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或出处:白居易

白居易诗选 勤政楼①西老柳


【原文】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②。
开元一枝柳,长庆③一年春。

【注释】
①勤政楼:在兴庆宫南,全称“勤政务本之楼”。
②立马人:指作者自己。
③长庆:唐穆宗年号。

【译文】
这棵柳树虽然已经老朽,但在西风中依然摆弄着枝条。我停下马凝视着它,不禁黯然神伤。老柳树,你是开元年间栽植的,到长庆二年,已阅尽了人世间的百年沧桑!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且由两组对仗句组成,仿佛是五言律诗的颔、颈两联。全诗以柳喻人,借景抒情。首句以“半朽”形容柳树,次句以“多情”形容人,结尾两句以“开元”和“长庆二年”表明时间跨度。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临风立马图,言简意丰,意境苍茫。
勤政楼西侧的那株柳树,栽种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至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树龄已有百年,当时自居易也已五十一岁。以垂暮之年对半朽之树,怎能不感慨万千?相传东晋大将桓温北伐途中,看到昔日自己亲手种的柳树皆已十围,曾感慨地说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可见对树伤情,古已有之,因而也就难怪诗人要立马良久,黯然神伤了。树“半朽”,人也“半朽”;人“多情”,树又如何呢?在诗人眼中,物情本同人情。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就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这样情趣盎然的词句。在诗人笔下,这株临风的老柳也许是为了牵挽萍水相逢的老人,才摆弄起它那多情的枝条吧!
诗的前两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物我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树即“我”,“我”即树,既可以说多情的诗人是半朽的,也可以说半朽之树是多情的。“半朽”和“多情”,归根结底都是用来形容诗人的,“树”和“人”都是诗人自指。这两句情景交融,相互渗透。寥寥数字,涵蕴深远,耐人寻味。
如果说前两句诗人以优美的画笔描绘出一个物我交融、物我合一的妙境,后两句则以史笔补叙了柳树的年纪,抒发了对历史变迁、自然变幻、世事无常的感慨,可谓点睛之笔,使全诗显得格外新颖别致。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