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或出处:杜甫

杜甫诗选 述怀


【原文】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①。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②。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③。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④。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⑤。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⑥。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⑦?比闻同罹祸⑧,杀戮到鸡狗。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⑨?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⑩。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嵚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后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

【注释】
①隔绝久,至德元年(756)六月,安禄山攻破潼关,长安沦陷,杜甫在流亡中被俘,和家人离散,到此时相聚时已经将近一年,所以说“隔绝久”。隔绝,因为阻隔而音信断绝。
②草木长,杜甫逃离长安时是在四月,那时候草木茂盛,较容易逃脱。得,得以,能够。西走,向西而行,由长安奔往凤翔需要向西走。
③这两句话记叙事实,透露出了逃奔途中奔走流离的苦状:穿着自制的麻鞋来拜见天子,衣袖由于破了洞而露出了胳膊,极言其到达凤翔时的窘状。
④这两句话表现出了杜甫的谦逊,他历尽险阻苦难,终于到达凤翔,但他丝毫不以功臣、节士自居。愍:指怜悯,可怜,同情。亲故:亲人故友。
⑤受拾遗:至德二年(757)五月十六日,唐肃宗任命杜甫为左拾遗。拾遗:唐代官制中有左右拾遗,虽然官职很小(只是一个八品的小官),但是也属于谏官之列,可以常伴于皇帝左右,并能对皇帝进谏,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流离主恩厚,因为是在流离之中,越发觉得主恩隆厚,故忍不住涕泪交加而受官。
⑥柴门:用树枝和木材所做成的门,用来说明其贫困,这里代指杜甫的家。得去:可以去,能去。因其之前陷于安史叛军中,今日得以逃归,所以说“得去”,可是国难当前,自己又是刚刚授官上任,所以不忍心马上开口要求回家。
⑦这两句是说,既然自己无法分身回家,那就只好寄书告知了,可是寄书又没有得到回信,所以不免想象揣测起来。三川:县名,在鄜州,是当时杜甫家人的居住处。
⑧比闻:即近闻,近来听说。罹祸:即遭难,遇难。
⑨户牖:门窗,这两句是说叛军这样的滥杀横行,不知道家中的破茅屋里还有没有人得以幸存。
⑩这两句想得更深入也更可怕,是说死人很多,尸骨狼藉,希望自己能够收到妻子的骨头。摧颓:毁坏。
这两句是说在这样的年景里,能够有几个人活着?希望全家团聚岂非是做梦?
嵚岑:形容山的高峻貌。猛虎:用来比喻贼寇的残暴。郁结:是指心上的疙瘩。回我首,是说自己不住地回头叹气。
这两句是说由现在的寄书,想到了去年的寄书,而家中的回信却一直没有收到,恐怕妻子儿女皆尽亡命,自己将要成为一个孤独的人。
这两句是写自己盼望着收到信又怕收到信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在盼望着收到家中的来信,另一方面又害怕收到来信,万一所收到的消息是噩耗,那么仅存的希望就会全部破灭,希望就会变成绝望,所以心情十分矛盾,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心中只是一片空虚,寸心无处寄托。
汉运:指唐运。唐人多以汉来比拟唐。初中兴:虽然这时候长安和洛阳都还没有被收复,但已经出现了转机,所以说“初中兴”。
耽酒:喜酒,嗜酒。

【译文】
去年叛军攻破潼关,我和妻子隔离的时间很久。今年夏天草木丛生,我才逃离敌巢向西奔走。穿着麻鞋去拜见天子,破旧的衣袖却露出了双肘。朝廷都愍怀我的生还,亲友们也可怜我这丑老头。我含着泪水拜授左拾遗,流离的人真感谢皇上的恩厚。虽然我的家门可以回去,我却不好立即开口。寄出书信到三川探问,不知道家里的人还在否?听说长安一带遭受了祸灾,那里杀得鸡犬都不留。山中的茅屋早已破漏,如今有谁依靠寂寞的窗口。苍松的树根毁断在地上,山地寒冷,尸骨还没有腐朽。如今有多少人能保全性命?全家哪能团聚一起叙旧?高山变为猛虎作恶的场所,忧心集结,使我叹气摇首。自从寄出一封书信后,至今已有十月之久。现在反而害怕有消息传来,除了这,我心里什么也没有!大唐的国运开始中兴,老来比平时更爱喝酒。沉思到欢乐会聚的时刻,恐怕我要变成孤穷的老叟。

【赏析】
至德二年(757)五月,杜甫从长安逃脱,投奔肃宗到凤翔,而后被任命为左拾遗,这首诗就是他就任后不久所作的。当时诗人惊魂稍定,因思及家人妻子的下落而作了这首诗。诗中抒发了自己深切的思念和担忧,同时也表现出杜甫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国家和人民。诗人在诗作中,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运用丰富的想象,生动具体地描绘出了心中的担忧和惊恐,以及对家人的思念和担忧,娓娓而来,感人至深。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