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黠鼠赋
【原文】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①。拊床而止之②,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③,嘐嘐聱聱④,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⑤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拢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⑥,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⑦,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学而识⑧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⑨: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俯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注释】
①啮:咬。
②拊:拍。
③橐:箱状的盛衣食的家具。
④嘐嘐聱聱(áo áo):象声词,形容鼠啃咬的声音。
⑤黠:狡猾。
⑥君之:做它们的主宰。
⑦假寐:闭目打盹。
⑧识:通“志”,记。
⑨蜂虿:蝎类毒虫。
【译文】
夜里坐起身,听到一只老鼠正在啃咬东西。敲敲床沿吓唬它停了下来,停了一会儿又咬起来。让童子用烛光照照,原来有一只空箱子。老鼠咬东西的声音是从那里传出来的。我说:“嘻,这老鼠被封闭在里面跑不出来了。”打开箱子一看,里面静静的什么也没有,举烛找找,发现里面有只死老鼠。童子惊奇地说:“刚才还在咬东西,怎么突然死了?刚才的是什么声音,难道有鬼吗?”翻过箱子把死鼠拎了出来,老鼠落地面就跑。即使行动再敏捷的人,对老鼠的突然逃跑也措手不及。
我叹息说:“奇怪呀!这是老鼠狡猾的地方。被封闭在箱子里时,箱子结实咬不开窟窿,所以老鼠不是为的真咬箱子,而是要用咬声招来人;不是真的死了,而是借假死脱身。我听说有生命以来,没有比人聪明的了。人能驯服龙,擒住蛟,用龟占卜,猎取麒麟。役使万物而主宰它们的人,却被一只老鼠骗了。中了老鼠的计,狡猾的老鼠看来像处女一样安稳,却像脱手的兔子一样逃掉了。这怎么还能算是聪明的呢?
我一边坐着闭目打盹,一边私自想其中的原因。仿佛有人告诉我说:“你只不过多读了点书,记住些知识,离道还远着呢。你自己的精神不集中,因而受到外物的干扰,所以才会被一只老鼠的啃咬声弄得坐立不安。人有时砸碎了价值千金的璧玉倒不动声色,却不能做到不在摔破锅时大声惊叫;人有时能与猛虎搏斗,却不能做到不在蜂虿面前吓变了脸色:这就是不专一带来的危害。这些话是从你嘴里讲出来的,如今你忘了吗?”我低下头暗自发笑,后又抬起头来有所醒悟。于是让童子拿笔来,记下自己的这篇作品。
【评析】
人是最有智慧的,而智慧的发挥有待于意志的专一。当人的精神高度集中,心无旁鹜的时候,就能够降龙伏虎,主宰万物,无所畏惧;当人的精神松懈涣散,疏忽大意的时候,就会变得神经脆弱,怯懦无能,闻锅破而失声惊呼,见蜂蝎而容颜变色,堂堂万物之灵甚至对付不了一个小小的老鼠。可见目标明确,用心专一,态度严谨,工作认真,是人类征服自然,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事无大小,莫不如此。这就是作者从一个捉老鼠的小故事中,引申出来的生活真理。文章前半部分描写老鼠装咬装死,趁机逃脱,形象狡猾诡诈;写人的漫不经心,乍喜乍惊,受骗上当,情节曲折生动;笔墨简练幽默,表现出状物写事的高超技巧。后半部分抒发感慨,因事论理,先提出问题,再加以辨析,步步深入,以小见大,寓庄于谐,发人深思。从“坐而假寐,私念其故”到“余俯而笑,仰而觉”,作者在睡意朦胧中自我对话,在心灵搏动中自我反省,最后疑团顿开,恍然大悟,这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尤其别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