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内容太多?请尝试>>>

附录三

班固年谱简编

  汉光武建武八年壬辰(公元32),一岁

  班固(字孟坚)诞生。有说班固生于是年“闰六月”(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不知何据。

  是时政局纷乱。隗嚣、公孙述等割据称雄。

  其父彪(字叔皮)年二十九(生于元始三年,公元3)。此时著《王命论》,避难于河西。

  其弟超(字仲升)也生于此年。

  建武九年癸已(公元33),二岁

  父彪避难河西。

  是年春正月隗嚣病死。

  建武十年甲午(公元34),三岁。

  父彪避难河西。

  汉军平陇西。

  建武十一年乙未(公元35),四岁

  父彪避难河西。

  建武十二年丙申(公元36),五岁

  父彪为河西大将军窦融的从事,为其划策归汉。窦融到了洛阳,向光武帝说明班彪划策之事。光武帝因召班彪入见,举司隶茂材,任为徐县令。

  公孙述伤重而死。政局渐趋稳定。

  建武十三年丁酉(公元37),六岁

  汉室大封功臣。班彪为徐令。

  建武十四年戊戌《公元38),七岁

  班彪因病免官,可能在此年。

  建武十五年己亥(公元39),八岁

  班彪可能于是年始北征冀州。

  建武十六年庚子(公元40),九岁

  这时班固已经“能属文,诵诗赋”。

  是年郡国大姓为乱。不久平定之。

  建武十七年辛丑(公元41),十岁

  班固当在读书。

  匈奴、乌桓、鲜卑多次入塞骚扰,马援为伏波将军击交趾。

  建武十八年壬寅(公元42),十一岁

  班固当在读书。

  建武十九年癸卯(公元43),十二岁

  班固当在读书。

  岭南悉定。立刘庄为皇太子。

  班彪上奏,建议配备诸王国官属。

  建武二十年甲辰(公元44),十三岁

  王充见到班固,柑其背对班彪说:“此儿必记汉事。”

  建武二十一年乙已(公元45),十四岁

  班固当在读书。

  其妹昭(一名姬,字惠班)大约生于此年前后。

  建武二十二年丙午(公元46),十五岁

  班固当在读书。

  匈奴因受乌桓威胁而北徙。

  建武二十三年丁未(公元47),十六岁

  班固入洛阳大学。他深究学问,博览群籍,“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与崔骃、李育、傅毅等为学友。

  父彪辟于司徒(sù)况府。大约于此时始著《史记后传》。

  建武二十四年戊申(公元48),十七岁。

  班固在洛阳太学读书。

  匈奴始分为南北。

  建武二十五年己酉(公元49),十八岁

  在洛阳太学读书。

  班彪上奏,建议“复置乌桓校尉”,为光武帝采纳。

  建武二十六年庚戌(公元50),十九岁

  在洛阳太学读书。

  南匈奴部众徙于边郡,与汉人杂居。

  建武二十七年辛亥(公元51),二十岁

  在洛阳太学读书。

  司徒况于夏四月卒。

  建武二十八年壬子(公无52),二十一岁

  在洛阳太学读书。

  北匈奴乞和亲。光武帝命三府议酬答之宜。班彪奏言,为帝采纳。是时彪为司徒掾,当辟于司徒冯勤府。

  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公元53),二十二岁

  在洛阳太学读书。

  父彪约在此年为望都(今属河北保定)长。

  建武三十年甲寅(公元54),二十三岁

  父彪卒于官,年五十二。留下了遗作《后传》数十篇。

  班固离开太学,返乡居父丧。

  建武三十一年乙卯(公元55),二十四岁

  居忧。弱冠而孤,作《幽通赋》以明志。约于此时阅读其父《后传》手稿。

  中元元年丙辰(公元56),二十五岁

  居忧。

  中元二年丁巳(公元57),二十六岁

  二月,光武帝死,太子刘庄嗣位,是为显宗孝明皇帝。

  明帝水平元年戊午(公元58),二十七岁

  东平王刘苍任为骠骑将军,颇见爱重,罗致人才。是时班固在东平王苍幕府,奏记说苍网罗英俊,被采纳。

  他感到司马迁《太史公记》只写到汉武帝之时,其父《后传》“所续前史未详”,于是始着手编撰《汉书》,写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的历史。

