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或出处:李白

古近体诗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题解】
天宝末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走向南方避难,先到达了宣城(今属安徽),后又隐居到庐山。当时永王李嶙奉玄宗之命,担任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占据了江淮地区,途中经过庐山时召李白入幕。李白感到自己一展身手的时机终于来了,意气飞扬,经常为永王出谋划策,这首诗就是写于李白在永王军中时。

【原文】
月化五白龙①,翻飞凌九天②。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③。虏箭雨宫阙④,皇舆成播迁⑤。英王⑥受庙略⑦,秉钺⑧清南边。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霜台⑨降群彦⑩,水国奉戎旃。绣服开宴语,天人借楼船。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卷身编蓬下,冥机四十年。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注释】
①“月化”句:《十六国春秋》记载,后燕慕容熙建始元年,太史丞梁延年梦到月亮变成了五条白龙。在梦中,他解释说,月亮是臣子的象征,而飞龙是帝王的象征。月亮变成龙,预示着要有臣子来做皇帝。在此,李白是用这个典故比喻安史之乱。②“翻飞”句:指安禄山叛军的qì焰十分嚣张(版权 所有 e w eny a n . co m 易文 言 网),来势汹汹。九天,是上天的最高处。③“胡沙”二句:指安禄山从范阳起兵,一发而不可挡,叛军很快就占领了洛阳。④“虏箭”句:胡虏的箭像雨点一般射向了宫阙。⑤皇舆:皇帝坐的车子,这里代指唐玄宗。播迁,是指流亡。⑥英王:英明之王,这里是指永王李嶙。⑦庙略:指朝廷的策划。⑧秉钺:比喻执掌军事大权。⑨霜台:指御史台,这里借用赞美永王的幕府。⑩群彦:即群贤。戎旃:军旗。奉戎旃,指参加军队。绣服:古代的御史都身穿绣衣,这里指诸侍御。天人:指永王李嶙。古人常将王室贵族称为“天人”。这句是赞美永王招集贤士聚会。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所筑之台,台上尽黄金,用来招纳四方贤士。“遥谒”句:形容在永王幕府中过得很逍遥痛快,如同是见了紫霞中的仙人。卷身:屈身。编蓬:喻指平民的居所。草间人:隐居草泽中的人。“浮云”句:形容剑之锋利。决,决开。幽燕:指安禄山的根据地。清幽燕,即是平定安史叛乱。金匮:周初姜太公的兵书名称。旄头:胡人。旄头灭,是指平定安史之乱。鲁连:即鲁仲连,战国时鲁仲连曾为赵国退秦军,事后不愿受赵国的封赏,引身而退。这里是说诗人要效法鲁仲连的功成身退。

【译文】
据说梦见月亮变化成飞龙,直飞于九天之上,天下就会有祸乱发生。现今世界也是如此,安禄山叛军起兵于范阳,气焰嚣张,来势汹汹,很快就长驱直入,攻占了长安。胡人的箭像雨点一般繁密地射向了天子所居的宫阙,天子只好仓皇地起驾出逃,奔向了四川。在国事危难之际,英明的永王奉天子之命,执掌了军中大权,要肃清这些胡人的叛乱。大军纷出,只见军旗到处高扬招展,如同海水卷起的白雪一样的浪花一般,武器林立,如同江上的烟雾一般。永王一人统率着这百万大军,只见他气度恢弘,指挥若定,进退张弛自如。四周的贤人名士也纷纷慕名而来,加入到永王军中。群贤聚集,永王在黄金台上大摆宴席,招待群士。我们身处其中,十分欣喜欢悦,如同得见紫霞中的仙人。想我屈身久居于编蓬之下,长达四十余年,虽然身为布衣,但是一直都在韬光养晦,关心着国事。你们可曾知道,我这个草间之人,腰间佩戴着龙泉宝剑?而那些安史叛军就如同浮云一样,被我的宝剑一下子决开消散,我发誓要参加到这场战争之中,将那些叛军一下子平定肃清。我希望和在座的诸公,一同谈论那金匮篇,然后齐心协力,不惜自己区区一身,为国尽力,报答朝廷的恩遇。将那安史叛军一举攻灭,然后像鲁仲连一样,功成身退,隐居而去。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