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或出处:杜甫

杜甫诗选 登岳阳楼


【原文】
昔闻洞庭水①,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②,乾坤③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④,老病有孤舟⑤。
戎马⑥关山北,凭轩涕泗流⑦。

【注释】
①洞庭水:即洞庭湖。
②坼:分裂。
③乾坤:指日月。
④字:指书信。
⑤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且多病。有孤舟:谓水上漂泊,只有以舟为家。
⑥戎马:指战争。
⑦凭轩:倚楼上栏杆。涕泗:眼泪曰涕,鼻涕曰泗。

【译文】
过去就曾听说过洞庭湖之美名,现在我终于登上了岳阳楼。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竟像是整体漂在湖面上一般。亲朋好友这时没有任何音信,只有年老多病的我还乘舟四处漂泊。望着万里关山,天下依旧征战不息,我倚着栏杆,北望长安,不禁泪如雨下。

【赏析】
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从夔州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了向往已久的岳阳楼。望着眼前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写下了这首意蕴丰富的名篇。
首联围绕“昔”、“今”二字展开,气势宏伟。杜甫少时就决心游遍名山大川,曾先后游历过吴、越、齐、赵等地。对天下名楼岳阳楼,诗人更是钦慕已久。怎奈天下动荡不安,自己漂泊不定,时至今日,才得偿所愿。所以诗人通过“昔”与“今”的强烈对比,既抒发了自己初登岳阳楼的喜悦心情,又隐隐表达了壮志难酬之意。
颔联描绘了洞庭湖浩瀚、壮观的景象。广阔的洞庭湖把吴、楚两地分开,日月星辰在湖面上飘浮。仅仅几个字就逼真地刻画出了洞庭湖浩瀚无边的水势。
颈联写出了诗人窘迫的生活状况: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伴,四处漂泊,隐隐有怀才不遇之感叹。
尾联写出国家动荡的局势,表达了报国无门的哀怨之情。杜甫虽然一生都未能实现报国夙愿,却从未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因此,他得知,关山以北依然战事频繁、兵荒马乱,不由得一阵伤感,热泪纵横。最后两句诗人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情调悲壮,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