  永平二年己未(公元59),二十八岁

  在家私撰《汉书》。

  永平三年庚申(公元60),二十九岁

  在家私撰《汉书》。

  永平四年辛酉(公元61),三十岁

  在家私撰《汉书》。

  永平五年壬戌(公元62),三十一岁

  东平王苍罢归藩国。

  班固因有人告发“私改作国史”,被关进了京兆监狱,家中的书籍也被查抄。班超担心他受屈而难以自明,乃驰往京都上书,具言其所著述之意。地方官也将其书稿送到朝廷。明帝甚奇之,召诣校书部,任为兰台令史。班固与陈宗、尹敏、孟冀等共成《世祖本纪》。

  班超与母随至洛阳,因家贫而为官佣书,尝辍业投笔而感叹。

  永平六年癸亥(公元63),三十二岁

  班固迁为郎,典校秘书。又撰功臣及平林、新市、公孙述之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明帝复使他继续前所著书。《汉书》的撰写,中辍一年又复进行;从此具有奉命撰写的性质。

  永平七年甲子(公元64),三十三岁

  继续撰写《汉书》。自为郎之后,遂见亲近,作《两都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大约此时又撰《答宾戏》。水平八年乙丑(公元65),三十四岁

  继续撰写《汉书》。

  班超大约在此年或稍后为兰台令史,涉猎书传。后坐事免官。

  永平九年丙寅(公元66),三十五岁

  继续撰写《汉书》。

  永平十年丁卯(公元67),三十六岁

  继续撰写《汉书》。

  蔡愔等取佛经回京,浮屠迦叶摩腾、竺法兰同来。

  永平十一年戊辰(公元68),三十七岁

  继续撰写《汉书》。

  永平十二年己已(公元69),三十八岁

  继续撰写《汉书》。水平十三年庚午(公元70),三十九岁

  继续撰写《汉书》。

  永平十四年辛未(公元71),四十岁

  继续撰写《汉书》。

  永平十五年壬申(公元72),四十一岁

  继续撰写《汉书》。奉诏与马严等杂定《

  建武注记》。

  永平十六年癸酉(公元73),四十二岁

  继续撰写《汉书》。

  《南史·刘之遴传》所说“古本《汉书》称

  永平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己酉郎班固上”,不可信。

  班超为假司马,被窦固所遣,往使西域,因功为军司马。西域与汉绝六十五年,至是复通。

  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四十三岁

  继续撰写《汉书》。与贾逵等撰《神雀颂》奉献。奉命诣云龙门,答对关于《秦始皇本纪》所引《过秦论》之是非。

  班超立龟兹国王。

  永平十八年乙亥(公元75),四十四岁

  继续撰写《汉书》。

  明帝死,太子刘炟嗣位,是为肃宗孝章帝。焉耆、龟兹等攻没西域都护陈睦。班超拒守岁余。

  章帝建初元年丙子(公元76),四十五岁

  继续撰写《汉书》。

  章帝“雅好文章”,班固“愈得幸,数入读书禁中,或连日继夜”。

  杨终上疏论天灾民怨。司空第五伦同意杨终之议。班固等人难之。第五伦为司徒,令班固为文荐谢夷吾。

  建初二年丁丑(公元77),四十六岁

  继续撰写《汉书》。

  建初三年戊寅(公元78),四十七岁

  继续撰写《汉书》。约在此年任玄武司马。

  班超击破姑墨,上书请兵平西域。

  建初四年己卯(公元79),四十八岁

  继续撰写《汉书》。

  诏命诸儒会于洛阳北宫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作《白虎通德论》,班固撰集其事。杨终、魏应、贾逵等也与会讲论。

