看的书信以及诗、赋和各类文章,我已经反复熟读了。大体说来,作文应该像舒卷自如的云霞,自然流淌的溪水,原本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只是常常在它应当飘行的时候就飘行,常常在它不能不停下来的时候就停下来,条理自然,姿态富于变化。孔子说:“言词没有文采,就传播得不远。”又说:“言词,能够把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了。”说到言词能够把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了,就怀疑这种说法是不重视文采,这种怀疑是很不对的。要把事物的精妙之处探求出来,就像要拴住风、捉住影子那样困难,能做到在心里透彻了解事物特点的人,大概在千万个人中也遇不到一个,更何况能使之在语言和文字上都表达清楚呢!能够做到这样,才能称为言辞表达出了意思。能使言词清楚地表达出意思来,他的文采就一辈子也用不尽了。扬雄喜欢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言词来文饰浅薄简单的道理,如果直接说出来,那人人都能明白。这正是他所说的雕虫篆刻一类的文字游戏,他的《太玄》《法言》都是这类作品,可他却偏只悔恨写了赋,这是为什么呢?终身都在搞雕虫篆刻的玩艺,只是把句子的音节改变一下,便称为“经”,这可以吗?屈原作《离骚经》,那是承继《风》《雅》精神,加以变化而形成的,即使说它能和日月争夺光辉也是可以的,能因为它形式上像赋而把它称为雕虫一类的作品吗?假使贾谊和孔子同时,他的道德和才能达到“进入厅堂”的水平也是绰绰有余的,而扬雄竟然因为贾谊作过赋而鄙视他,甚至把他和司马相如列为一类。扬雄像这类见识浅陋的例子很多。这些可以和聪明人谈,很难和平庸的人说清楚,这里因为谈论文章,不过偶然提到罢了。欧阳文忠公说过:“文章如同精美的金玉,市场上自有定价,不能凭着人们的一张嘴来决定它的贵贱。”胡乱讲了这么多,哪能对你有益处呢,我感到非常惭愧恐惧!
你要我给惠力寺“法雨堂”写两个字,我本来不善于写大字,勉强写来到底不好;又因为船中地方窄小很难动笔,所以没有完成您的嘱托。但我将要经过临江,到那里后,我会去寺中游览,可能寺中僧人要我写点什么留下来,我就在寺院写几句话,来安慰你思念父母的心意。今日到了峡山寺,稍稍停留一下就离开。我们相距越来越远,希望你千万随时保重自己。不再一一尽述。

【评析】
谢民师,名举廉,新淦(今江西新干)人。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苏轼自琼州遇赦北还,十月过海至广州。时谢民师任广州推官,曾携诗文谒见苏轼,深得苏轼赞赏。苏轼离开广州后,谢民师多次函候。本文即是苏轼行至广东清远时写给谢民师的复函,以简洁朴实的文笔倾谈了个人的心绪,并阐述了对诗文创作的见解,也是一篇相当精彩的文论。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