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灵枢篇 血络论第二十三
【本章要点】
一、阐述奇邪在络,因放血而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及其原理。
二、说明刺针后肉着的原理。
【原文】
黄帝曰:愿闻其奇邪①而不在经者。岐伯曰:血络是也。
黄帝曰:刺血络而仆者,何也?血出而射者,何也?血少黑而浊者,何也?血出清而半为汁者,何也?拔针而肿者,何也?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苍苍者,何也?拔针而面色不变而烦悗者,何也?多出血而不动摇者,何也?愿闻其故。
岐伯曰: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②,脱气则仆。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新饮而液渗于络,而未合和于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其不新饮者,身中有水,久则为肿。阴气积于阳,其气因于络,故刺之血未出而气先行,故肿。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泻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而苍苍然。刺之血出多,色不变而烦悗者,刺络而虚经,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故烦悗。阴阳相得而合为痹者,此为内溢于经,外注于络。如是者,阴阳俱有余,虽多出血而弗能虚也。
黄帝曰:相之奈何?岐伯曰:血脉③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泻之万全也,故无失数矣。失数而反,各如其度。
黄帝曰:针入而肉着者,何也?岐伯曰:热气因于针,则针热,热则内着于针,故坚焉。
【注释】
①奇邪:这里指因络脉不通,外来邪气壅滞不能深入经脉,而发生异常的病变,称这种外来邪气为奇邪。
②脱气:针刺放血,气随血脱,名脱气。
③血脉:这里指血脉盛,即邪气亢盛的意思。
【译文】
黄帝说:请你讲解一下由奇邪所导致的,又不在经脉中的病变情况。岐伯回答说:这是病邪滞于络脉导致的病变。
黄帝说:刺血络放血时病人昏倒,是什么原因?针刺后血液喷射而出,是什么原因?放出的血色黑浓厚,又是什么原因?放出的血清稀,有一半像水汁,是什么原因?出针后局部皮肤肿起,是什么原因?放出的血或多或少,面色苍白,是什么原因?面色无变化,但心胸烦闷,是什么原因?出血虽多,但无痛苦,是什么原因?
岐伯回答说:脉气盛但血虚的人,针刺时就会脱气,气脱人就会昏倒;血气虽然俱盛,但经脉中阴气较多,所以它的血行滑利,刺络放血时就会血出如喷;阳气蓄积于血络之中,长时间不能外泄,所以血色黑浓厚,不能喷射而出;刚刚喝过水,水液渗入络脉,尚未与血混合时,针刺出的血便清稀;如果不是刚饮过水,那就说明病人体内积有水气,日久便会形成水肿;阴气积蓄于阳分,困滞在络脉,故针刺时血未出而气先行,阴气闭于肉腠则使皮肤发肿;阴阳二气刚刚相合而尚未协调,此时用泄法针刺,就会使阴阳耗散,表里相离,出现面色苍白的现象;刺络时血出较多,但面色不变而心胸烦闷的,是由于刺络使经脉变虚,而虚的经脉连属于五脏之阴,脏虚则阴虚,所以心胸烦闷;阴邪阳邪相合而形成痹症,使邪气内溢于经,外注于络,这样阴分阳分的邪气都有余,所以针刺时虽出血较多,经脉也不会变虚。
黄帝说:怎样观察血络呢?岐伯回答说:血脉盛的,络脉坚硬胀满而发赤,或上或下,无固定的部位,小的像针,大的像筷子。在这种情况下,用刺络放血的方法会万无一失。但施治时,切不可违反针刺的原则,否则,就会导致上述不良后果。
黄帝说:针刺入肌体后,被肌肉裹住针身,是什么原因?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机体的热气使针发热,针身发热,就会使肌肉和针裹在一起了,所以坚实不易转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