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选 江畔独步寻花①七绝句
其五
【原文】
黄师塔②前江水东,春光懒困③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④,可⑤爱深红爱浅红?
【注释】
①独步寻花:独自一人边散步,边赏花。
②黄师塔:一个黄姓僧人的灵塔。
③懒困:疲惫至极。
④无主:没有对象。
⑤可:究竟,到底。
【译文】
黄师塔前的江水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去,美丽的春光让人感觉十分疲惫,真想靠着春风入眠啊!江边有一簇已经盛开却无人欣赏的桃花,我到底是喜欢深红色的花朵呢,还是喜欢浅红色的花朵?
【赏析】
本诗是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中的第五首,作于上元二年(761),虽题为“寻花”,实为诗人消愁解闷之作,故诗内蕴涵着“悲”的情思。当时,诗人已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比较安定。然而,诗人此时年逾半百,垂垂老矣,一生的胸怀抱负只好付诸流水。感慨之情,难免渗透于诗歌的字里行间。诗人开篇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耸入云霄的黄师塔,巍然屹立在明媚的春光中;黄师塔前的江水,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去。“塔”是静的,“水”是动的,这一静一动之景,相互映衬,给人以壮美之感。而“僧亡塔在”的弦外之音,又使人在崇敬之余,顿感悲怆。当时,诗人在寻春,明媚的春光、和煦的春风,使他不禁有些困倦,于是,且倚微风,以寄雅怀。“倚”字用得甚为精当,巧妙地将诗人自己融入了美好的春光之中,达到了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高妙境界。接着,诗人将目光集中在了春天最显著的代表——桃花身上,诗人看到的是盛开在江边的一簇无人欣赏的桃花。在诗人的笔下,这一簇桃花虽然美丽,但可惜无人欣赏,它唯有与寂寞相伴了。倘若不是诗人偶然寻花至此,又有何人来欣赏它的美丽呢?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淡淡的哀愁。这与组诗的总调是相合的。不过,诗中也萦绕着一丝喜悦的气氛。“可爱深红爱浅红”一句,连用两个“爱”字、两个“红”字,将诗人对江畔桃花的欣赏、赞美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六
【原文】
黄四娘家花满蹊①,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①黄四娘: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边居住时的邻居。“娘”或“娘子”是唐代对妇女的尊称。蹊;小路。
【译文】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压得花枝都弯下了腰。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婉转动人。
【赏析】
本诗是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中的第六首,写于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诗歌主要描写了诗人在黄四娘家赏花时所看到的情景,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诗歌首句以人名入诗,既交代了赏花的地点,又给全诗增添了一股淡淡的乡村生活的情趣。“花满蹊”已经写出了春花之多,第二句又用具体的数量“千朵万朵”来加以说明。“压枝低”形象地说明春花繁多,都压弯了枝条,于是生机盎然的春色就展示在读者眼前。“压”、“低”二字把花朵竞相开放、重重叠压的情景准确、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这两句诗通过对春花的描写,展示出春天花团锦簇的美好景象。后两句描写对象由春花转为“戏蝶”和“娇莺”。前一句通过描写翩翩起舞的蝴蝶恋花,始终不肯离去,隐隐揭示出春花散发出的芳香非常诱人。诗人并未因这景象赏心悦目而驻足,转而又被黄莺那动听的歌声吸引过去。“自在”既是对黄莺无拘无束歌唱的描绘,同时又反映出诗人此刻轻松愉悦的心情。这两句诗对景物的刻画十分细微,“戏蝶时时舞”与“娇莺恰恰啼”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的春景图。
整首诗歌在景物描写上细致入微,画面色彩鲜艳,语言对仗工整,韵味十足,是盛唐绝句中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