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刚柔鉴 第一章 总论刚柔
既识神骨,当辨刚柔。刚柔,则五行生克之数。不足用补,有余用泄。消息与命相通。
既识神骨,当辨刚柔②。刚柔,则五行生克之数③,名曰“先天种子”④,不足用补,有余用泄⑤。消息与命相通⑥,此其较然易见者。
【注释】
①刚柔:刚柔是相互对立又统一的一组矛盾概念,在性质上,刚与阳相配,柔与阴相配,即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阴阳是古代哲学、医学、宗教和神秘文化广泛使用的一组概念,在生活中有许多阴阳概念,即一正一反。比如:
阳:男晴太阳上直外成功大……
阴:女雨月亮下曲内失败小……
作为事物的两方面,阳显于外,阴蕴于内,双方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如果有一方失去衡态,就会发生变化。比如说,事物的内和外,外消失了,也就无所谓内。
②既识神骨,当辨刚柔:既,已经。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认识并辨明了神骨问题之后,还应分辨清楚什么是刚,什么是柔。
③刚柔,则五行生克之数: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生,五行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推动。克,五行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约束。古人认为,五行既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也是阴阳运动的外化形式和转化方式。五行就是五种能够为人所用的基本元素。《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成,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辣),稼穑作甘。”五行之间具有既相生又相克的关系。所谓相生,就是五行中的一种元素对另一种元素具有生发促进作用,如木生火,火生土等。所谓相克,就是五行中的一种元素对另一种元素具有抑制约束作用,如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生克的规律是: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④先天种子:先天,即遗传。种子,生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刚和柔是先天遗传下来的生命力。
⑤不足用补,有余用泄:不足,指阳刚不足或阴柔不足。补,补充,弥补。有余,指阳刚有余或阴柔有余。在《老子》第七十七章中说道: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泄,削弱,减弱。阴阳五行家认为,阳刚和阴柔之间必须保持均衡,任何一方不足或有余,都不是最佳状态。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某一局部有所不足,其他部位可以对它进行弥补;如果某一部位有余,则其他部位可以对它进行削弱。
⑥消息与命相通:消,阳刚去而阴柔来,或曰阳刚减弱而阴柔增强,易学家称之为“消”。息,阴柔去而阳刚来,或曰阴柔减弱而阳刚增强,易学家称之为“息”。这句话的意思是:阳刚、阴柔的羸虚消长,都与人的先天命数相关联。
【译文】
在鉴识神骨之后,应当进一步辨别刚柔。刚柔是五行生克的道理,道家叫做“先天种子”,不足的增补它,有余的消泄它,使之刚柔平衡,五行和谐,盈虚损益与人的命运相通,这是在对比中就很容易发现的信息。
【智慧解析】
五行学说的产生,至今未有定论。易学界认为,五行学说应是与阴阳学说同时产生的。史学界则认为五行的创始人是孟子。哲学界却认为其产生于西周,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三种意见一直相持不下。
五行为金、木、水、火、土,它们各有各的属性:
“木”具有生发、条达特性,
“火”具有炎热、向上特性,
“土”具有长养、化育特性,
“金”具有清静、收杀特性,
“水”具有寒冷、向下特性。
