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或出处:李白

古近体诗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①

【题解】
这首诗写于开元十四年(726),是当时李白在扬州卧病时所写的咏怀诗。诗人在诗中慨叹光阴易逝、功业未成,同时抒发了在病中对赵蕤的思念,十分真挚感人。

【原文】
吴会②一浮云,飘如远行客③。功业莫从就④,岁光屡奔迫⑤。良图⑥俄⑦弃捐⑧,衰疾乃绵剧⑨。古琴藏虚匣⑩,长剑挂空壁。楚怀奏钟仪,越吟比庄舄。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析。

【注释】
①淮南:在今江苏扬州一带,唐代时淮南道的治所正位于扬州境内。赵蕤是唐梓州盐亭(今四川盐亭)人,著有《长短经》,据记载,李白曾一度从学于赵蕤,历时一年多。征君,古时候用来称那些被朝廷征召过而不愿受职的贤士哲人。②吴会:即吴郡和会稽郡。这里是泛指吴地。当时李白所在的扬州在古时属于吴国。③远行客:指李白自己。④从就:即成就。⑤岁光:即光阴。奔迫,是指匆匆飞逝。⑥良图:指宏伟远大的政治抱负。⑦俄:顷刻。⑧弃捐:抛弃,这里是说落空,成空。⑨衰疾:年岁衰老以及疾病缠身。乃,于是。绵剧,连绵地加剧。⑩虚:白白地,徒然。藏虚匣,即“虚藏匣”。楚怀奏钟仪:据《左传》记载,楚国人钟仪做了晋国的俘虏以后,仍然还戴着楚国的帽子。有一次,晋国的国君让他弹琴,他便弹奏了楚国的乐曲,用来表达对故国的怀念之情。越吟比庄舄:《史记》载,越国人庄舄在楚园担任官职,后来他生了重病,楚王便问左右:“庄舄原是越国人,不知他现在是否还想念越国?”左右便回答道:“人在病中往往会更加思念故国。他如果思念越国,必然会讲越语,反之,就会讲楚语。”楚王便派人去探听,而庄舄所讲的果然就是越语。这里诗人用钟仪、庄舄的故事,来表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国门:即城门。这里是用来借指蜀地。乡路:通向故乡的道路。相如台:指西汉名赋家司马相如的琴台。子云宅:即指西汉另一词赋家扬雄(字子云)的住宅。相如台和子云宅的故址均在今四川成都市。这两句是用怀念相如台、子云宅来表示自己对身处蜀中的赵蕤的思念。旅情:是指旅人的心情。结缉,即结合,会合。这句是说病中思念友人,希望能够和赵蕤相会。方:正。寂历,凋零稀疏的样子。故人:指赵蕤。适,从,在一起。这两句是说,老朋友不能相见,梦中能和谁在一起呢?离析:即分离,这里是指离别之情。

【译文】
吴地上空那飘来飘去的浮云啊,就像我这个远在他乡的羁旅之客。可叹我功业未成,时光就已经匆匆而逝了。昔日宏伟远大的抱负都白白地化成了泡影,而我已经成了衰老病残之身了。古琴被藏在了匣中,宝剑徒自挂在光光的墙壁上。而我这个身在他乡之人,就像钟仪、庄舄那样深切地怀念着故乡。而蜀地却远在天外,回乡的道路也被层层的远山阻断。我朝朝暮暮都在怀念着蜀地的风情人物,那相如台、子云宅都让我魂牵梦绕。我这旅人的思乡之情正在郁积,秋日的萧瑟之气也正在蔓延,满眼一派凋零景象。秋风从松树间刮过,带来清冷之气,白露生满了秋草。而昔日的老朋友却无法相见,我在梦中能和谁在一起呢?我托那西去的鸿雁将我的书信带去,以此来宽慰你我的离别之情。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