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或出处:苏轼

苏轼 与参寥子

【原文】
某启:专人远来,辱手书,并示近诗,如获一笑之乐,数日慰喜忘味也。某到贬所半年,凡百粗遣,更不能细说,大略只似灵隐、天竺和尚退院后①,却住一个小村院子,折足铛中②,罨糙米饭便吃③,便过一生也得。其余,瘴疠病人④。北方何尝不病,是病皆死得人,何必瘴气。但苦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参寥闻此一笑,当不复忧我也。故人相知者,即以此语之,余人不足与道也。未会合间,千万为道自爱。

【注释】
①灵隐、天竺:均为杭州著名的寺院,灵隐在西湖西北灵隐山麓,天竺在城西一十里。
②折足铛:断腿的锅。
③罨(yǎn):捞。
④瘴疠:旧指南方山林水边容易致人患病的湿热之气。

【译文】
某启:你专门派人远来送信,还有你近日的诗作,好像得到开怀一笑的快乐,数日喜慰,都不知道饭菜的味道了。我来到贬谪的居所有半年了,凡事大多过得去,这里也就不细说了。就好像灵隐寺、天竺寺的僧人离开禅房,住到了一个小村落中过活,用断腿的锅煮饭,捞里面的糙米饭吃,就这样过一辈子了。其余的,就是这里病人多,都是因为湿热之气生病的。其实北方何尝没有人生病呢,得了病就会死人,并不单单是因为瘴气才让人生病。只是这里缺少医药,不过京城里的著名医生也不能保证不死人呀。你看到此处肯定会一笑抒怀,不会再为我忧虑。你是昔日与我相知的好友,我才这样写信相告,其他的人也就没有必要对他们讲述什么。我们没有机会见面,请你千万保重。

【评析】
参寥,即僧人道潜,钱塘(今杭州)人,苏轼通判杭州时结交的朋友。在苏轼南贬途中,参寥多次致函问候。至惠州后,参寥又派专人送函慰问。本文是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苏轼的复信。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