五行既然相生,也必相克,但除金克木、木克土……的顺克外,还有逆克现象,如土旺木衰,木反受土克;木旺金衰,金反受木克;水旺土衰,土反受水克;金旺火衰,火反遭金克。这种逆克,又叫五行反侮。古人在预测和判断人的命运时,要求人相既要充分合乎自然性,又要充分合乎社会性,而合乎自然性和合乎社会性落到实处,就是符合阴阳五行的运动变化规律——即阴阳互转、五行生克之规律。
在这里提出“神”和“骨”为相之本,有本才会有种子,因此在本章中认为“刚柔”是相的“先天种子”。换句话说,“神”和“骨”很重要,而“刚”与“柔”同样很重要,“辨刚柔”,方可入道。
“刚柔,则五行生克之数”。五行,前面已讲过,这里不再多述。如果人观五行中的某一“行”不足,其他部位都可以加以弥补,即《老子》中所言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如果一“行”有余,其他部位就可以加以削弱。这就是比较中和平衡的“刚柔相济”。比如说,如果眼睛的形或神不足,而耳朵的神和形却有余,那么耳朵的佳相就可以弥补眼睛的不足,反之亦然。
“不足用补,有余用泄”。这个思想在阴阳五行中是辩证的重要体现。比如金旺,所谓物及必反,刚极易折,则用水来泄金之旺;如水太弱,不足以济事,则用金来生水,助其弱势。这种总体观念,可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观点。在运用“不足用补,有余用泄”时,应遵循事物圆虚消长之理——即阴阳均衡,刚柔相济,五行和谐统一的规律。
【智慧典例】
王湛善于忍耐,不求虚名
沉静之人性格文静,办事不声不响,认真执著,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因此往往会成为某一个领域里的专家和能手。这种人的缺点是过于沉静而显得行动不够敏捷,凡事三思而后行,抓不住生活中擦肩而过的机会。尽管平时不大爱讲话,但他们看问题往往深远,只因不愿讲出来,有可能被别人忽略。其实仔细听听他们的意见是有启发的。
王湛平时从不表现自己,别人有对不起他的地方,他也从不去计较,因此很多人都轻视他,连他的侄儿王济也瞧不起他。吃饭的时候,桌子上明明有许多好菜,王济也不让这位叔叔吃。王湛吃不到好鱼好肉,就叫王济给他点儿蔬菜吃,可王济又当着他的面把蔬菜也吃了,但王湛并不生气。
一天,王济偶然到叔叔的屋里去玩,见到王湛的床头有一本《周易》,这是一本很古老又难读懂的书。在王济看来,王湛这样的木头人怎么可能读懂这样一部书呢?于是他就问:“叔叔把这本书放在床头干什么呢?”王湛回答说:“身体不好的时候,坐在床头随便看看。”
王济怀疑叔叔读《周易》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便有意请王湛说说书中的一些意思。王湛分析其中深奥的道理,深入浅出,非常中肯。讲得精练而有趣,这是王济从来没有听到过的。
于是,他留在叔叔的住处,接连好几天都不愿回去。经过接触和了解,他深深感到,自己的知识和学问比起叔叔简直差了一大截。他惭愧地叹息说:“我家里有这样一位博学的人,可我30年来一直不知道,这是我的一个大过错啊!”几天后,他要回家了,王湛又很客气地把他送到大门口。
王济有一匹性子很烈的马,特别难骑,就问王湛:“叔叔爱好骑马吗?”王湛说:“还有点儿爱好。”接着王湛就骑上这匹烈马,姿态容貌悠闲轻巧,速度快慢自如,连最善骑马的人也无法超过他。王济对他平时骑的马特别喜爱。王湛又说:“你这匹马虽然跑得快,但受不得累,干不得重活。最近我看到督邮有一匹马,是一匹能吃苦的好马,只是现在还小。”王济就将那匹马买来,精心地喂养,等它与自己骑的马一样大了,就进行比试。王湛又说:“这匹马只有背着重量才能知道它的能力,在平地上走显不出优势来。”于是,王济就让两匹马在有土堆的场地上比赛。跑着跑着,王济的马果然摔倒了,而督邮的马还像平常一样,稳稳当当。
通过这些事情,王济开始从内心深处佩服叔叔的学识和才能了。他回家以后,就对父亲说:“我有这样一位好叔叔,比我强多了,可我以前一点儿也不知道,还经常轻视他,太不应该了。”
曹武帝平时也认为王湛是个呆子。有一天,他见到王济,就像往常一样开他的玩笑,说:“你屋里的傻叔叔死了没有?”
要是在过去,王济会无话可答,可这一次,王济大声回答说:“我叔叔根本不傻!”接着,他就把王湛的才能学识一五一十讲出来,武帝也相信了。后来,王湛还当了汝南内史。
像王湛这样,平时只管发展和提高自己,而不去追求表现和虚荣,是一种深层次的人生智慧。王湛善于忍耐,不追求虚名,才获得了他人真正的敬佩与赏识。
|