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内容太多?请尝试>>>

卷下 未刊手稿 北宋词有句,南宋以后无句

【原文】
朱子①《清邃阁论诗》②谓:“古人有句,今人诗更无句,只是一直说将去。这般一日作百首也得。”③余谓北宋之词有句,南宋以后便无句。如玉田、草窗之词,所谓“一日作百首也得”者也。

【注释】
①朱子:即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号考亭、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人。南宋理学家,著有《朱子语类》、《四书章句》等。
②《清邃阁论诗》:朱熹论诗之语辑录专卷,载《朱子语类》卷第一百四十。
③“古人有句”数句:出自南宋理学家朱熹《清邃阁论诗》。王国维引文在“古人”后漏“诗中”二字,在“这般”后漏一“诗”字。

【译文】
朱熹《清邃阁论诗》说:“古人有好句,今人的诗连好句也没有,只是一直说下去,这样的诗一天作一百首也能够。”我认为北宋的词有好句子,南宋以后便没有好句子。像张炎、周密的词,就是所谓“一天作一百首也能够”一类作品。

【评析】
此则从朱熹论诗之“有句”、“无句”而说及词之“有句”、“无句”,仍是为境界说补证之意。所谓“句”,乃是指秀句,即最为凝练自然而独拔于全篇者,是一篇之神韵所在。
朱熹反对作诗“一直说将去”,也就是反对平铺直叙、既无波澜也无出彩之句的写法。朱熹所说的情况与宋诗中有不少诗人追求“平易”的风格有关。如果一味以平易为贵,则作诗变成了一种类似于整齐句式的散文了,诗歌所需要讲究的秀句和波澜也就容易被淡化了。如此,诗歌的味道便也薄弱了,这其实是对诗歌文体的一种轻浮心态所致。
王国维将朱熹的这一看法移论词史,认为北宋词有句,而南宋词无句。也许北宋词的有句,与朱熹所说的古人诗中有句相类似,因为多是伫兴之作,故性情洋溢,情景妙合而成自然之佳制。但南宋词的无句却是因为过于苦思、讲究结构而淹没了性情的原质表达,以致形成全篇结构工稳却无秀句的情况,其中张炎、周密更是如此。王国维从秀句之有无——实际上是境界之有无,为其抬高北宋词贬低南宋词提供新的依据。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