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选 垂老别
【原文】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①?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②。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③,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④!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⑤。势异邺城下⑥,纵死时犹宽⑦。人生有离合,岂择盛衰端⑧?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⑨。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⑩。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注释】
①焉用:哪里用。完:即全,指活命。这句是说子孙都阵亡了,自己一个人活着还有什么用。
②辛酸:伤心。
③介胄:甲胄,指军服。长揖,《汉书·周亚夫传》中有“介胄之士不拜”之说,这里是用来表现老者的傲岸之气。
④孰知:熟知、深知。这里是说明明知道这一别便是死别。卧路:是写老妻对丈夫要前往从军的阻拦。劝加餐,老妻对丈夫的叮咛之语。
⑤土门:土门口,是太行八陉的第五陉。杏园:镇名,位于河南省汲县,附近有渡口名为杏园渡。土门和杏园都是当时驻守河北的要地。
⑥势异:是说现在的情况和以前围攻邺城时不一样。
⑦这句是说即使要死,也还会有比较长的时间。
⑧有离合:有离散,这里是偏义复词,只指“离”。盛:壮年。衰:老年。盛衰:在此也是偏义复词,只指“衰”。
⑨迟回:即徘徊不进貌。少壮日:指年青时代的太平日子。
⑩丹:红。因为流血过多,所以川原都被染红了。
盘桓:徘徊、逗留,形容留恋不进的样子。
【译文】
四野的硝烟真让人一刻不得安宁,已是风烛残年却栖身无所。子孙们都在战场上阵亡了,兵荒马乱我又何须苟全老命。现在,战火逼近,官府要我上前线,我扔掉拐杖走出门去,一起应征的人都为我辛酸流泪。值得庆幸的是牙齿完好,胃口不减,悲伤的是骨瘦如柴,枯槁不堪。我既然披戴盔甲从戎征战,也只好拱手行礼辞别长官。
老伴听说我要从军出征,哭倒在路上,寒冬腊月仍是裤薄衣单。明知道我们就要生离死别,贫贱夫妻怎能不担心她的饥寒。今天离去后就永不能重返家园,犹听她再三劝我努力加餐饭。土门关深沟高垒防守严密,杏园镇天险足恃,亦难以攻下。如今的形势已不同于当年的邺城之战,纵是死路一条时间也有很大宽限。人生在世都有悲欢离合,哪管你饥寒交迫衰老病残。想当年风华正茂国泰民安,忍不住徘徊踟蹰长吁短叹。
普天之下到处都在打仗,战争的烽火已弥漫到了山冈峰峦。尸骸堆积如山,草木都变腥膻了,血流遍地,河流平原都被染红了。战火滚滚,到哪里去寻觅人间乐园?保家卫国,又岂敢犹豫彷徨?我毅然抛弃茅舍奔赴前线,只是和老妻分别真叫人肝肠寸断!
【赏析】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是杜甫有名的组诗“三别”中的一首。唐军在邺城兵败之后,为补充兵员,便在洛阳一带到处征丁,就连老翁老妇也不能幸免。杜甫看到这种情景,内心感慨万千,就以暮年从军的老翁的口吻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开篇就把老翁放在“四郊未宁静”的动乱氛围中,让他说出“垂老不得安”的悲惨遭遇。语势低沉,给人沉郁悲凉之感。老翁慨叹说,他的子孙都在战争中阵亡了,他这个垂暮老人又何必苟活呢!言语中包含着深重的悲切之情。如今战火逼近,官府又征召他到前线去。上前线就上前线吧,有什么好畏惧的呢?于是,老翁扔掉拐杖,颤巍巍地走出家门。“投杖出门去”,笔锋一振,将一位深明大义的老翁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老翁知道叛军作乱,战火纷飞,于是决心以老迈之躯保家卫国,遂把拐杖一扔,义无反顾地走出家门。但他毕竟年老力衰了,一起应征的人看到这番情景,不能不为他感到辛酸。“同行为辛酸”,笔势跌落,从侧面烘托出老翁悲惨凄苦的命运。
接下来的描写更是扣人心弦。老翁暮年从军,生还的希望非常渺小,他不愿老妻伤心,就想不辞而别。谁知刚走了几步,就听到了老妻悲恸欲绝的哭喊声。他回头一看,只见老妻哭倒在大路旁,衣衫褴褛,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老妻的哭喊使老翁的心一下子紧缩起来,他明知道这次分离后恐难有再见之日,怎能不担心老妻今后的生活呢?他走上前去扶起老妻,为她的孤寒无依而吞声饮泣。老妻看着老翁泪流满面,她也知老伴这一去恐怕再也回不来了,但还是一再叮嘱他说:“你到了前方,一定要保重身体,多吃饭啊!”这一细节描写,将老翁和老妻情深意重、难舍难分的情状刻画得入木三分。
“土门壁甚坚”等六句,是老翁的自慰之语。老翁是坚强的,他决定尽快从眼前凄惨的氛围中挣脱出来,于是劝慰老妻说:“我此番前去守卫河阳,其实也没那么凶险。土门的防线还是很坚固的,叛军要想过黄河上杏园这个渡口,也没那么容易。这次的情况不同于邺城之战,就算我最后会战死,现在也还早着呢!人生在世,悲欢离合总是免不了的,哪管你是年轻还是年老?所以你就不要这么伤心了。”这些故作通达的宽慰之语,虽带有强自振作的意味,不能完全掩饰老翁内心的担忧和悲伤,但也道出了老翁对老妻的一片真情,多少能使老妻感到一点安慰。“忆昔”一语,笔锋一转,将老翁的思绪拉回到从前。眼看就要和老妻分手了,老翁不禁又回想起年轻时度过的那些太平快乐的日子,内心不免感慨万千。他的情思在这里稍作顿挫,为下文再掀波澜作好铺垫。
“万国尽征戍”等六句,又将笔锋转向现实。老翁面对天下大乱、战火纷飞的局势,发出了悲愤而又慷慨的呼声:“老天啊,您睁开眼看看吧!如今天下战火不断,硝烟已经弥漫到了山冈峰峦;草木丛中散发着积尸的恶臭,百姓的鲜血染红了河流山川。普天之下,哪里还有什么乐土呢?我怎敢只想到自己,还在这里徘徊犹豫?”这一小节包含着两层意思。一、这是当时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真实写照。老翁沉痛地劝慰老妻:“如今到处兵荒马乱,人人都在吃苦受难,流血流泪,灾难并不是只降临在我们两人头上!”言外之意,就是要老妻想开一些。二、面对凶残的敌人,老翁觉得不能再徘徊犹豫了,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走上前线奋力拼杀一场。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诗人将一位正直豁达而又富有爱国心的老翁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诗情发展的整体脉络来看,接下来,夫妻俩难舍难分的局面就要结束了。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等到老翁狠下心来,真要和老妻诀别的时候,他突然觉得肝肠寸断,痛苦不堪。这一次的分离,不是寻常的离别,而是生离死别!老翁就要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家乡了,可能永远没有返回之日;也将离开相伴了大半辈子的老妻了,可能永无再见之日。此情此景,他怎能承受得了呢?感情的闸门在瞬间打开了,泪水像潮水一般涌上心头。这一结尾,情思大跌,却蕴涵着丰富的意味:从军的老翁前途如何?孤苦无依的老妻今后该如何生活?变幻莫测的战局是否会像老翁预想的那样?老翁和老妻还能再相聚吗?……诗人将这一切疑问都留给读者自己去思索,去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