  建初五年庚辰(公元80),四十九岁

  继续撰写《汉书》。

  班超击破疏勒,又与徐干击破番辰。

  建初六年辛巳(公元81),五十岁

  继续撰写《汉书》。

  建初七年壬午(公元82),五十一岁

  自永平初始撰《汉书》,历时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大约修成于此年。“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是后班固大概忙于政治生活和社会应酬,修补《汉书》可能为时不多。后来班固卒于洛阳狱,书颇散乱,莫能综理,其妹曹大家(即班昭)奉诏校叙,方与马续完成八表及《天文志》。

  建初八年癸未(公元83),五十二岁

  北匈奴遣使贡献,要求和亲。诏问群臣,议者不一。班固建议通使往来。

  班超时为将兵长史。固与超书及赠送物品。

  元和元年甲申(公元84),五十三岁

  章帝每行巡,班固辄献上赋颂。是年南巡,班固大约在此时作《南巡颂》。

  班超再定疏勒、更立新王。

  元和二年乙酉(公元85),五十四岁

  章帝东巡狩,班固约于此时上《东巡颂》。

  元和三年丙戌(公元86年),五十五岁

  诏召班固问改定礼乐之宜。班固建议广招诸儒说礼,共议得失。

  班超计斩疏勒王,遂通南道。

  章和元年丁亥(公元87),五十六岁

  此时之前,班固曾上叔孙通《汉仪》十二篇(参见《后汉书·曹褒传》)。

  班超击破莎车,威震西域。大月氏奉献狮子。

  章和二年戊子(公无88),五十七岁

  班固曾以母丧去官,大约是在章和年间。

  又作《典引篇》,“述叙汉德”。

  章帝死,太子刘肇嗣位,是为孝和皇帝。

  和帝永元元年己丑(公元89),五十八岁

  汉乘北匈奴连年天灾人祸之机,派车骑将军窦宪征伐北匈奴。班固为中护军,参与谋议。战于稽落山,汉军大胜,追至燕然山(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班固应窦宪之命,刻石勒功,记汉功德。班固作铭曰: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惟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爱该六师,暨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氏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狙,星流彗埽。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单,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掳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上德。其辞曰:

  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分截海外,复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熙帝载兮振万世。(见《后汉书·窦宪传》)

  永元二年庚寅(公元90),五十九岁

  北匈奴遣使来汉,欲修旧好。帝命班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出居延塞迎之。适值南匈奴击破北匈奴,班固到了私渠海,闻其乱,引骑还。

  大月氏向汉求婚被拒绝,因怒攻击班超。班超击败之,月氏由是震恐。

  永元三年辛卯(公元91),六十岁

  班固在窦宪幕府,“以典文章”。得到窦宪赐予之物。

  是年二月,大将军窦宪遣耿夔、任尚出居延塞,大破北匈奴单于于金微山,获其母阏氏、名工以下五千余级。北匈奴震恐远遁。窦宪威权震于朝廷,公卿希旨,心腹为用。

  因班超定西域,汉复西域都护。以班超为都护,居于龟兹。

  永元四年壬辰(公元92),六十一岁

  窦宪因外戚威权招忌,被和帝夺了兵权,又遭人暗算,被迫自杀,宗族宾客失势而鸟兽散。班固也受牵累罢了官。

  班固平时教子不严,诸子多不遵法度,招惹是非。起初洛阳令种兢出行,被倚仗权威的班家奴仆仗势所侮辱,含怒饮恨而未发。待到窦宪垮台及班固失势,种兢便乘机收捕班固,关进监狱。不久,班固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

  古史未记班固葬于何处。明、清时,陕西扶风县城东十八里有班固墓及碑。乾隆《凤翔府志》、嘉庆《扶风县志》皆记之。另外,明、清时在扶风县尚修建有乡贤祠、班马祠、三班祠、四班祠、班马名区坊、广育庄等,以纪念班固等古代乡贤。

  班固著述《汉书》数十年,临终功亏一篑,八表及《天文志》未成。后由班昭及马续完成之。

  班固除写《汉书》外,还写了很多诗赋和文章。明代张溥曾辑了《班兰台集》,近人丁福保辑有《班孟坚集》,可资参考。(撰写本篇,参考了郑鹤声《班固年谱》)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