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内容太多?请尝试>>>

卷下 未刊手稿 “沧浪”、“凤兮”,开楚辞体格

【原文】
“沧浪”、“凤兮”二歌,已开楚辞体格。然楚辞之最工者,推屈原、宋玉①,而后此王褒②、刘向③之词不与焉。五古之最工者,实推阮嗣宗④、左太冲⑤、郭景纯⑥、陶渊明,而前此曹⑦、刘⑧,后此陈子昂⑨、李太白不与焉。词之最工者,实推后主、正中、永叔、少游、美成,而前此温、韦,后此姜、吴、张,皆不与焉。

【注释】
①宋玉:战国后期楚国鄢(今湖北省宜城县)人,楚国大夫,屈原弟子,是战国时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著名的楚辞作者,著有《九辩》《高唐赋》等。
②王褒:字子渊,蜀郡资中(今四川省资阳市)人,西汉著名的辞赋家,著有《洞箫赋》《九怀》等。
③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著名的学者、文学家,著有《九叹》《新序》《说苑》等。
④阮嗣宗:即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省)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擅长弹琴。魏末曹爽辅政时曾召他为参军,被他托病辞去。司马氏专权时,不得已而任从事郎中,但不问世事,终日饮酒,听说步兵厨善酿,便求为步兵校尉,故又称为“阮步兵”。阮籍的诗以《咏怀诗》八十二首为代表,词旨渊永,寄托遥深,为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阮嗣宗集》等。
⑤左太冲:即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出身寒微,不好交游,貌丑口讷而博学能文,曾用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使洛阳为之纸贵。有《咏史诗》八首,明胡应麟谓:“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干云,遂为千古绝唱。”著有《左太冲集》等。
⑥郭景纯:即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省)人,博洽多闻,好经术,擅辞赋,通阴阳历算、卜筮之术。曾注《尔雅》《山海经》《楚辞》等书。东晋初,因反对王敦谋反被杀,追赠弘农太守。郭璞以《游仙诗》著称,刘勰说他的诗“足冠中兴”。著有《郭弘农集》等。
⑦曹:即曹植。曹植,字子建,曹丕弟,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植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但他恃才傲物,任性而行,不自雕励,终于失宠。曹植的后半生一直处于被软禁的状态,四十一岁时忧愤而死。曹植最后一任徙封陈王,卒后谥“思”,故又称为“陈思王”。曹植的经历造成了他前后两期创作的不同特点,前期诗歌乐观浪漫、自信激昂,后期诗歌则悲愤幽独,凄婉蕴藉。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是建安风骨最为杰出的代表。钟嵘说他“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谢灵运更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可见曹植倍受推崇。著有《曹子建集》。
⑧刘:即刘桢,字公斡,东平宁阳(今属山东省)人,“建安七子”之一。其诗以气势取胜,慷慨磊落,俊逸奇丽。钟嵘说他:“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著有《刘公斡集》等。
⑨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省)人。出身富豪之家,从小任侠使气,后折节读书,二十四岁中进士。曾两次出征边塞,后因政治主张不能实现,愤而解印还乡,后为县令段简所害,死于狱中。陈子昂的诗慷慨激昂、壮伟跌宕。他提倡“汉魏风骨”、“复归风雅”,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其诗歌的创作和理论主张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成为盛唐诗歌高潮到来的前奏。著有《陈伯玉文集》等。

【译文】
《沧浪》《凤兮》二歌,已经开创了楚辞的体制。但是最为工整精巧的楚词,还是体现在屈原、宋玉身上,而后来的王褒、刘向的作品很难与之媲美。最工巧的五言古诗,体现在阮籍、左思、郭璞、陶渊明等人身上,而前代的曹植、刘桢,后来的陈子昂、李白都难与之比肩。最工巧的词,体现在李煜、冯延巳、欧阳修、秦观、周邦彦身上,而前代的温庭筠、韦庄,后来的姜夔、吴文英,都算不上最好。

【评析】
此则续足前则之意,然彼重点言欲成就一代之文学必有前代相近文体之铺垫,而方能臻于成功,此则言某种文体既成一代之文学之后,此前所创或有气象,但难成规模,后世因袭,也往往盛极难继。两则对勘,可以比较完整地看出王国维对于文体嬗变的规律性体认。屈原、宋玉成楚辞一代之文学,而前此《沧浪》《凤兮》二歌,虽略具体格,但终究未成独立之文体,而后此王褒、刘向也无力继盛;阮籍、左思、郭璞、陶潜成五古之高峰,前此曹植、刘桢,后此陈子昂、李白,或居前则体格未成,或居后则精彩已过;词之最高则在五代北宋,代表词人为李煜、冯延巳、欧阳修、秦观、周邦彦,而此前晚唐之温庭筠、韦庄,后此南宋之姜夔、吴文英等,都未臻词体高境。王国维此两则虽以“最工”来代替“一代之文学”,但学理是一脉相承的。从文学史的发展实际来看,王国维此论大体是符合文体发展规律的。此文体演变之轨迹与时代发展的趋势相合,则可成“一代之文学”。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