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或出处:杜甫

杜甫诗选 哀江头


【原文】
少陵野老吞声哭②,春日潜行曲江曲③。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④,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⑤,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⑥,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⑦?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⑧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⑨!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⑩。

【注释】
①哀江头:杜甫自创乐府新题。江:曲江。
②少陵野老:杜甫自称。少陵本是汉宣帝许后的陵墓,杜甫曾在其附近住过,故自谓。
③潜行:偷偷地行走。曲江曲:曲江偏僻的角落。
④“忆昔”两句:意思是回忆乱前唐玄宗的仪仗来到芙蓉苑,苑里万物为之增添了光彩。霓族:彩虹霓一样的旗帜。南苑:在曲江东南。
⑤昭阳殿:汉宫殿名,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居所。唐人多用赵飞燕比杨贵妃。
⑥辇:皇帝乘的车子。才人:内宫的女官。
⑦明眸皓齿:形容美丽的容貌,这是指杨贵妃。今何在:是说杨贵妃已死在马嵬坡,想回长安也不可能。
⑧“清渭”两句:意思是清水东流,而剑阁在遥远的西南,前往四川的玄宗与长留在马嵬的贵妃,生离死别后音信渺茫。清渭东流:指贵妃死葬马嵬坡,马嵬坡在渭水边。剑阁深:指玄宗入蜀。
⑨岂终极:岂有穷尽之时。
⑩“欲往”句:意思是要往城南走,禁不住回头望城北。是盼望唐军北来收复京师。当时唐肃宗在长安西北的灵武。

【译文】
少陵野老忍不住低声哭泣,春日偷偷走在曲江弯曲处。江两岸宫殿朱门紧锁,细柳新蒲是为谁吐绿?回忆当年天子游猎到南苑,苑中的万物增添多少颜色。昭阳殿里受宠的第一美人,和君王同车,侍候在君王身侧。车前有俊美宫女手拿弓箭,雪白骏马装配着金制的马嚼口和马络头。翻身向高空一箭仰射云中,弓弦响两只飞鸟应声下坠。明眸浩齿的美人现在何处?已变成血污满身的游魂回归不得。渭水东流剑阁西去相隔远,死者生者永隔绝。人生有情怎能抑制满腔热泪,江水江花依然如故。到黄昏胡骑乱窜满城尘土,我本来想去城南却走向城北。

【赏析】
此诗是至德二年(757)春,杜甫受困于沦陷的长安时所作。当时,杜甫来到曲江池边,想起此地昔日的繁华,内心十分痛苦。他触景伤怀,于是写下了这首《哀江头》。这首诗是诗人面对国破家亡的感喟之作,是李唐王朝从盛世走向衰微的挽歌。
全诗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主要写的是长安沦陷后的曲江景象。首联第一句有如下几层意思:一说行人少,二说行人哭,三说行人哭又不敢大放悲声,只能吞声而哭。第二句既交代了时间、地点,又写出了诗人的姿态:在春日不敢公然游览胜地,而是要“潜行”。一个“锁”字更是将过去的繁华之景与当今的萧条作了对比,十分鲜明,看似信手拈来,却极具匠心。而“为谁绿”三字将话锋陡然一转,以乐景反衬哀恸,更加突出了环境的凄凉。
“忆昔霓旌下南苑”至“一箭正坠双飞翼”是第二部分,这里用“忆昔”二字一转,开始回忆安史之乱以前春到曲江的繁华景象。“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是总写。“南苑”即曲江之南的芙蓉苑。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自大明宫筑复道夹城,直达曲江芙蓉苑,玄宗和后妃公主经常前去游赏。“昭阳殿里第一人”等六句是对玄宗与杨贵妃游苑情景的具体描写。“昭阳殿”是汉成帝时的宫殿,这里代指玄宗的后宫。“第一人”指的是最受玄宗宠爱的杨贵妃。“同辇随君”用班婕妤的典故,写唐明皇宠爱杨贵妃。当年汉成帝未能做成的事,唐明皇却做到了;班婕妤不屑于做的事,杨贵妃却自鸣得意地做了。言下之意,暗讽唐玄宗不是“贤君”,而是“末主”。
接着,诗人又通过“才人”来写杨贵妃。“才人”是宫中的女官,她们一身戎装,骑着白马,翻身仰射高空比翼双飞的鸟儿,博得了杨贵妃嫣然一笑。联想到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不难看出这“一笑”之中蕴涵的讽刺之意。
“明眸皓齿今何在”等八句是第三部分,写诗人在曲江边所生发的感慨。“明眸皓齿今何在”至“去住彼此无消息”是感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剧结局。“血污游魂”写的是杨贵妃遭变横死一事。遥想当日芙蓉苑里同射比翼鸟,今日却在马嵬坡前生离死别,诗人以此将李、杨二人昔日淫乐无度与今朝大祸临头的残酷现实对比,使人读来惊心动魄。
“人生有情泪沾臆”至“欲往城南望城北”总结全篇,直承上两句而来,是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人生”两句是说,人是有感情的,诗人触景伤怀,难掩泪水;大自然却是无情的,江水自流,江花自开,亘古如此。以无情反衬有情,却更显出情深。“黄昏”句写叛军横行,扬起了满天灰尘,将高压恐怖的气氛推向顶点,与开头的“吞声哭”、“潜行”遥相呼应。这句从字面上看,是说诗人于慌乱中想回到城南的住所,却认错了方向,走向了城北,足见其心烦意乱,竟辨不清方向;实际上却是说,诗人明知家住城南,却驻足眺望城北,翘首盼望肃宗的灵武之师。这样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巨大哀恸以及无可奈何的心情。
全诗感情深沉复杂,又以乐景写哀情,加上今昔对照,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哀恸。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