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内容太多?请尝试>>>

卷上 手定稿 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

【原文】
“明月照积雪”①、“大江流日夜”②、“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③,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④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干帐灯”⑤、《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⑥差近之。

【注释】
①“明月照积雪”:出自南朝诗人谢灵运《岁暮》:“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②“大江流日夜”:出自南朝诗人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同僚》:“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关山近,终知反路长。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引顾见京室,宫雉正相望。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寄言尉罗者,寥廓已高翔。”谢脁,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曾任过宣城太守,故称谢宣城。又因与谢灵运对举,后世又称小谢。南朝齐诗人。
③“黄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国维将“长河”误作“黄河”。王维,字摩诘,蒲州(今山西省家济)人。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大诗人、大画家。有《王右丞集》。
④纳兰容若:即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因避讳而改名性德,字容若,号愣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代词人,著有《通志堂集》,附词四卷,词集初名《侧帽》,后经顾贞观增补并易名为《饮水词》,今存词近三百五十首。
⑤“夜深干帐灯”: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⑥“万帐”二句: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译文】
“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这样的境界,可称得上千古壮观。在词作中寻求,只有纳兰性德塞上所作,如《长相思》中的“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中的“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不多接近。

【评析】
此则仍是求诗词之同。不过这种“同”侧重在壮观阔大的气象方面。王国维分析境界类型时曾有大、小境的区分,这里所说的应该近乎“大”境。诗中壮观之境比较常见,而词因为体制“要眇宜修”的限制,多以表现婉约之情致、细腻之景象为主,所以壮观词境相对少见。王国维通过此则,意欲表达这样的看法:诗词两种文体其实颇多兼通,即在“壮观”之境上也不例外。
王国维先后引用了谢灵运、谢朓、杜甫、王维的诗句来作为“壮观”之境的范例。“明月照积雪”,写明亮之月与白色之雪相映照,自然会形成茫茫无际的感觉;“大江流日夜”,既是“大江”则其奔流可知,“流日夜”更写出一种时间上的无尽之感;“中天悬明月”,则一方面月明可知,另一方面因为其悬挂中天,则其月光洒照的范围之广阔也可想见;“黄河落日圆”,将长河水流的奔涌与黄昏夕照融合为整体画面,带有强烈的苍凉浑厚之感。这四句诗,无论是在画面上写静景、动景,也无论是在时间上写一时之景、永恒之景,都写出了一种辽阔、苍茫、深沉、浑厚的感觉。不仅气魄绝大,而且思虑渊深。王国维说是“千古壮观”,并非虚誉。
词中壮观之境,原本在苏轼、辛弃疾、刘过、刘克庄等人词中也时有表现,如苏轼《江城子》之“千骑卷平冈”,辛弃疾《水龙吟》之“楚天千里清秋”,等等。但王国维此处不举此数人,而特别挑出清代的纳兰性德来作对应之论,或许与他接下来要评说纳兰性德的词有关。王国维所列举的“夜深”一句和“万帐”二句,写草原夜景,夜色的掩护自然会带来深沉苍茫之感,但纳兰性德重点写的是深夜蒙古包里透出的光亮,写醉眼中的遥遥欲坠之星影。其实这些景象本无所谓“壮观”的,但纳兰性德分别点缀一“千”字,一“万”字,遂使得画面骤然拉开而变得壮阔起来。虽然王国维列举诗歌之例,皆为自然之景象,而列举纳兰词例,则侧重在人文景观,但景象的“壮观”确是相似的。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