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内容太多?请尝试>>>

卷下 未刊手稿 宋人遇令节、朝贺、宴会

【原文】
宋人遇令节、朝贺、宴会、落成等事,有“致语”一种。宋子京①、欧阳永叔、苏子瞻、陈后山、文宋瑞集中皆有之。《啸馀谱》②列之于词曲之间。其式:先“教坊致语”(四六文),次“口号”(诗),次“勾合曲”(四六文),次“勾小儿队”(四六文),次“队名”(诗二句),次“问小儿”、“小儿致语”,次“勾杂剧”(皆四六文),次“放队”(或诗或四六文)。若有女弟子队,则勾女弟子队如前。其所歌之词曲与所演之剧,则自伶人定之。少游、补之之《调笑》乃并为之作词。元人杂剧乃以曲代之,曲中楔子、科白、上下场诗犹是致语、口号、勾队、放队之遗也。此程明善《啸馀谱》所以列“致语”于词曲之间者也。

【注释】
①宋子京:即宋祁,字子京,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近人赵万里为辑《宋景文公长短句》一卷。
②《啸馀谱》:明代程明善撰,共十一卷,其中词谱三卷。以“歌行题”、“天文题”等分类为题,并注韵协、句式等。程明善,字若水,号玉川子,新安(今安徽歙县)人。

【译文】
宋人遇节令、朝贺、宴会、落成等事,会作“致语”。宋祁、欧阳修、苏轼、陈师道、文天祥等人的文集中皆有记载。《啸馀谱》将“致语”列于词曲之间。其形式为:先“教坊致语”(四六文),次“口号”(诗),次“勾合曲”(四六文),次“勾小儿队”(四六文),次“队名”(诗二句),次“问小儿”、“小儿致语”,次“勾杂剧”(皆四六文),次“放队”(或诗或四六文)。若有女弟子队,就改成勾女弟子队。其所歌之词曲与所演之剧,则由演员决定。秦观、晁补之的《调笑》中都用词的形式,元人杂剧则用曲,曲中楔子、科白、上下场诗,仍然是继承致语、口号、勾队、放队等形式而来。这就是程明善在《啸馀谱》中把致语列于词曲之间的原因。

【评析】
此则列出词——致语——曲的演变轨迹,补足上文,从体制上说明词、曲之联系与区别。点明“致语”创作与令节、朝贺、宴会、落成等事有关,因事关喜庆,故衍词成曲时参杂若干故事,以唤起兴趣。从文体演变的角度来看,致语在从词到曲的变化过程中担任着“过渡”的角色,其语言形式近似词,而结构特征近似曲——尤其是散曲中的套数。收录于《续修四库全书》的《啸馀谱》类似于一部音乐文学作品集,其总目为啸旨、声音数、律吕、乐府原题、诗馀谱、致语、北曲谱、中原音韵、务头、南曲谱、中州音韵、切韵。在体例上,致语列于“诗馀谱”与“北曲谱”之间,带有文体过渡意义,这是王国维关注《啸馀谱》的原因所在。程明善在《啸馀谱·凡例》中说:“今之传奇本戾家把戏,而关汉卿为我辈生活,亦伶人简兮之遗意,不若致语且歌且舞有腔有韵有古遗风,存之以见一斑云。”其实是注意到致语文体的综合特点。明乎致语的结构体例及内容特点,再来看王国维此则,大概是致语的成套形式、句式的长短错综、杂剧的科诨调笑,等等,都不免有一种似词而非词、似曲而非曲的文体特点。王国维注意及此,只能说明文体观念一直是这部《人间词话》持以论说的核心。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